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农村经济 >对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另一个起点

对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另一个起点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4216 浏览:110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什么是北京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画面。
对于北京城外的人来说,北京城很大,大圈圈里有中圈圈,中圈圈里有小圈圈。对于北京城里的人来说,北京城又很小,只能做那一亩三分地儿的事。尽管如此,北京城仍以它独特的魅力,圈走了全国众多的优势资源。与身边这些有形的圈子相比,另一个无形的圈子正在悄然变化。它就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从京津冀一体化到首都经济圈再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北京的经济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历程?“圈里圈外”在这段发展历程下又有着怎样的探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希望能够在他的讲述中梳理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未来发展的思路。
圈里圈外,若即若离
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发展,历经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宋迎昌的印象里,关于京津冀合作发展的呼声从未停止,甚至至今仍悬而不决。
1981年,就有一些官员和学者相继呼吁建立环京津经济协作区。1982年,北京市进行第一次城市规划时,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发展理由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6年,京津冀建立了第一个自发合作机制——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但是由于各种理由,会议形成相关协议的约束性并不强,因此当时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发展更多地限于探讨层面。“那时候,专家学者主要在规划层面探讨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理由,后来政府层面开始不定期召开会议。随着接触频率的增加,目前论坛这种形式已经成为彼此沟通的良好渠道,它吸引着众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前来积极献策。但是,从其发展进程来看,这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也不足,可以说在这个阶段京津冀地区合作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宋迎昌进一步解释说,“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源在于探讨的多,实际操作的少。特别是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政府间的合作以及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均相对较少,这种状况造成的后果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明显滞后。”
这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胶着状态,也使得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在此背景下,2004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正式启动。这个微小的变化,在宋迎昌看来却是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拐点。“此后在长达7年的漫长等待中,京津冀逐渐立足区域长期协调发展,研究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探寻可行的合作路径,并最终达成共识。2011年,突出北京核心地位的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开始出现。不久后,河北省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概念。从这些变化中,不仅可以看到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日益凸显,更重要的是河北将4市14县纳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以构筑首都新型城市群。它的重要作用在于首都经济圈概念是以北京为核心向外拓展延伸,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则从形成了对首都经济圈的对接。”宋迎昌表达道。
区域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近年来,“经济圈”、“经济带”、“都市圈”等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也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深思。区域合作既不能“一圈了之”,也不能盲目地一窝蜂似的去跟这个“圈”那个“带”,而是要从维系经济圈的根本前提入手。
宋迎昌认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能否收到成效,关键在于经济的一体化。换句话说,就是在产业互补性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相关园区的发展来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要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宋迎昌指出必须要解决两大现实理由。从首都经济圈增强辐射力讲,北京应该在已初具规模的“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下,突出产业分工和布局的协调性、衔接性,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加大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辐射程度,使其能够真正生根发芽。事实上,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街、CBD等成为高端制造业、怎么写作业高地的情况下,河北周边的环首都市区(县)是完全可以借助联盟、授权、特许等形式,将自身与北京相关产业纳入其中。尽管如此,目前的情况却令宋迎昌感到担忧。他坦言说:“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受行政干预影响,政府对资源制约能力过强,使国有经济在首都经济圈中所占比重过高,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京津冀之间因缺少互动性竞争而导致产业链分割、断裂现象明显。可见,核心城市要实现对周边城市的辐射,首先必须要清除行政干预这个最大障碍。”
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对接看,二者目前的最大理由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仍处于“对而不接、近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状态。宋迎昌说:“虽然河北算得上是国家资源性产业较为集中的地方,但是很大一部分产业仍是低端产业,短期内河北又无法培育出与首都经济相挂钩的产业,北京与河北在产业关联上脱钩的‘两张皮’目前状况只能使他们在洽谈层面打得火热,但实质性进展缓慢。”
走向经济一体化,绝不是一纸合作协议、将行政区划打破那么简单,而是让互动关系成为应有之义。宋迎昌表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围绕北京的人口外溢效应,通过人员流动实现要素、资金、投资、技术等层面的沟通。这样,未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才能水到渠成。
重新定位,春暖花自开
昏日。人海。尘雾。城市的快速膨胀,让北京不仅遭受着城市病带来的阵痛,还面对着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规划也变得更为迫切。此时,再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理由,已经不仅仅是区域发展的理由,同时它还承载着疏解首都城市功能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更多、更大的层面上构想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未来的发展。
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这一重大规划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例如生态环境上的保障、能源的供给、水资源的供给等都需要一个合作圈,从这个角度而言它预示着一个多赢的前景。为了让彼此能够多受益,北京需要进行的调整很多。宋迎昌表示,“随着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的深入推进,北京若要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其自身的怎么写作意识就必须要不断跟进。要从强调周边省市保障北京向主动为周边省市提供怎么写作转变,要从强调怎么写作首都自身向通过怎么写作区域、怎么写作全国实现自身发展转变。特别是要重新定位,加强和河北等周边地区合作,这既是解决北京自身理由也是解决河北理由的重要途径。”“河北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自身得有底气,目前河北可以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作为发展的契机,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圈内产业竞争。”宋迎昌如是说。
除了经济一体化应被纳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外,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其他功能例如政治、文化、科技等综合功能也需要统筹考虑。对此,宋迎昌认为,未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可以在六个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另一个起点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面下工夫,即规划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一体化;产业的一体化(六个“一体化”中的核心);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基本公共怎么写作的一体化以及社会管理的一体化。
站在另一个起点上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要实现最终的设想和规划仍然任重道远,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春暖花自开!
编辑:张雪威 / 邮箱:zxw@bjstats.gov.cn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