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略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运用

略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16035 浏览:701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在班级建设上,人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管理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其中,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中,教育者要求学生绝对服从,班级管理有着鲜明的强制性色彩;以学习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以管理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则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规范化,这种管理模式极易造成学生产生人格障碍和师生关系不和谐。应该说,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完成学业目标、实现班级管理基本功能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它也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末,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开始悄然盛行,当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之后,“合作”一词更是影响深远。无论哪一学科、哪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都能见到学生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在进行着学习。遗憾的是,人们只是将合作学习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内,许多人甚至简单化地将合作学习视为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将“合作”和“应试”密切挂钩。其实,合作学习理论蕴含着丰富的、自治、自尊等教育价值,它正为我们开启一扇实施班级化管理之门。
合作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倡导学生自主、自治学习的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同时还促使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班集体。
近几年,笔者一直关注合作小组与班级管理的研究,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班学生的合作小组管理模式,力求在班级管理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组建异质小组,多角度出发安排座位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班级中的团队组织结构将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质量。因此,如何组建合作小组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由。
在形成合作小组的初始阶段,我采取的是“异质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即每个小组由一名尖子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后进生组成。组内异质使成员间能更好地互相推动、互相合作、共同提高。成员的确定主要参考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个性等因素,全班41名学生被分成10个小组,各小组的名字由组内成员来讨论确定,同时也以第一到第十组来称呼。各组选出正、副组长各一名,负责组织、管理组内的各项事务。
4人小组确定之后,班级中的常规活动都以此为单位来开略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展。值日搞卫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午餐分组,小组的4个成员在一张桌上用餐;作业的检查、收发,4人小组来负责实施。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活动,在班级管理机制上让学生形成一种“我是××小组一份子”的认同感。

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为合作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小组合作的组织结构只是“形”,班级管理制度和目标才是它的“魂”。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条件下,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明确班级管理目标。
学期初,我和学生利用班队课等时间段来共同制定好“合作小组‘争红花’评比细则”,然后组建班级管理岗位。管理岗位不同于以往的班委会,分工更明确,内容更具体,责任包干到人。班级管理岗位中除了传统的班委制(班长、副班长以及一些职能班委)外,还设立了午间管理(包括午餐)、电器管理、图书管理、书包管理、仪表管理、植物管理、好人好事记录等七大岗位,分别由专人负责。班委制和管理岗位为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怎么写作班级的平台,每个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
班委和岗位管理责任人,都是由学生自荐并通过全体学生选举产生,其中有15个学生负责“争红花”活动,他们就是“红花负责人”。比如,午间管理员看到哪个小组吃饭符合“快、静、整洁”的标准,就可以给该小组贴午餐红花;各课代表负责各学科的红花;好事记录员看到或听到有同学做好事,就给该小组贴好人好事红花。角色明确的红花,既能使奖励更清晰,也能在各个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我们在黑板上的一个角落设置了“小组合作共争红花”的公示栏,用来粘贴每天各个小组所获得的红花。所谓红花,是我们在评价合作小组时所使用的实物展示。红花是2cm×4cm大小的可粘贴在黑板上的花形贴纸,上面打印了评比内容。只要某个小组符合“争红花”评比细则中的一条,该小组就能得到相应的红花奖励。比如,语文课上,某同学受到老师表扬,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就能获得一个语文红花。

三、多形式评价,推动小组与个体共同进步

在倡导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我们在肯定学生个体成绩的同时,将其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纳入到团队考评中,最终以展示团队评价来反映个体成绩,这也就是所谓的“捆绑式评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小组”——个人表现好,小组就能加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心和荣誉感。比如说,××小组要争取得到卫生红花,小组中的4人就要在日常卫生保持方面多加注意,任何一个成员的不卫生行为都会被点名或记录,进而影响整组的表现,导致最终失去卫生红花。相应的,组员们良好的表现会帮助小组在最终的评选中获胜。
每到周五,班委要对各小组进行红花汇总、评价,各个小组还要对本周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价。红花数最多的小组将获得“本周优秀小组”的称号,与前周红花数相比较进步最多的小组获得“本周进步小组”称号。这两个小组内各评选出一个表现优异的学生,获得“每周之星”称号。一学期下来,累计获得红花数最多的小组被评为“最佳合作小组”,多次获“进步小组”称号的被评为“最具潜力小组”,并颁发相应的奖章。
在实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表现不自信、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或想“搭顺风车”的学生。这时,设置合理、必要的各类竞赛可以更好地激发和鼓励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能将个人进步与小组优胜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此,我们经常举行一些要求全体参加的竞赛,最后算出组内4人或3人的平均成绩,也计入到红花数中,来评选“优秀小组”“进步小组”,期末一并计入“最佳合作小组”的评选中,以此激发各个成员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制度推行的三个学期以来,无论是在学业成绩上,抑或是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还是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上,班级里的学生都有不错的表现,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增强。
当然,一个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仅靠一个班主任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多方支持和配合,任科老师、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有了多方的相互配合、协同管理,合作小组管理模式才能在根本上得到保障,才能在制度上得以融合,也必将在班级管理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并不断壮大和发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