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工结构 >软件工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软件工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6253 浏览:220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分析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理由,提出3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指出具体的校内、校外实践模式对其他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能力;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校企实践教学基地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技术开发类和技术管理类专业。其中,技术开发类专业人才是指需掌握系统分析、设计、编程及测试的技术、策略与工具,了解现代软件开发过程,能够进行大型软件开发的专门技术型人才,如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程序员、测试设计师或工程师等;技术管理类专业人才是指需了解软件开发过程和技术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掌握专门的技术管理策略和技能的管理型人才,如项目经理、配置经理、质量经理和过程工程师等。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怎么写作外包产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软件技术开发类人才一直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合格的软件开发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软件开发相关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无疑是其中的主力专业之一。然而,从用人单位看,许多应届软件专业毕业生并不能立即适应软件开发技术岗位的要求,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不足,需要用人单位的二次培训或参与一些社会机构的再培训。可以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已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现实理由。
针对上述情况,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系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教学资源,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理由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思路和策略。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系根据自己办学特点,遵循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和IEEECC-SE,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引进企业办学;坚持推进课程学习与实训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实习相结合,设计了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1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科学与工程双重教育特性,以及重庆理工大学所确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大四设置为学生实践与实习时间,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完整的1学年发展空间;并根据自愿和办学资源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如下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个性化培养。
(1)“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训,每学年包括秋、春和夏3个长、短学期。该模式利用企业资源,引入系列实际工程项目,联合IT企业共同开设为企业写作培养人才的专业方向班。在本专业认可前提下,部分放在三夏、大四开设的选修课程和一些集中性实践课程,与IT企业的部分培训课程、项目实战等进行课程置换,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办学资源支持力度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开辟就业快车道。
(2)“3+1+1”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本校学习,第4年进入国外大学相关专业插班学习,在完成相关学习、实习、答辩环节后,获得本校和学位,以及国外大学年度学业证书和成绩单;并可申请直接进入该大学为期一年的硕士阶段学习,获得国外大学的硕士学位,以此推动国际化软件人才的培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4年全在本校学习,大一后的绝大部分课外时间进入学生创新实验室、研究所,接受软件工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本专业认可前提下,还可以将实验室的培训、项目实战、研究性工作作为学生选修课或一些集中性实践课,这样既节省学生时间,也丰富了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手段,能促使学生专注于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并推动学生将实验室的研究性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学习需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此外,实验室还引进政府微型企业创业政策或平台、风险投资、企业资本等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

在上述人才培养新模式中,为112个必修学分的理论课程配置了3

1.6个学分的实验教学活动,其中包含系列实践课程。

其次,设置了包括军训、计算机组装技术、实习系列、课程设计系列、软件工程与计算系列和毕业设计等类型,共计47周35.5学分的必修性质的集中实践环节,其中课程设计系列和软件工程与计算系列共14周,毕业设计22周,见表1。
此处的集中实践环节是指在某若干周时间内,只开设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不再安排其他必修J生质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独立性、连续性、专注性。在表1中,毕业设计是安排在大四学年春季和秋季2个学期,按照10周和12周开设的,但学分仅以最后学期12周来计算,这既能推动学生、指导教师提早启动并与实际项目结合进行毕业设计,还能为大四提供至少3个月连续的实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最后,为不同人才培养模式配置9.5学分的项目实战性课程。针对不同模式,还可置换6个学分的实验室、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研究所的实训项目或实际软件项目。
综上可知,在学生199.5总学分中,实践性环节可以达到82.6学分,学时数超过41%,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软件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3、构建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招生人数多,比如重庆理工大学每年招收6~7个班,学生实践环节实习资源就成为大理由,全部由学校或企业承担都不现实。因此,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各种实践资源和社会办学资源的作用,建立实践教学系列模式,构建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

3.1 校内实践模式

转变坚守实验课堂、固守班级教学的模式,鼓励校内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到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建立以高低年级、多个专业学生组合的创新实验室“传承”模式和以教师为核心的“项目指导”模式。这种模式鼓励学生进入教师(团队),实践课程与项目实战开发课程可以置换学分,也鼓励教师以实际的、合适的子项目参与到综合性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实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践环节的24个学分,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监管力度,也保证了学生能在较长的时空内专注于解决同样理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几届实践,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参与到这个模式的学生、教师均比较满意。2011年,进入百度、腾讯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是源自这种校内实践模式。校内实践模式打破了长期的、固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综合实践、实习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而非仅仅限制于任课教师资源,为学生搭建了实战性开发环境,建立了真实的开发场景。通过相应管理机制,还为教师提供了高、低年级搭配的学生团队,建立了实践环节的传承机制。每位拥有一定教学场地、课题资源的校内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均建立起对应的学生团队,若干这样的团队就形成软件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群,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

3.2 校外实践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而现有的教学规模、学校的实践教学场地和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资源等,都是极其匮乏的,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因此,国家和地方纷纷通过设立软件学院,通过高学费来引入社会办学资源,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理由。但是,大量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并不能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这些高校积极走出校园,走校企联合建设实践教学产学基地的途径。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也正是通过与校外IT企业、培训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基地、产学基地等,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入这些基地实习、实训和实战,提供了方便之门。目前,本专业已经建立12个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接纳60%左右的学生进入基地。从实习基地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大部分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缺少的能力和知识,从而能督促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3.3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软件开发不是学会的、看会的,而是做会的,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比实践结果更重要。为贯穿该教学理念,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制作演示报告,以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对综合性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必须答辩,强调团队协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鼓励以团队方式进行答辩,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在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中,都要求学生完成规范的软件工程文档,以提高遵循规范、执行规范和书面表达能力。由于个体差异和理解、领悟能力的不同,不同学生完成同样任务所获得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正确对待,合理评判,不以结果为目的,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性。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总成绩中,通常可以将实践过程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
4、结语
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逐渐摸索出了科学的途径和策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目前所探讨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做不到覆盖所有学生,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游离于这个模式之外。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大一学生的懒惰性、迷茫期最长,热衷于玩游戏的学生不在少数,而软件工程专业台阶式课程设置,在大一期间掉队的学生必定对后来3年的学习带来极大伤害。笔者也在深思如何将本文的模式进行扩展、充实,以涵盖大一,压缩大一学生的迷茫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