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书法 >关于解构主义建筑和现代艺术比较

关于解构主义建筑和现代艺术比较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6270 浏览:217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解构主义的哲学来源进行了介绍;对解构主义在建筑、现代艺术、雕塑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解构主义风格在具体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提出设计师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有意识使用哲学工具的倡议。解决了设计过程中只求形式忽略设计依据的现实理由。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结构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一些国家兴起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和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等。结构主义的发展和对语言学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是有效的符号系统。他们常采用将对象加以符号化的策略,并通过分解、定位和重组,构成一种能够显示对象功能和结构的符号系统,从而实现形式化、模式化、公式化的研究。
在结构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与其理念对立的观点??——后结构主义的理论也演化产生了。后结构主义认为,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静止的结构。在语言学方面,后结构主义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符号本身,而是在符号与符号的比较和差异之中。认为语言的含义永远不能固定在一个中心、一种本质或一种含义上,因此,后结构主义把作品看成具有多元的作用,永远不能固定在一个中心涵义、一种本质和一种作用。
解构主义的先驱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批判是从语言学领域开始的。解构主义建筑与现代艺术比较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先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语言系统的能指与所指有明确的关系,能够有效地用来解释世界,表达思想,而德里达用他的一套理论证明语言系统的能指与所指是脱节的、断裂的,所以语言本身是不确定的、不可靠的。德里达的解构哲学的激烈和异端使它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和启发性,解构理论诞生后,在西方文化界形成一股解构热。文学、社会学、学、政治学以至神学研究,都有人在德里达的启迪下进行各种各样的拆、解、消、反、否式的研究。终于,解构之风也不可避开的吹进了建筑界和建筑师们的思想和创作中。
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然而,几经折射进入建筑中的解构,实际上已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如埃森曼追求“之间”(the between)即为后结构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屈米则认为解构不是运动也不是风格,而是探索、分化、瓦界建筑界的一部分;盖里则讲究破碎,并不实际去解构建筑,而只是阐述建筑,并不攻击作为整体的建筑体系。盖里运用并置、机遇,带有明显的反形式倾向。他们的理念和作品涉及的理由很广,很难说有统一的解构模式。
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因而当街构哲学影响到建筑艺术设计时,可以从现代艺术的文化背景加以考察,从这一角度探索解构或反构成主义建筑的表现语言与形式特征。
实际上在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背景中,类似解构的艺术现象早已出现,且早于德里达的出生年代。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是一部全方位打破原有秩序进行创新的试验性艺术,它以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由此产生的思想意识为基本动力,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最新成果的启发下,开发艺术创作中那些过去不曾触及的领域。如探求新的审美规范,追求艺术的非理性内在表现、非艺术或反艺术的探索等,如强调艺术门类之间的渗透、艺术跨学科的融合;又如主张各艺术门类对自身“纯粹性”的探索、理性地追求艺术的形式科学等。
解构主义与现代艺术
可以认为,古典绘画、雕塑的形式表达是全面造型因素的综合,而现代艺术则使这种全面因素走向解体,它十分强调分析性——每一个流派都是抓住一个或若干因素,并发挥到极至,这实际上就是造型要素走向解构。如新印象主义——点彩派,是将综合的特定的色面与色彩关系分割为细小的原色色点,只有在一定的视距之外通过视觉的空间混合才能获得形象及各种关系的认知。而这种色的分割,即可视为一种色彩的解构。立体主义中的分析立体主义则是实现了绘画形体的解放,他们把可见的客观形象分析、解体为短直线与几何块面,并按主观认识进行重新组合,它取消了绘画的深度、增加了第四量度——时间,即同时性,可以同时看到不同时间里的形象,进一步发展使之走向了理性主义的抽象。
而综合立体主义因它初步采用了多媒介(拼贴和材料的综合运用),使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进而发生解体并互相渗透。未来主义则发展了立体主义,将不同视点形与色的同时存在、同时出现,表示对以往的否定和对于瞬间发生的此时此刻的强调和重视。以色系、色线与形体的扭曲变化、模糊错叠表示速度、力度、能量等。至此,绘画在色彩、造型、主题乃至绘画与雕塑之间的边界等方面发生全方位的深层变革,使得绘画中的种种因素本身或因素之间的固有关系走向了解体甚至颠倒,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造型和色彩的解构。某些理性主义的抽象绘画,消解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界限和二元主从的关系: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从而实现了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解体,走向了“纯艺术”的“纯绘画”之路。某些非理性主义的绘画,则走向了 “反艺术”或“反形式”的道路。如达达主义反对艺术中的任何组织和纲领。用喧闹、并置、机遇等非艺术性的手法去探索艺术。杜尚给蒙娜丽莎画上小胡子,把现成物品——小便器拿到展览会上当作艺术品展览,把撕碎的纸片洒在地上搞创作。他们还把彼此毫不相干的物体同时并置,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都是艺术中的“反”艺术、反传统,也即解构。
雕塑是传统的体量艺术,以“雕”(减法)和“塑”(加法)进行创作。然而,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家们一反传统,使体量的艺术转向空间和容量的艺术,从人物身躯四肢之间的空间,发展到身躯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相结合。雕塑还进一步引入了“构”“多媒介”“运动”“光”等语言,加上其他一些“反”的手法,不但使体量的雕塑解构为空间的雕塑,而且使得艺术门类之间界限彻底消解。现代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进入20世纪之后开始针对传统秩序的解体过程,大体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普遍观念,并广泛地影响建筑创作。
结语
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甚至哲学,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发生、发展总是有某些内在的联系,或者理论先于艺术实践而指导实践,或者艺术在实践中使理论获得某种启迪。我们看到,解构主义建筑不仅受到来自前苏联结构主义艺术实践的影响以及解构主义哲学理论潜移默化的熏染,同时,也受到来自绘画、雕塑等其他门类艺术的启迪,从而形成今天席卷全球的解构主义建筑热潮。
参考文献:
[1] 卢世伟,周世珍《建筑学的解构主义阐释》[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6月
[2] 丹纳著 傅雷译:《艺术哲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3] 阿纳森《西方现代美术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
[4]李玮《塞 尚 与 现 代 艺 术》[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5] 陈又林《现代艺术中的拼贴——从绘画、雕塑到现代设计 》[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6月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李猛志,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讲师,设计艺术学硕士,邮编:10002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