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马克思哲学 >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中“无知”哲学意象和哲学思想

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中“无知”哲学意象和哲学思想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32329 浏览:1459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鲁兹提出文学创作应该借用或创造激发深思的哲学意象。贝克特在小说三部曲中借用弗兰德斯哲学家阿诺德·格林克斯《学》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意象,指出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和谦卑、节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贝克特 小说三部曲 格林克斯 《学》
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但他自认为在小说方面比戏剧更有建树”。“贝克特总是使自己处于跨越边界,因为在那里能够探索另一种可能性”,所以他不断地在文学和哲学的边界探索。在当代哲学名著《差异和重复》《普鲁斯特和符号》中,法国哲学家德鲁兹提出哲学意象的概念,哲学意象的内涵是在特定时间、地点将哲学思想视觉化、图像化,文学一向对描述或创造激发哲学深思的意象感兴趣,这种趋向在现代主义小说中尤其显著。贝克特从无数哲学著作吸收营养,但真正吸引贝克特的只有几位哲学家,德鲁兹和弗兰德斯哲学家格林克斯就位列其中。贝克特仔细研读了格林克斯的《学》,并作了读书笔记,本文将运用贝克特在《学》笔记中涉及的有关论点解读小说三部曲中“无知”的哲学意象和哲学思想。

一、《学》中“无知”的概念

弗兰德斯哲学家格林克斯的《学》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基本道德,第二部分关于特殊道德,第三部分关于目的和善,第五部分关于道德的回报,第六部分关于谨慎。格林克斯的基本道德是勤勉、正直、服从和谦卑。《学》第一部分涉及前三个道德品质,第二部分首先定义了谦卑,然后指出如何培养谦卑的品质,格林克斯认为勤勉、正直、服从都和谦卑有关,勤勉指认真地履行人生的责任和义务,行动上遵循道德原则,根据理性的指示行动;正直要求所作所为比理性的命令既不多也不少,除去行动中的过度和缺陷;服从的内涵是做理性许可的事情。在一切情形下,人必须谦卑,对格林克斯来说,勤勉地聆听理性的声音并服从它的命令就可以获得谦卑。人通过反省认识自己,在内省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的本质是无知,无知的意识能够贬抑傲慢自大的心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无能,人生在世的几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中“无知”的哲学意象和哲学思想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条责任随之而来。第一条责任是不要放弃生命,直到上帝召唤;第二条责任是滋养身体,使之能够健康地存在;第三条责任是获得某种谋生技能,如果适合就坚持,不适合就更换,但不要随意更换;第四条是完成很多任务,承受很多考验,接受命运;第五条是通过适度娱乐不断放松身心,避开筋疲力尽;第六条是将自己的出生视为善,永远不要憎恶自己,或者那些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
贝克特在创作小说三部曲前研读了《学》,他的读书笔记保存在都柏林三一学院中,其内容涵盖了所有道德责任的深思。他在创作小说三部曲时借用了许多格林克斯思想意象,这些意象都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相关。三部曲中的人物遭受种种苦痛和折磨,而受苦的根本理由之一就是人的无知。先哲要求人应该首先认识自己,格林克斯认为作为知识基础的自我是不稳定的、不可知的,《难以命名者》的主人公认为关于自己我们无话可说,人因无知不能认知自身。格林克斯的我思意象和《难以命名者》描述的情境非常相似,格林克斯对人类无知本性的认识、不可言说的概念与贝克特提出的非关系概念有相通之处,贝克特援引格林克斯的一段话和他的艺术非关系概念一致,“上帝的权力必须和善妥协,善意味着摒弃恶,谴责并惩罚我们身上的罪过……但由于人类智力的局限,没有希望实现权力和善的一致,渴望人类智性理解超出理解力的部分是不虔诚的……”③贝克特进一步解释了不可言说的概念,一些事物难以言说,不是因为我们不能深思,不能言说,而是因为我们理解力有局限不能洞悉万物的真相,在这个作用上,自然及其创造物都是不可言说的。作为人类,我们是自然的创造物,除了这一点,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自然如何把我们造成人,如何把精神和身体关联起来,如何赋予我们各种禀赋,其他造物也是如此。不可言说是一种非关系,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于知识的局限,人无法理解这种关系,因而称之为非关系。

二、贝克特三部曲中“无知”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意象

对格林克斯而言存在两种无知,一种是能够克服的无知,即通过倾听理性的声音能够消除的无知;另一种是不能克服的无知,因无从认知、不可言说而无知。两种无知在贝克特作品中都有反映,都和声音意象有关。无名的声音在小说中发出某种明晰的指导,人只有倾听这种声音,才能脱离人生的苦境。贝克特援引格林克斯的某些段落,表明了倾听声音的重要性。《学》中第一条基本原理是勤勉,勤勉指倾听理性的声音。人有时听不到理性的声音,因为理性被和所遮蔽,以为导向寻找理性永远达不到目的,因为情感使人远离理性。《莫洛伊》中主人公莫兰说:“我听到一个声音不停地命令我,现在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意图了……那个声音吩咐我写这篇报道,倾听声音,服从声音的指导就意味着现在的我比过去自由吗?”对格林克斯来说,倾听理性,遵从理性就是获得自由的途径。贝克特在《学》笔记中引用了下面一段话,证明听从理性声音的回报是自由,为理性怎么写作的人不是任何人的奴隶,服从理性就能得到自由,但声音和理性一样,可能被和坏习惯淹没。“如果主人上帝没有在耳边低语,就会通过别人对人的职责提出要求,会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一个闲散的仆人在白天寻欢作乐,没有完成职责,主人回来后会怎样,这个偷懒的仆人可能受到惩罚,甚至会示众受辱,惩罚留下精神和肉体的伤痕,人会不断地抓挠世界在身上留下的伤疤。”
人生在世往往摆脱不了各种磨难,如果上帝不召唤,就不要放弃生命。格林克斯描述了两种普遍的人生境况:人生的逆境和顺境。《莫洛伊》中的主人公莫洛伊就身处逆境中。“让我的身体被饥饿吞噬;让恐惧、疼痛、单调、作恶的意识压迫我的精神;让呆滞、迷惑、倦怠、愚蠢制约我的思维。”在这种绝望的处境下,人既不能,也不能无助地等待死亡的到来,人要默默地承受这一切,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困境,等待时来运转。莫兰的顺境和莫洛伊形成鲜明对比。莫兰表面上是幸运儿,“躯体的各个部分都强健有力、完美无缺、精力充沛、自信友善、因行为得体而理直气壮,思维敏锐、吸收新知,充满奇思妙想”,但即使在顺境中他也不是高枕无忧。摆脱与之伴随的焦虑和折磨是困扰莫兰的主要理由之一,“有一天我会不会被逐出我的住处,失去我的花园,我的树木,我的草坪,我的宠物鸟……从舒适的家中被驱逐,没有家中的温暖舒适、干净整洁,我忍受不了做人的艰辛,我一生都在改造、装饰、完善我的家,在家中敌人不能伤害我。我年纪太大不能失去这一切,重新开始,我太老了,安静一些吧,莫兰,抑制你的忧虑。”格林克斯描述了受难者和幸运者的处境,无论哪种处境,人都感到焦虑不安,诚惶诚恐,两种情境中受难的根源都是无知,人因为无知而受苦受难。贝克特批评家们认为《难以命名者》体现了笛卡尔的“我思”概念,在笛卡尔理论中,怀疑证明所思和所在的确定性。笛卡尔拒绝盲目地相信,因此不会被欺骗愚弄。以否定意志作为出发点,能够重新创造世界。笛卡尔表现出对无知的兴趣,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具有局限性,因为它源于我们的主观感知。人尚不能认识自身,因此建立在主观认知上的知识也是局限的。格林克斯理论体系由笛卡尔理论发展而来,笛卡尔形而上学讨论的知识主要是物理学知识,格林克斯形而上学和学是神学的知识。笛卡尔使用形而上学作为物理学概念和基督信条相融合的手段,格林克斯使用形而上学证明基督上帝的重要性。不仅在格林克斯哲学中,而且在以笛卡尔理论为基础的真正的科学中,代表自然的上帝都提供了压倒一切的确定性,而我们人类对于世间万物却没有足够的认知。
认识人类无知的本质非常重要,格林克斯对知识的分类和斯宾诺莎非常相似,斯宾诺莎将知识分成三类,想象的知识(感官经验和一切与意识相关的知识)、科学知识(理性的理解)和直觉知识。格林克斯提供第四类知识,第四类知识是智慧,通过概念理解事物。尽管存在各种知识,我们仍然对自然中的一切事物缺乏充分的理解。格林克斯深信我们的无知,从而导向偶因论。真正的行动应该包括对行动的充分理解,因为我们无知,我们的行动在本质上不属于我们。当我想说话时,舌头在嘴里摆动;当我想游泳时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中“无知”的哲学意象和哲学思想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胳膊拍得水花四溅;当我想走路时,我的脚向前伸展。我不知道这些动作是如何产生的,我不知道大脑是如何通过神经或其他渠道将运动信号传导给四肢的,我也不了解运动信号如何到达大脑,甚至运动信号是否到达了大脑。通过物理学和解剖学的知识,我能够追踪运动,但我确信身体某个部分的移动是身体自动的机能,没有被知识指引,如果没有大脑自动的指令,也许身体就不会移动了。人也许有一点知识,但大多数人缺乏智慧,知道身体内特定神经系统元素的构成和功能,并不意味着能理解这样一个躯体存在的作用以及对他人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认识到人的无知是理解格林克斯道德学的关键所在,也是理解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关键所在,“现在稍微深思一下的人都会发现自己的行动是无知者的行动……格林克斯在《学》中关于无知的关键性论述之一是,你不知道怎样去做的就不是你的行为。”格林克斯强调人类的无知,而且认识到无知带来的无能感,在《难以命名者》中,主人公告诉我们他是无能的,因无知而无能。无知不仅适用于人类,而且延伸到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只有自然知道一切如何发生,只有自然真正地引发行动,从而导向格林克斯的偶因论。我们不知道身体如何运作,又如何制约它呢?没有内在力量决定存在或不存在,一切都在自然的掌控之中。我被称为父亲,但我没有真正地理解新生命的形成过程,而是自然地被认为是孩子真正的父亲。
格林克斯的“我思”和著名的笛卡尔的“我思”有所不同,笛卡尔主张清空大脑去除童年时代形成的关于事物运作的错误观念,吸收正确的观念理解存活的本质,格林克斯清空大脑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自我。笛卡尔著名的观点是“我思故我在”,格林克斯的观点是“我对自己一无所知”,格林克斯的观点和小说三部曲的主题更为接近。贝克特的《学》笔记重点讨论了自我知和不知的理由,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自我审视和自我拷问,对自我的怀疑态度否定了自我价值,产生了谦卑这一重要的道德品质,接受自然不可言传的意志。《难以命名者》描述了这样的人生处境:“……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能做……我听不到,说不出,我是谁,我不是谁……”笛卡尔引导我们由懵懂走向明晰,格林克斯使人们重返懵懂,人们只有认识到自身的无知,才能抑制骄矜和傲慢,形成谦卑的品质。
在格林克斯的无知概念中,知识是有限的。对笛卡尔而言,只有人的意志是无限的,其他和物理宇宙相关的无限实质上都有局限性,物理宇宙不能涵盖一切,只有人的意志是无限的,因为它覆盖所有的事物。人对于格林克斯而言是一个例外,人的意志是人类存在中独立于自然力量的唯一具有主动性的部分,因此非常重要。格林克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意志和自然法则一致,上帝会使我们达成愿望,但有时愿望的实现使我们错误地认为可以制约一切,这种错误观念产生傲慢的罪过,傲慢对格林克斯而言是最糟糕的罪过。在《形而上学》中,格林克斯描绘了许多地狱意象,反映人死后可能经历的痛苦存在,在地狱里,没有上帝的指导,人们一无所知,受无知摆布。
贝克特在《难以命名者》《马龙之死》中描绘了很多地狱的场景,而且多次提到游历地狱的但丁。《难以命名者》中的主人公即使处在生与死临界的挣扎之中也不愿放弃固执的贪欲,小说的最后几行是:“也许他们已经把我带到故事结束的门槛前,大门打开时,我在那里,我会死去,我不知道我将在哪里,永远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何时死去,你必须前进,我不能前进,我必须前进。”人被贪婪的倔强领引,在魔鬼的怂恿下,坚持开始的任何事情,即使在死亡面前也不能制约无休无止的。人在反省自我之后才能认识到恶魔在不断地向人们灌输各种,人会受到贪欲恶魔的支配,在的贪婪和放纵中固执地前进。人类沿着人生的歧途越走越远,完全不知因此招致的地狱般的惩罚和痛苦。地狱意象是难以命名者遭受惩罚的哲学意象,这一意象的哲学内涵是理性被摧毁后,人因无知和放纵而遭受痛苦。无知导致地狱般的处境,无知阻碍事物真正的前进,只有知识才能产生理性和节制,能够带来真正的进步。
三、结语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认知力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不可避开地催发人性中的骄矜、傲慢、贪婪和放纵。人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许多奥秘依然是未解之谜。在发展科技推进认知的同时,人类应该通过自省认识到自身的无知,制约无限膨胀的,倾听理性的声音,尊重并服从自然法则,以勤勉、节制、服从和谦卑摆脱精神上的迷茫和痛苦,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2011人文社科类项目“贝克特小说”的哲学意象研究(11XWB21)
作者:胡可清,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美文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