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平面设计 >论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原则和艺术

论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原则和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3893 浏览:104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所以,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作用,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理由:
漫不经心,理由未经精心设计,动辄“是不是”、“好不好”,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华而不实,理由的提出过于简单,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回答很一致而且声音洪亮,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但实质上是相当空洞的;或者教师随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理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往往措手不及,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警钟长鸣,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教师提问产生畏惧。
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讲究课堂辨证提问的艺术:

一、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明确

即理由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所有理由的提出都是为实现一堂课的预定目标这个中心怎么写作的。

2.面向全体

即课堂提问要求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深思,不应该只对少数尖子生,而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

3.富有启迪

即所提的理由能激发学生进行深思、探索的兴趣。具有教育作用的理由能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言行有潜在的影响。教师不要讲什么之后都问“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这些理由所得到的答案当然是“对”、“是”、“懂”,但效果平平。

二、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几种艺术

1.深与浅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理由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达不到提问的目的。所以,对一些过于艰深的理由,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
比如,“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这个理由的难度比较大,在教学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先从浅的理由入手,问:“如果一台机床的零件坏了,机器还能正常生产吗?”学生豪不犹豫地回答:“不能。”接着再问:“一台机床有很多零件,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学生回答:“当然都重要,如果一个零件损坏了机器就不会正常运转。”至此,我便顺水推舟引入正题:“同样,如果把社会主义事业比作一台机床,各种职业比作一个个零件,你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地就对这个理由作出了正确回答。
上面这种深入浅出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它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当然,这里说的浅,绝非“肤浅”、“粗浅”,而是带着深意的浅语。这是教学语言平中见奇的功夫。

2.曲与直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虽然图文并茂,但可读性仍然比较强,教师讲授时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直题曲问”,即所提的理由力避太直太露,让学生有深思的余地。
比如,讲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怎样的?”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个理由的答案在课本上是很明确的。如果调换一下角度,问:“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必定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无关紧要。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这个理由涉及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等已学过的旧知识,又涉及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等新知识,综合性较强,但经过学生的深思和教师的点拨,学生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提问,比较新颖,避开了太直太露,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有时却需“曲题直问”。比如在“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个理由,涉及到反对平均主义和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等知识,综合性较强。因而在课堂上提这样的理由,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如果把上面的提问改为直接提问:“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符合按劳分配原则吗?”效果会好些。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树上的果子”,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曲题直问,能缩短“问”与“答”之间的距离,对解决理由很有好处。
“直题曲问”和“曲题直问”的恰当运用,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3.零与整

对一些繁难复杂的理由,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顺藤摸瓜,逐步抓住理由的实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提问中化零为整,让学生循着一个理由逐步引发出大理由。
比如,“为什么说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理由是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可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先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入手,问“为什么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学生回答后,便把理由推向深入:“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事实上,目前我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这怎样认识?”这一知识点是理由的症结所在,学生有点茫然。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可再提出三个理由:①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和背景是怎样的?③飞机可以飞得很高、很快,但是你见过飞机在机场起飞的场景吗?学生对这些理由分析讨论后,便可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起点低、底子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原则和艺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薄,要实现现代化、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发达,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此,难点便被突破了。
总之,课堂提问中的深与浅、曲与直、零与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互相结合。教无定法,教有我法。提问方式的确定,取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特定情境,我们要善于研究和利用课堂提问的辨证艺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中学564100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