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思想 >政治学科中公民意识体验性学习对策

政治学科中公民意识体验性学习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6282 浏览:214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和尊崇失度,使得个人主义抬头,社会公德、责任感滑坡,平等的公民权利意识受到冲击。浸染其中的中学生也难免受到影响,而且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公民角色认识还处于不自觉状态,常常将自己的公民角色忽视和淡化了: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仅停留在遵守的层面,却很少主动或制止不道德和违法行为;主体与权利意识不清晰,甚至把权利与义务、义务与道德混淆起来。许多学校的公民教育课上讲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也使学生的公民意识停留在书本里,不能在日常行为中表现为应有的公民素养。
肖川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中说:“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社会培养好公民。”《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目标时明确指出,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做事、依法律己的能力;自觉遵循和维护社会秩序,在社会参与中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是本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作为学校公民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学科要善于创造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

1.把政治课公民教育的内容转化成学生公民意识的体验点

一个人的公民知识无论有多么渊博,如果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情感,就不会有任何行动;在实践中,一个人光有公民意识,却没有坚决主张公民实践的行动力量,公民意识也只能是一种认识而已。“体验式学习圈”的提出者大卫·库珀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过程精心设计的体验”。中学生公民意识的体验不能止于课堂,还应在校园生活强化体验,在社会真实环境的实践中加以内化。
如何开展公民意识的体验学习呢?我们的做法是将政治课中公民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公民意识的体验点,然后开展不同类型、不同体验层次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基于体验点的体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全程只起引导、指点和协助的作用。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或启蒙了主体权利意识,或增强了公德意识,或践行了法律责任意识。比如,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可以确定公民、政府、人大、政协、国际事务等体验点。以人大体验点为例,我们开展三个层次的体验活动:一是在课堂情景体验中,设置人大代表角色体验。作为选民,你会选什么样的人当人大代表?如果你想当人大代表,你将采取什么方式助你成功?你被选为人大代表了,你又该怎么当好人大代表?二是在校园公民生活体验上,开展学生“模拟城市”人大代表的选举与模拟城市代表大会的运转。三是在社会真实环境中,走进市区人大会场,旁听人大会议,参与人大立法调查等。体验点提供了良好的公民教育切入口,在基于体验点的情景体验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公民意识。

2.在课堂的情景模拟中体验公民角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一切科学形成的基础,它先于任何理论体系,‘生活世界’的本体论,是一切其它本体论的基础,政治只有向着生活的朴素性回归,回归到活生生的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中去,才是政治真正的道路。”因此,公民教育要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体验点为切入口,还原政治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原貌,以生活世界作为教学的根基和深厚的土壤,开展公民教育。以《经济生活》就业体验点为例,在课堂情景体验上,我们这样设置体验角色———面对就业严峻形势,如果我是国家总理,如果我是教育部长,如果我是就业者,如果我是公司老板,我该怎么办?全班同学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公民在社会承担的不同责任和拥有的不同主体权利。再如,根据《政治生活》《法律常识》中的体验点,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大会等,使学生置身其中,从不同角色出发深思理由、讨论、承担责任,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不同公民的责任和价值定位。情景虽然是模拟的,角色虽然是模拟体验的,但是其理由和程序及解决理由的策略及行动都是真实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完成不同公民角色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而不是背诵书本中的知识。在这里学生的视野也随之拓宽,主体意识、权利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也在角色体验中得到养成、增强和提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公民意识才真正地开始生长。

3.建设校园模拟城市,在学生自治中践行公民意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并通过对这种经历的反思形成内心的感知,才能形成自我教育,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公民意识教育包含培养公民意识及养成公民公共参与能力两个方面。真正的公民意识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公民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参与其中的公民实践。公民在体验和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生成和积淀公民意识,这是公民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这个基本条件决定了校园模拟城市可以为学生的公民意识体验提供有力的载体。把校园改造为学生“模拟城市”(以下简称“模城”),转变学生会的学生治理模式,通过选举产生“模城”的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城市政权机关。“模城”人大主要是选举其他政权机关、开展模拟城市的立法,以及对“模城”其他政权机关的监督;“模城”政府设置校园城市管理中所需要的各个局级政府机关,比如局负责模拟城市制度的执行、安全、交通等。这个模拟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公务员岗位供学生体验实践,各级职务人选通过自我推荐、公开竞选方式产生,采用任期制。学生模拟城市的实践纳入社会实践学分管理和德育考评,其运转应该在政治学科老师参与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下进行。
2012年,我们学校开展了模拟城市的初步探索实践,先是将“模城”设计纳入“团队领导”这一校本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部分高一年级优秀政治学科中公民意识的体验性学习对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学生为主体进行“模城”的设计,学生先后提出了学生银行、交警管理、模拟法庭、咖吧经营等创造性举措。后来,进行了模拟城市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市长候选人的竞选。经过全体代表审议,表决通过了《模拟城市章程》,产生了“模城”第一任市长。“模城”政府的各职能部门随之建立,并开展模拟城市的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如体育健康节的安保工作,教学区、宿舍纪律卫生的城市自我管理等。模拟城市的运转,学生践行着公民意识,承担自己应有的那份主体和责任意识,加深对权利义务的理解,加深对国家机关运作的理解,体验了国家权力的运作。在亲历“模城”实践的学生眼里,主体意识、法律意识、意识,不再是政治课本上的“懵懂文字”,而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模拟城市的公民生活体验让中学生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切身体验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运作,国家意识从这里启蒙。

4.在社会真实环境里体验公民角色,在亲历中实现认知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走进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怎么写作等方式,真实地参与公民生活是内化公民意识十分有效的途径。比如,可以结合税收、消费、社会公德体验点,在真实社会环境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体验活动。学校与国税局合作共建“中学生税收实践基地”,组织“中学生税收实践日”系列活动提高纳税意识和税收实践能力。学校与工商局合作开展“红盾维权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体验食品检测;参与商场现场打检测活动,在学校开设消费维权体验课等。学生走进政府行政怎么写作中心,了解行政怎么写作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模拟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与怎么写作水平。学校利用资源,开展“温暖您,成长我”走进社区颐养院的社区怎么写作实践活动,内容以陪老人聊天,提供精神赡养为重点,“温暖您,成长我”社区怎么写作实践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尊老爱幼”品牌课程,2011年我校师生还应邀走进央视《小崔说事》栏目,讲述学校的温情故事。在社会真实环境里体验公民角色,避开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其中所蕴涵的准则、价值观念更是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中学生在亲历中将公民意识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公民教育不是枯燥的,公民意识不是虚幻的,基于政治课的公民意识的体验点,为学生提供了课堂情景体验、校园公民生活体验、真实社会环境体验,推动了学生公民意识的生长和公民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