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品德与社会 >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化理由

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化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25504 浏览:1180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侯嘉贤(1985-),女,河北承德人,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本科学历,承德市粮食局科员,研究方向:法治化研究。
【摘要】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治化理由初探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和现代法治化的基本内涵,对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化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理由及其产生理由,最后对如何通过法治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法治化理由;初探

一、现代法治化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现代“法治”内涵是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法治强调的是治权,具有特定的价值基础和取向,所适用的法律必须是良法而不是恶法。法治化建设,不是指法的一元化或一体化,世界各国和民族由于其历史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最终将采取适应自身的法治样式和实践路径。法治价值取向是立法与执法的科学价值取向理由,坚持法治以人为本,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一切正当的利益施以无歧视性差别的保护,突出社会资源公共利用最大化和自然资源有限开发利用化。现代法治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与效益优先至关重要,也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现代法治理念伴随着社会性质及社会发展形势的转变而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也反映社会所追求的现代法治价值取向,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执政党的正确领导下,以整个社会人性化和经济大众化为目标所规范社会秩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怎么写作大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最高社会理想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社会各因素之间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模式。构建和谐社会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情进行有机结合,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提出的崭新的社会形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以人与人和谐为核心,以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社会,现代的“和谐”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有机结合。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其目标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法治化建设的功效来解决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纠纷、推动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法治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内在有机联系,表明了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法治化建设在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和谐社会是一种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力的保障基础,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法治化建设,同时增强全社会公民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这都会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经验证明,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运用法治等一系列手段在不断的社会调节中来实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构建法治化的社会,加大法治精神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和谐社会必不可缺的思想基础——法治精神利于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功能。法律有利于调节整个社会关系,同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加强完善社会的法治化建设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进程当中起着极为关键的支撑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自身完善发展和法治化建设对整个社会各方面复杂关系全面有效地调控。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存在着极其漫长的过程,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和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纠纷,只有深化改革、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利用法治手段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处理社会关系、才能够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三、审视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理由及其产生理由

在当今社会国情条件下,由于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利益和商业利益,引发了大量的发展矛盾与社会冲突,出现了诸多社会不和谐的现实理由与矛盾。主要表现在:(1)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2)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不断地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3)新形势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4)现代社会,人们发生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失衡而造成的;(5)法制不健全不完善,群众法制意识淡薄,从而引发大量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6)分裂主义行为、极端主义行为、恐怖主义活动和某些校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上述社会理由和矛盾是造成当前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主要理由。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深入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不和谐、不稳定现象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必须认真审视这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采取多方面措施及时妥善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与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纠纷恰当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只有解决好了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和谐、不稳定理由,我们国家才能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良好、顺畅地健康发展。

四、如何通过法治化建设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遵循规则、开放多元、服从秩序、法治的社会。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通过多条途径、多种手段来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依法行事,所有公民都依法享有权利和自由,所有国家机构都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而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

(一)完善立法程序,建立社会主义良法体系

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可能离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应当用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制度来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用社会主义法治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整合各阶层利益,实现利益均衡、安定有序的和谐局面。存在良好的法律是法治的前提条件,也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今后我国立法的重点必须从重视立法数量转移到建立社会主义良法体系上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良法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人们只有遵守和执行良法,才能体现出良好法治建设的社会价值。法治是在改革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坚持发展为上,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经济动力和基础。坚持决策、施政,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成为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法治政府建设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广大民众的评价。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又维护了法治的权威和尊严。以法治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三)加快现行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弗兰西斯·培根。司法既要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法律自身的公平公正与权威性,是保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保障和人们寻求社会正义的最终途径。如若司法不公,则社会的长久安定以及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一纸空谈,难于实现。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某些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败理由,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下定决心解决司法不公理由,法体制的改革,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运用多种手段和各种有利力量来构建社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治化理由初探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胡余旺.和谐社会的法治深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张文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J].中国法学,2006(1).
[3]梁建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4]危玉妹.法律人性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建设[J].东南学术,2005(5).
[5]胡锦光,刘飞宇.法治与和谐社会论纲[J].法学家,2006(0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