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简述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与中国选择前言

简述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与中国选择前言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27139 浏览:1209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回顾,分析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的制约因素,以此对中国选择和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各种国家力量为争夺更多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和受益权分化日益严重,国家金融秩序转型的方向尚不明确,但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
关键词:国际金融秩序;国家经济实力

一、 国际金融秩序的历史进程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主要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崩溃后的过渡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写加体系四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880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度结束。1919年起,在各国又陆续回复了变相的金本位制。1929年全球爆发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国际金本位时期,各国货币比价受黄金平价的制约,国际汇率安排具有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特征。尽管这一时期并不存在一个多变性质的政府间协定,但国际金融体系却相对稳定和有效,稳定而带有自动调节功能的货币金融制度给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金融风险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作用下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这一时期也可以说是金融风险低发阶段,被许多经济学家们认为是全球金融的黄金时期。金本位制崩溃后,1936~1944年是全球金融体系处在一个过渡期阶段,形成了英镑—美元—法郎三大货币集团,各集团之间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国际资本流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全球贸易受到很大影响。接着便进入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格局阻碍了全球贸易经济的发展,为重建国际金融秩序,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300多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国际金融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良好,汇率很少有波动,尤其是美元、英镑、法郎、马克及日元这些主要货币的汇率比较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黄金主要为美元充当准备、通过可兑换性维持其信誉。对其他国家而言积累国际储备只有通过对美国的贸易盈余来实现,国际储备资产的增长意味着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可以大量印制美元来支付进口而无须担心对外平衡问题。但相对于美国的经济总支出,如果其它国家积累的对美国的债权增长过快,意味这美元的真实价值或购写力在下降,这就会影响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要求将美元兑换黄金,而美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国无力维持美元和黄金的可兑换性时,美元—黄金本位制必然崩溃。这就是特里芬两难:美元的清偿能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该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美元和其它货币的不平等地位,而这种不平等地位又要靠牺牲所有成员国的内部平衡来实现。美国的国际地位一旦稍有变动,这个体系便会出现很多矛盾而难以维持。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元一再贬值,并发展到难以维系兑付的地步,西方国家银行几度联合救援都无法挽回颓势。1973年,尼克松总统宣布停止黄金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国际金融体系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牙写加体系。
IMF于1976年1月在牙写加的首都金斯顿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签订了著名的牙写加协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计价方式;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各国可以自由做出汇率安排;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汇率机制、利率机制、IMF干预、直接管制等多种方式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而在牙写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频繁、全面而影响深远的。
不断频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各国致力于打破无序的牙写加体系,要求重建全球性货币金融体系。各国早已经意识到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情况下,急需建立一个稳定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来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纵观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历程也可以看出国际金融秩序从有序-无序-有序的演进过程,但是每一次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实际上都是一次国家之间重新分配金融收益权的过程。发达国家为维护既得利益,凭借其经济势力,制定由其控制的国际金融运行秩序。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国际金融秩序的被动接受者,为改变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不利地位要求参与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制定。但国际金融规则制定过程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实力。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写加体系无一例外,都是由发达国家发起和制定的,并也是由这些国家放弃和任其崩溃的。而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存,金融危机不可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隔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 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制约因素

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已经认识到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问题,这次危机也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并未感受到切肤之痛,并把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落后,他们对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建立抑制投机、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机制并不积极,所以当时的国际金融改革时机尚不成熟,只有等到发达国家甚至是美国爆发类似的金融危机时,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新秩序的建立才能被提上日程。八年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成实体经济危机,并迅速蔓延至欧盟等发达国家,同时也严重冲击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终于发达国家切实行动起来,把呼吁已久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纳入日程。在G20国华盛顿会议召开之前,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议寄以厚望,希望能藉此终结国际金融体系的无序状态,构建稳定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会议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强调了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致力于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改革,保证国际金融机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强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最贫困国家在处理国际金融事务中应该拥有更大发言权和代表性。但是此次会议只是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序幕阶段,会议暴露出来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阻力—各种国家力量都意图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占据主导和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控制权收益。尽管全球性金融危机让建立协调统一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共容利益增强,但不同国家间存在的利益差异依然很大。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