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美国文学 >谈英汉语言运用中文化差异

谈英汉语言运用中文化差异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7948 浏览:317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

全世界语言分为七大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起源于5世纪中叶,有1500多年的历史。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6000多年的历史。英语的形合性和汉语的意合性。英语注重形合性。英语是字母文字,它通过大量的词形变化(名词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语态形式)来表达不同作用;句法结构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更注重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主语+谓语+其他成分”的句式结构体现了英民族善于分析的逻辑思维,强调个体在整体中的不同作用。汉语注重意合性。它是字符文字,是表意的方块字,缺乏词形变化的条件。句法上少形式变化、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不太重视句法结构的连贯性和严密性。这种思维方式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影响,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认知对象。
英语的抽象思维和汉语的情感思维。英语族人喜欢追求精确,喜欢以理服人,所以倾向于借助名词进行抽象思维,叙述呈静态;汉族人更喜欢以情感人,而“动”是情感的精髓,所以重视以具体的动作表达个人的情感,语言上多用动词及其短语,叙述呈动态。

二、英汉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复杂程度差异汉语亲属称谓较英语繁杂细致得多,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仅用几个词就能全部涵盖:grandparent(爷爷,外公,奶奶,外婆),brother(哥哥,弟弟),sister(姐姐,妹妹),uncle(伯父,叔父,姨父,舅舅,姑父),还有cousin,男女都不分了。
(二)英汉称谓中对长辈称呼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重辈分,讲人伦”。对于家族长辈,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这将会被视为没有教养和礼貌。社会中称呼:王局长、李科长、张教授、刘经理等,汉文化常用官职或职务来称呼对方,是官本位思想的在称谓中的体现。而西方社会崇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称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认识的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西方社会组织结构不以等级身份为核心,提倡人人平等。

(三)英汉称谓用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亲属称谓的简化,意味着家庭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不占那么重要的地位”我国社会组织的单元是家庭或家族,强大的宗族内部长幼有序、亲疏有别。为了维护这种层次森严、内外有别的封建家族体系和封建道德,复杂的称谓就出现了。在英美等国,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占主导地位,这种家庭只有一对夫妇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孩子长大后自立门户。因此,家庭成员关系非常简单,亲属不住在一起,不需分得那么清楚。这导致西方社会的称谓语相对简单。

三、英汉习语(成语、俗语、谚语)的文化差异

(一)生活环境差异

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英语中有许多关于水和鱼的习语:all at sea(不知所措);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in the same boat(与……境遇相同)等。而中国是个内陆农业国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中文中许多习语与农业相关:“五谷丰登”、“种瓜得瓜,种英汉语言运用中的文化差异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豆得豆”、“拔苗助长”等等。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二)宗教信仰及神话差异

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很多习语来源于《圣经》、莎士比亚作品、希腊罗马神话等。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出自《圣经》);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圣经》);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中国人主要信仰佛教与道教,敬奉天神。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人世间的一切,因而产生了很多与此有关的习语,如“借花献佛”、“不看僧面看佛面”、“灵丹妙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

(三)历史典故差异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社会发展的如实记载,它会给习语打上深刻的烙印。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并反应这些历史,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祸根);cat’s paw(受人愚弄的人)源于《伊索寓言》。汉语中的习语和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经传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比如:“说曹操曹操到”、“暗渡陈仓”、“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

(四)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英汉动物习语使用不同的喻体,褒贬不

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风俗差异。

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在文化内涵上有很大不同。“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图腾,中国人也自称龙的传人。“龙”在汉语成语中经常和吉祥的事物用在一起。例如,“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而“dragon”在英语中指一种“有翅膀和爪子,能喷火”的猛兽,它与帝王毫无关系,而且还常用作贬义,指凶悍的人。
(责任编校:合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