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农村研究 >简论社会转型期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理由实证

简论社会转型期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理由实证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24407 浏览:1082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目前状况,进一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科学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尤其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多元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受这些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等方面出现空前的困惑与迷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理由。而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做为中国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群体,大学生价值观的方向将直接反映并影响着当代青年的行事方向。所以,正确树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新的历史时期正视并认真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困惑理由并探讨解决的策略,对于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日,笔者对昆明学院各科系近五百名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价值观的各个侧面,理由涉及到对人生价值观、政治观、学习观等方面。从问卷结果中分析论证当代大学生价值信仰观发生变化的深层次理由,探索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新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及存在的理由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但由于身处于社会转型期 ,传统的观念受到新思潮的强烈冲击,大学生在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反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价值观时代感较强,呈多元化、多样性发展,但个人主义色彩浓厚。

在此次调查中,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地表现出了时代的特征。金钱、名利、地位和权势并没有成为信仰的主流,科学技术事业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首选。有468%的学生认为“成功的事业”是完美人生的重要因素,认为“金钱、名誉”是完美人生重要因素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429%和788%。关于什么是理想生活,52.71%的同学选择“婚姻家庭美满”,34.8%的同学选择“事业有成”,21.67%的同学选择“工作稳定”, 16.26%的同学选择“身体健康”,15.76%的同学选择“家人幸福父母安康”,选择“金钱”的占12.32%,选择“友谊”和“爱情”的各占936%和69%。这些人生价值目标表明大学生比较看重与个人面对的人生课题和与个人素质有关的价值目标。有66%的学生认为“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绘制绚丽人生”。在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上,大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几乎全部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人生价值观方面任何一个理由的回答,均不会像五、六十年代那样,百分之百地持社会所期望所倡导的那种观点,而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一方面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观比较淡漠,认为是脱离现实的“检测大空”,另一方面又对崇尚自我、只图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个人主义观点也非常鄙夷,主张“个人与社会融合”、“公私兼顾”、“索取与奉献并重”。对此,显然难以用传统的“非好即坏”或“非坏即好”的两极标准予以评判。它既有积极合理的因素,又有危机日重的潜质。如果不加合理引导,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向消极方面转化。

2.对社会发展和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具有高涨的爱国热忱,但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

大多数同学对党有正确认识,政治上追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积极拥护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74.4%的同学认为“的领导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70.9%的同学认为“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2.3%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将最终实现”,但也有5.3%的同学认为“共产主义只是空中楼阁”,7.8%的同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落到实处”。大多数同学对党的形象持肯定态度,有6039%的人很想加入中国。但对社会风气不正和腐败理由表示担忧,这表现在认为“社会正在高速发展未来很美好”和“社会很黑暗”的学生各占3744%和3547%,常常表现出理性认识与行为选择的矛盾性。在爱国主义方面,60.5%的同学“热爱自己的祖国”,32.1%的同学“比较热爱自己的祖国”。大多数同学对国家的政治前途和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由的实证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景充满信心,但同时对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理由表示“忧虑”。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的。在大学生入党动机上,3251%的同学是出于“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有27.09%的同学入党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信仰共产主义的占到1232%,11.82%的同学认为“从众心态,随大流”,没有想过的有1626%。这表明大多受调查者入党的动机并不是出于信仰而是源于对今后发展有好处或为从政铺路,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真正以共产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信仰的仅有12.32%。

3.人生观整体上表现出积极、进取和乐观的特点,但也有消极无为的一面。

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的、进取的和乐观的。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3793%的学生选择“乐观进取,自强不息”。敢于竞争,敢于冒险,善于抓住机遇,尽力争取成功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整体特征。就实现价值的途径而言,4433%的同学认为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奋斗”来实现自己价值,2759%选择“自己努力同时寻求帮助”,17.73%的同学认为要“等待机遇”,还有1576%的同学选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作为价值实现的途径。但在人生观上同时也表现出消极无为的一面,有2365%的人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选择“开心就行,其他不用考虑”,2218%的人认为“无所谓,顺其自然”,认为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过、奋斗过、追求过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计较得失。相反有明确信仰的人也有一部分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的享乐观,有7.20%的人认为应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这样的一生才算不白过。而甘愿为人民利益奉献自己一切的人只有6.56%。当理想与现实不符合时4778%的学生选择“在坚持原来理想的基础上作调整”,2906%的学生选择“转变原来的理想以便完全适应现实”,“没有考虑过走一步算一步”的人占到了1626%,选择执着坚持理想的人只有788%。

4.在道德行为、人际关系的认知和理想人格的方面追求和谐,但同时注重个性的张扬。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人际关系的认知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方面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与人是平等互助的,持此观点的人占53.52%。同时也有22.72%的人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互相利用,甚至有15.64%人认为人与人是不择手段的竞争。但这并不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2709%的学生认为“有良好的社交圈子,有很多朋友”是幸福的。当代大学生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如何做人成为当今大学生所面对的最大理由。在此次调查中,43.20%的人认为在集体中大家相处一般,14.08%的人感觉大家一团和气,但实际很虚伪。在人格方面趋向于个性化,32.01%的人认为个性不能刻意追求,但希望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同时大家对个性评判的标准大体达成共识,认为有独立的思维和评判是非的能力才是个性的表现。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个性是时尚、前卫,个性是性格的独特,个性是与众不同。
5.大学生大多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学习目的大多以实现自我价值目标但在学习中呈现明显的功利性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个人竞争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30.6%的同学选择为了“怎么写作社会”而学习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由的实证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20.2%的同学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10.3% 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拥有较多财富”,另有5.4% 的同学表示学习没有明显目的。在关于专业课和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调查中,45.5%的同学认为“专业课比政治理论课更重要”,认为“专业课与政治理论课同样重要”的为21.9%。倡导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大学生大多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学习目的大多以实现自我价值目标和贡献社会为主,有很强的事业心,能做到在贡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有较强的成才愿望。但在学习中呈现明显的功利性心态和务实心态。

二、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思

一方面,目前大学生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转轨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意识等也发生大的变化。[1]这种变革对思想敏锐、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必定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高校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诸如内容陈旧、方式滞后、缺乏实效等理由,导致在大学生价值观上存在混乱、模糊和空白区域。我们应该以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客观地研究这些新理由,在实践中探索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
1 在多元价值取向中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经济成分多元化、分配方式多元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必将对他们的思想产生现实影响,价值观随之展现多元化格局。[2]历史实践证明,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共同遵守和认同的主导文化或核心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会因缺乏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产生许多社会危机,所以在当前绝不能放弃对青年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都会渗透和投射到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使其面对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挤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形成社会共识、普及社会主流价值和加强民族认同是我们面对的基本任务和最低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确立其权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可以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成型过程中避开陷入困惑和演变为实用、功利、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引导学生,在承认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社会主导利益与各群体利益、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其间的价值评判标准,探索人生价值在现实行为模式下如何得到合理真实的体现。应在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道德。从而为实现马克思毕生追求的“人的真正自由发展”奠定现实的价值基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策略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理由,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笔者认为,当前学生中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多的困惑,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社会基本价值尺度。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我们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过程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价值观的理论指导,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与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为构建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阐明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生价值标准,研究既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又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体系。最后,要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充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自觉摒弃各种消极的价值观,以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在价值主体方面要以人民群众为最高价值主体;在价值目标方面,要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目标;在价值取向方面,要以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奉献精神作为价值取向;在价值评价标准方面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标准;在价值实现方面,要以艰苦创业为根本实现途径。

3 从根本上改善陈旧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

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教育理念是重智轻德,道德教育相对化、政治化,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为人民怎么写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和价值目标,就必须实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推进教育理念向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思路。
第一,要实现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大一统”的目标模式。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开展教育工作时必须注意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受教育者、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理由,选择运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建立新的分层次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和规格。
第二,优化社会实践,塑造健全人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应该不断优化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设计具有时代气息,融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高校要充分整合社会实践资源,探索社会实践新形式,构建新型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第三,拓展教育内容,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大学生因心理素质和心理不健康等因素造成思想和价值观的矛盾日益增加,大学生心理状况已经成为他们科学价值观形成的瓶颈。因此,高校应积极拓展价值观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纳入高校的德育日程。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针对新形势下青年成长特点,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四,创新教育方式,发挥网络教育优势。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越来越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一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由的实证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方面,要建立优秀德育网站吸引人、凝聚人。充分利用网络新颖的内容、别致的设计、平等的互动交流、深入的网上论坛吸引大学生自觉接受网络教育,让网络成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新亮点。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引导,使大学生远离网络负面影响。在进行网络价值观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模式,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锻炼形成自己的价值行为。

4、注重舆论的导向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是孤立的,其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除了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外,还必须运用理论、文化、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学校秩序、环境,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以此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对于社会的使命感、责任心。二是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导向以及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三是注重校容、校貌的美化,向学生传递现代化、科学化、化的信息,使之受到积极的感染,管理要严格、有章必循。
[参考文献]
[1]王沪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要求:新权力结构》,《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2]陈慧君,《多元化背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学习月刊》2010年28期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