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社会经济 >试议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

试议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19651 浏览:847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县域综合竞争力是指县域范围内集聚资源、通过提供产品和怎么写作来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县(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体现。县域竞争力的特征主要有系统综合性、二元结构性、优势动态性、地区差异性等四个方面。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实际上是对社会经济的一种综合评价和分析,其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组成的科学的、完整的整体。

一、指标选取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和代表性。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
2.可比性和针对性。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区间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指标。同时,必须明确总体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以确保时空上的可比。
3.系统性和层次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呈现结构层次性。特别是在评价一个复杂系统时,如评价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构成这个系统的包括很多不同层次的因素。
4.可取性和弱相关性。我们进行评价时所选取的指标与指标之间在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不相关的,这样才能使每一项指标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选取竞争力评价指标

在理论上,只要是对县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影响因素,都应是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的因素,例如人口结构、资源享赋、所有制形式、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环境、GDP、土地面积、区位条件等等。不能说某个因素是否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只能说它对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贡献程度有多大。
由于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征,评价指标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在设计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时,在参考国家统计局农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三个方面评价县域经济的实力,略显简单)、中国县域经济网(其竞争力深度评价指标体系许多是定性指标,缺乏可操作性),以及部分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研究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成果的基础上,本着从河南省县域经济实情出发以及资料数据的实际可得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参考河南省委文件(NO.0000351豫办[2008]18号)《关于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通知》关于2008年新版河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了河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河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2个层次,第一层为一级指标,有3个竞争力因素;第二层次共有18个二级指标如表3.1。

三、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

指标体系确定后,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需要解决的关键理由是如何把多指标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评价值,这就要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对参与综合竞争力计算的各指标之间存在量纲、数量级不同等方面,再者是指标在县(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不一样,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不能体现出各指标在综合竞争力指标中的不同作用。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四、综合评价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在区域经济研究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多个变量对多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地区投资环境、地区政策倾斜度、城市综合影响力等。这些综合评价指标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将多个指标所代表的信息综合形成一个指数,最后利用这一体现各测度指标内涵的综合指标,来对目标进行测度评价。要完成这项测度评价工作,第一步骤主要涉及指标的选取原则,以研究目的以及定量评价所依赖的概念模型或理论基础而定,与所采用的定量策略关系不大。第二步骤所涉及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技术己经比较成熟,只要依研究目的选取恰当的策略即可。
不同定量策略对综合评价指标的合成主要体现在第三步骤中,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处理策略很多,如主观权数法、层次分析法、赋权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其中,因子分析法能够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的因子反映元资源的大部分信息,这样能够减少分析中的计算工作量,这些公因子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从而有利于简化数据结构,方便研究的目的 ,很适合做为进行县域经济分析的工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