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农村研究 >新主义社会实践提前终结因素

新主义社会实践提前终结因素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18568 浏览:831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认为,在新中国社会建设实践过程中,导致新主义社会实践提前终结的主要理由是:我党对新主义社会认识不够清晰;建国后国家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的迅速变化和影响,使我党对新主义社会期限的认识发生了波动,主客观因素促使了新主义社会论的提前终结。
【关键词】 新主义社会论;实践;终结因素
新主义理论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分为新主义革命论和新主义社会论,新主义社会论旨在指导建国后怎样建设新主义社会,为我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有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条件。但是新新主义社会实践提前终结因素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中国建立后不久,等领导人却转变了原有的观念,我党的新主义社会论实践突然终结,给新中国社会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那么到底是什么理由促使等领导人放弃了原有的社会理论及其实践,导致新主义社会论终结的呢?本文拟从以下几点探求新主义社会论实践提前终结的因素。

一、对新主义社会认识不够清晰

1、对革命胜利后新主义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

建国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我国社会是新主义社会,由于中国革命特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注定新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但对于我国过渡时期的时限估计,同志和我党并没有一个定论。党的七大上,指出在中国,为新主义奋斗的时间“是相当长的”。新主义社会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没有直接说明。1948年指出我国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由此可见,当时认为新义社会为二十年左右。1952年提出我们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可见,关于新主义社会的时限认识不确定。

2、没有准确界定过渡时期的性质社会

新主义社会论,是为代表的中国对于新主义社会的地位、长期性、任务、性质及前途和新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进入新主义社会后,在巩固政权和新中国建设的实践中,以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却一直没有准确和稳定的把握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认为新主义是新主义共和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也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2]后来在一次讲话中又认为我们建立的新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也即新主义[3],也就是说新主义的社会性质是新资本主义的,1945年在党的七大确认了这点,然而后来他却又否定了这个说法,“我看‘新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是不妥当的,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名字还是叫‘新主义经济’好”[4]。所以,没有准确和稳定的把握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是和我党终结新主义社会论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3、过多效仿苏联模式,忽略中国国情

苏联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和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推广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短等理由,使得我们将苏联模式当成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唯一,并以苏联模式和标准作为我们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准。没有看到中国落后的国情,教条的理解和实践了社会主义,片面追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以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左”的做法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造成消极影响。

4、重视生产关系,忽略生产力

正如后来承认自己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理由,生产关系方面的理由,对于生产力方面,他的认识不很够。[5]正是由于和我党对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认识不清,过多的强调了生产关系的作用,导致了我党长期注重生产关系的改造,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未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去变革生产关系,从而使得新主义社会论实践的终结。

二、实践中对新主义社会理论的调整

建国初期,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了和领导对新主义社会的认识,这个变化和影响表现为:
1、建国后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措施,为我国加速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以及社会的改革,还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口号和总任务,将工作重心向经济方面转移。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首先,完成了革命的遗留任务。其次,集中力量恢复了国民经济。设想需要“三年五年恢复”,结果经过三年的努力提前实现并超过了预计的目标,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比如“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6]。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的总产值中占到56%,国营批发业占全国商业营业的60%,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走互助合作道路,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中形成的经验也向为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2、我国阶级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变化,客观促使了新主义社会论的终结

建国后我国的阶级构成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国的基本阶级力量。在农村,社会主义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于生产力落后和劳动力不足,又形成了贫富分化现象,农民迫切要求走互助合作道路,这迫使党考虑中国个体经济的发展方向理由。同时,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这都对国家经济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实现工业化的努力却引起了这些矛盾加剧,使得党总结对资本主义改造利用的经验,积极加快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将资本主义企业和人员引向社会主义。但由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及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建设的负面影响,使得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个体所有制、城乡资产阶级在新主义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从而过早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所以,建国后的一系列变化客观加速了新主义社会论实践的终结。
总之,新主义社会论实践终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交织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历史必定性。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研究和党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新主义社会转向的理由,总结和反思我国社会主义早期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选集(第3卷)1060.
[2] 选集(第2卷)709.
[3] 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

6.110.

[4] 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

3.139.

[5] 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

6.829.

[6] 胡绳.中国的七十年.党史出版社,199

1.29

4.

【作者简介】 谭群英(1977-)女,西安思源学院政治理论教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