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社会传播学 >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流程

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3518 浏览:107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新闻宣传工作具体执行人和实践者的媒体记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决定着媒体的质量以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社会效应。本文认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真实记录并反映社会生活,高度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记者社会责任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和实践者的媒体记者,他们的素质高低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决定着媒体的质量以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社会效应。所以,我们的新闻记者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百科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就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实记录并反映社会生活,高度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这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的愿望。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传达党和政府的决策信息,反映广大群众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舆论引导的正确与否意义重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思想观念的差异性明显增加,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如何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新闻舆论要引导人们分清正确与谬误,文明与愚昧,弘扬真善美,鞭挞检测恶丑。新闻传播具有公开、广泛、及时、迅速的特点,能够准确、及时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和贯彻到群众中去,广泛而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新闻记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角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利用手中的笔触和镜头,通过各种客观的、真实的、健康向上的新闻报道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增强人民的勇气和希望,引导和激励他们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工作。正确引导舆论,消除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媒体和媒体记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们应当按照“五个有利于”的要求,从党和人民利益一致性的原则出发,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和日常的新闻实践活动中,真实反映民众诉求,努力做好舆论引导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真实记录社会生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记录新闻事件,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一个新闻记者的最基本要求。新闻记者是媒体的主体,记者的报道真实与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否,不但关系到记者的个人信誉,更关系到媒体的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的守望者,代表社会的良知,杜绝虚检测新闻,真实报道新闻事件,反映火热的社会生活,是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在不久前各家媒体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中,众多新闻记者走出编辑部,深入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鱼溏边,大棚下,山坡上,田野中,处处都洒下了记者辛劳的汗水。在第一现场,他们写出(拍摄)了大量真实的,鲜活生动的,充满泥土芳香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反响。对于这次集中采访报道,广大读者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交口称赞。他们说,这样的新闻,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我们喜欢。透过记者的笔端和镜头,那一幅幅火热的劳动场景以及农民的辛劳和丰收后的喜悦马上浮现在脑海中,不由得令人神往。由此可见,新闻报道惟有真实地记录和反映社会生活,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三、时刻不忘关注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群众生活还有困难。为此,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逐年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关注民生,也是媒体和记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在其新闻报道过程中要时刻不忘关注民生,把笔触和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更多地表现他们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的过程中怎么写作群众、引导群众。我们的新闻记者应放下架子,走进百姓,以踏实的采访作风,把百姓的冷暖、疾苦和喜怒哀乐放在心上,与他们近些、再近些,亲些、再亲些,以满腔的热情,真实地反映他们生活的细节、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关注的热点和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通过他们的生活来展示人生的感悟和人间的真情,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开创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新闻记者要迅速奔赴灾区,第一时间发回关于灾情的报道,真实客观地描述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及时地向灾区人民传达党和政府对灾情的高度重视,对灾区人民生命的高度关注,对抗灾救灾做出的正确决策部署以及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奋力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坚强表现。真实而又及时地报道,将会起到稳定人心、增加信心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体现出新闻媒体和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显示新闻媒体正确舆论引导的强大功能。坚持“三贴近”原则,时刻不忘关注民生,要求媒体和媒体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幼病残和失业者、贫困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突发灾难者家庭等。他们是社会生活中最应该受到关注,最需要获得帮助的群体。媒体记者要满怀关爱之情,深入到他们中去,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吁请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衣、食、住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使他们走向自立、自尊、自强,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沐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阳光下,和全国人民一起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和被报道对象应该互相尊重,新闻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时,应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对于被采访对象要表现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希望自己采写的新闻产生巨大影响,当然是每个记者梦寐以求的,但是这必须以被报道对象不受到伤害为前提。我们的新闻记者不妨将自己换到被报道对象的位置,体会一下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有何感受。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知道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理是否妥当。媒体和新闻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针砭时弊或是批评某种不良社会现象时,要尽可能地把握好分寸,对自己笔下或镜头中的人“手下留情”,不要因为我们的淡漠而无意中伤及无辜。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防止一些过分渲染的内容和过于直露的镜头可能对受众造成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记者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有时虽然是出于关怀的目的,但可能会在居高临下的心态驱使下,关怀少了点人情味,那么,这种关怀就可能违背我们的初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尊重被报道对象,理应包括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法定权益。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应当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媒体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应严格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按照《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审慎地把握好报道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平衡关系,通过合法、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素材,充分尊重被采访对象的个人隐私。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都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给死者、伤者的家人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新闻记者在对灾难事件进行报道时,要表现出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放在第一位。在采访中不能为了抢新闻而干扰有关部门的救援行动,以至影响到伤者的抢救和治疗;要将心比心,充分体会受难者及其亲属的感情,不随意死难者的遗体和遗物,不把家属和死难者的个人隐私作为煽情新闻公开;不经被报道对象的同意,绝不费尽心机地去挖掘所谓“人性化”的细节和“震撼人心”的场景。在这方面,我们许多媒体做得很好,例如,数万条鲜活的生命瞬间被夺去,这是何等惨烈和残酷的场景,但我们的新闻媒体并没有过多地描写和展现那惨不忍睹的场面,而是以抢救生命为主线,将镜头聚焦在人民子弟兵和灾区人民奋勇救人的感人场景上,演奏出一曲曲舍己救人的生命壮歌。这样的新闻报道,极大地增强了灾区人民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同时也展示了新闻媒体和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周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