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品牌管理 >探究高校保密管理机制建设

探究高校保密管理机制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4562 浏览:147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校在新形势下正处于大发展时期,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而这一时期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使保密工作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理由。因此,认识高校保密工作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加强高校保密机制建设是当今高校面对的刻不容缓的重大理由。
【关键词】高校;保密;特殊性;必要性;措施

一、高校保密工作的特殊性

1.涉密范围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艰巨性。高校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几乎社会上的管理活动在高校里都有,并且现在高校是教育机关和企业等等的混合体,活动范围极其广阔。高校的管理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既有国内外教职工,又有学生,还有一些外来人口、施工人员等等。他们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高校保密工作具有复杂性。同时,新时期对外教育、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广泛,尤其在高等院校,计算机已经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一个基本的工具,许多高校也建立了校园互联网,为教学、科研与外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1]。所有这些因素都导高校保密管理机制建设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致高校保密工作艰巨性增大。
2.高校参与军工科研的人员较多,变化性大。军工科研人员大部分为高校教师、博士及硕士,其中学生占很大比例。随着学术交流增加,一些涉密人员经常参加国际性对外科研会议、进修等,如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将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隐患。
3.高校科研场所分散、环境特殊。高校科研场所及所涉的专业领域较多,涉密科研场所和非涉密办公区难以划分明确,管理困难。另外,有些高校人员承担涉密项目时还参与非涉密工作,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交叉使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也给高校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4.高校信息化水平高,计算机及存储介质多。在涉密科研的研究过程中离不开对计算机及其他储存介质的使用,且现阶段涉密载体增加、数量大,使得计算机硬盘及移动存储介质存储了大量的秘密文件资料。高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涉密计算机及涉密载体的管理面对很大挑战。

二、高校保密管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保密管理机制建设是高校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高校应重视高校保密机制建设,机制建设中制定的保密工作守则为涉密人员日常工作提供了准则,使高校保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保密管理机制建设可以确保高校管理的现代化。高校保密制度可以用来规范涉密人员行为,增强他们现代化管理意识,利用现代化意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保证工作程序的严密性。
3.健全的保密管理机制实质是保卫财富、保卫国家。一个国家信息安全就是技术竞争,高校涉密信息较多,越来越成为敌对势力窃密的重要场所和目标。因此,对高校保密管理机制的建设实质是保卫国家信息安全,作用重大。

三、高校保密管理机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1.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保密教育宣传体系。高校保密宣传要有针对性,可以以《保密法》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等规定及其他文件为理论基础,结合自身情况,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各类保密教育宣传活动。
2.建立高校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高校领导一定要认清高校保密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对保密工作的实施起到示范作用。坚持落实校领导保密工作责任制及逐级负责制,各部门、各成员之间要求分工明确,切实把保密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3. 构筑适应高校特点的保密管理制度体系。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保密规章制度。特别是加强涉密文件借阅审批制度和传阅登记制度,切实做到涉密范围不扩大、对象不扩散、程序井然等等。
4.完善怎么写作高校科研工作的保密工作管理体系。高校科研工作具有涉密范围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应大力加强对涉密计算机及涉密人员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审批审查制度,落实“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原则和“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规定,更好地为高校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5. 构建高校保密技术防范体系。针对高校保密工作的难点,制定加强安全保密防范的专项计划。除了要具有防范意识外,还要扫除保密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死角,加强对非涉密计算机上面泄密现象的管理,提高整体防范能力。
6.健全严防泄密的惩治体制。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保密工作中作出贡献的职员大力表扬,对违规的职员给予批评。尤其对于泄密现象要做到违规必究、泄密必惩,触犯法律的应究其法律责任,使其他泄密者从中得到教育。
7.确保保密工作经费到位。一定的保密经费是保密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现阶段高校经费来源缺乏制度性保障,高校应健全保密经费制度,确保保密工作经费到位,购置保密系数高的设备,奖励具有表率作用的人员,配齐配全保密工作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冀湘.设防在高校[J].保密工作,2001.
[2]袁川耈,袁贵平,于光华.高校安全保密工作的实然分析及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82 -8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