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民族文化 >有关于从、思路、节点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

有关于从、思路、节点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4999 浏览:130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校企文化融合,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市场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在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从环境建设、实习实训、课程建设、人员互动、竞赛互动及校企合作等关键节点上推动校企文化快速凝聚、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 融合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教育的日益普及。我国在大学扩招后,大批的高职院校纷纷涌现。逐渐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平民大众教育转变。高职院校的大量重复设置,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是每一所院校最值得深思的理由。

1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剖析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不同的文化领域。分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亚文化,在形态上固然存在一定差异,但都不脱离文化的固有属性,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不例外。二者在教化人、启迪人、鼓舞人、引领人方面有着相同的作用,校企文化之间有着更多的和谐互补的内在联系,两种文化的互动、融合、无缝对接和相互推动,必将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1.1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能够有效推动高职教育的进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是应社会市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保持与社会需求接轨,紧密联系企业,要扩大视野,吸取不同类型的知识文化,要敢于走出校门,主动对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紧密关系,这必定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这就需要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去,提高社会认可度,不断推动高职教育的进步,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在日益激烈的高等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2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能够有效增强高职院校的教育竞争力 高职院校经过十多年盲目扩张,已经逐渐淘汰一批,随着高考人数的减少,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以往粗放的规模竞争模式,要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用更有优势的专业吸引生源。现实的情况是满足教学的硬件条件建设都已完成,保障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已完善,而彰显高职特色、内涵和竞争优势的文化建设亟待加强。可见,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存活和发展,就要在内涵、特色上下功夫,准确融合企业文化内涵,更好地衔接学校教育何企业人才需求,把二者之间的桥梁搭建好,用高质量的就业率来保证学校竞争力。
1.3 高职校企文化融存进高职院校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适应能力整体偏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就业一年内,不少人不能适应岗位,不少高职生就频繁被动跳槽。就高职生的知识和技能而言,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是没有理由的。而跳槽主要理由一是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之间过渡较快,学生来不及适应,很难找到自身的准确位置,难以适应企业环境;二是不适应企业文化,很难融入企业团队和文化环境中去,感觉被“隔离”和“边缘化”,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要想转变这种目前状况,就要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习企业的经营理念、体验企业管理制度,接受企业价值观,让他们在离校之前就感受到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到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心态,提高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并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1.4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旋律。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关键。因此原来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要求,也难以满足高职生到企业正常的顶岗实习实践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尽快融合优从剖析、思路、节点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秀的企业文化,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对职业情怀、合作精神、爱岗敬业等企业文化中软能力的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熏陶。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与企业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为企业怎么写作。

2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路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只有在正确的规划指导下准确定位,全员参与,采取积极措施主动选择,多节点实施,才能创建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知识、技能、素养协调进步。
2.1 整体规划高职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文化的双向对接融合,应从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全面融合。在校企文化融合中,应从学院整体办学方向和发展规划大背景下,紧紧围绕教学、产业、利益三大支点,进行合理有序的整体规划,制定建设文化融合的具体方案,明确校企文化融合建设的结构、组织、形态、策略、步骤、责任和保障,把校企文化融合建设落实到学校的每项工作中去。在校企文化融合中,依托多年积淀的学院优秀本体文化,吸收企业的创新、创业、竞争、敬业精神,大力塑造学生的职业情怀、经世致用理念、团队协作精神,塑造独具特质的优秀校园文化。
2.2 主动推动高职校企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在校企文化融合中,不能被动接受企业文化,不能照搬企业文化,也不能以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而应在创新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下积极采取措施,发挥融合企业文化的主动性。主动选择核心价值观先进、重视社会效益、强调社会责任的企业加以融合;主动选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健康向上的精神理念,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优秀企业积极文化因子,以创造出独具特质、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主动使企业文化成为每位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逐步培养起学生符合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3 多节点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文化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选择和凝练,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在校企文化融合中,融合节点越多,校企文化融合就越全面,融合举措越多,校企文化融合就越深入。因此,校企文化融合在遵循开放性、融合性、独特性原则指导下,注意节点融合的规律性、协调性、渗透性和创新性,明确融合目标、融合模式、融合重点、融合举措等内容,多节点、多层次进行。2.4 全员参与校企文化融合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建设是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不能将校企文化融合简单的等同于一次性的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因为文化的本质特性决定了文化融合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全员参与。在校企文化融合中,要避开学校热情,企业冷淡;学院领导主观努力推进,老师和学生客观被动参与的现象,也不能将校企文化融合变成某些职能部门的工作。而应充分调动全体师生、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深入人心,自觉行动,才能形成具有广泛群众根基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3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节点

探索校企文化融合的规律和路径,把握校企文化融合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将校企文化融合落到实处,推动校企文化快速凝聚、有效融合,形成高职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影响深远。
3.1 环境融合 要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在校园环境建设和布置上融入自身行业特点,注意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如通过开辟专门区域或线路,打造特色校企文化长廊;在校园的建筑、道路、教室、实训中心、桥梁等设施上张贴、悬挂相关职业名言;在专业实验室的环境布局和布置上,将企业生产现场要求的操作规程、劳动安全制度上墙,使学生耳濡目染,收到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校园即能感受到企业情景的潜移默化式教育。
3.2 制度融合 制度文化融合是校企文化融合不断深入的必要保障,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中,要努力将企业制度文化的精髓融入学院管理中,借鉴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将制度内化为师生的信念、觉悟和自觉习惯,推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机制转型发展,实现校企制度文化的无缝对接。
3.3 课程融合 课程融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交点和纽带。课程融合遵循学校课程融合企业岗位、学校专业融合社会产业、学校教材融合企业技能原则,要保证学校在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反映出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开发出课程目标、结构、内容从企业中提炼,符合企业现实的精品课程。
3.4 人员融合 与企业骨干合作,相融相长,开展技术怎么写作、科研开发和课题研究,在与企业深度融合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同时要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等;邀请企业的领导和专家来校,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座谈会、企业文化论坛、校企合作洽谈会、创业报告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特性,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和认同。
3.5 竞赛融合 竞赛具有强烈的参与性、竞争性,是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教育的自然延伸和有益补充。一是以各类技能竞赛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合作,在学生之间或学生和企业员工之间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推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省市级和国家级的技能竞赛活动,既能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能推动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三是积极开展学生科技活动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水平;四是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文化团体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野外拓展训练等,在活动中有意识的融入企业元素,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竞赛活动中感受并吸纳企业文化。
3.6 校企合作融合 利用校企合作途径来融合企业的文化,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新特点。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办班,开展“订单培养”,充分利用企业的场地、技术等多种文化资源人才培养,通过企业文化的充分参与,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较快适应企业岗位要求。通过“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不仅让高职院校弥补了实践场所和实践教师的不足理由,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场氛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是一项系统文化工程,要以源于企业文化,高于企业文化为准绳,从企业文化中汲取营养,多节点地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从剖析、思路、节点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为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怎么写作。
参考文献:
[1]李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李良,罗玲云.对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29):36-37.
[3]刘允华,王静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94-95.
[4]舒本平.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22-28.
作者简介:
刘亚(1966-),男,江苏盐城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MBA,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高职教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