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社会经济 >简谈跨国访学旅游中异文化体验和旅游经济

简谈跨国访学旅游中异文化体验和旅游经济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9558 浏览:357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参与过美国访学旅游的台湾地区学生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分析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以及访学旅游活动这一消费行为的社会作用。访学旅游带动了文化消费,加深了旅游活动与教育学习的多元发展。参与访学旅游活动,也是游学生建构英语文化与社会资本的渠道。本文还讨论了“异文化”在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访学旅游地点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访学旅游; 文化体验; 境外消费
收稿日期: 2013-05-07; 修订日期: 2013-12-04
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进而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Robertson(1992)提出,世界被压缩的全球化现象成为全球文化与地方文化结合的表现。全球化使文化不再受限于具体的地点,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被生产或复制(Tomlinson,1999)。全球化现象反映的不仅是人的跨国移动,同时还伴随着知识、习俗与生活方式的传播,文化的流动和接触更趋于频繁。从“移动”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差异是引起文化流动的根源;旅游活动作为重要的推力之一,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分享的机会。然而,不论异域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的程度多强烈,各地区的文化仍明显具有当地的特殊性,因此,借由旅游活动体验目的地文化与游客主体文化间的差异以及通过体验文化的多样性来丰富视野,成为当今跨国旅游产品的主要卖点。访学旅游通过主体“移动”到目的地国家开展语言学习,通过自我文化和异文化间的互动,从而实现旅游与研修的双重效果。旅游活动的特征之一,即暂时离开日常生活环境,透过文化氛围与空间环境的转换,满足旅游者体验不同生活情境的需要,其中也包含了文化的接触。Richards(1996a)指出,文化旅游即“呈现作为旅游消费的文化产品以及产生参与文化旅游动机的文化过程”,强调文化旅游不仅是一项旅游产品,其参与动机与决策过程也是重要因素。近代文化旅游的定义更为多元,已不仅仅局限于高级艺术的生产与消费(Robinson,Smith,2006),本研究进一步认为,游客应是在旅游过程得到文化理解和自我反思,即具有跨文化的作用。访学旅游者对目的地文化的体验与认知不尽相同。访学旅游者将体验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冲击作为学习资源,这在教育与旅游活动的联系上至关重要(Yeh,2003;2009;2010)。访学旅游过程涵盖了旅游、学习和跨国移动等多种要素,因此,除了是一项旅游产品外,同时它也是非正式教育体制下的一种学习方式。1文献综述
1.1访学旅游现况目前的教育方式有别于传统教育方式,已不再受场所和空间的限制,并增加了多重的学习管道。从语言学校逐年增长的态势上亦可发现,语言学校除了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外,同时还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体验(Richards,1996b)的需求。参与访学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形式。除了语言课程学习外,课余游览活动与置身异地的生活也都是一种异域文化体验。相关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通常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景点上,但却能在充斥着当地语言与文化的寄宿家庭长时间逗留(Kennett,2002)。调查表明,78%的人是因为向往异国生活而访学旅游(杨伊琳,等,2008),异国文化是决定访学旅游选择的关键因素。访学旅游者通过语言学习深刻感受目的地文化,透过游学过程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体验异质文化,这成为访学旅游者参与文化旅游的主要动机。
Touri Science旅游科学
跨国访学旅游中的异文化体验与旅游经济
1.2访学旅游相关定义海外学习教育可大致分为访学旅游和境外留学两种方式。访学旅游与留学的最主要差别在于,前者的求学时间较短,且不以取得学历文凭或资格为目的。台湾2006年制定的“海外访学旅游契约书”将海外访学旅游定义为:“系指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之正式、非正式教育机构或其附属机构、非以取得正式学制之学历文凭或资格为目的、于一定期间内所为之课程研修及旅游行程。”跨越国界的教育方式,不论是留学或访学旅游,除了学习特定的知识外,借以学习不同的地域特质与文化以及参与课余的旅游活动同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体验。教育与旅游结合的旅游产品,也包含了教育的跨国流动特质。教育旅游指“检测期中参与过夜的旅游活动、并从事以教育或学习为旅游活动的首要或次要目的的游览活动,包含一般教育旅游和成人访学旅游、国际学生和国内大学生的旅游活动,也包含语言学校、学校游览以及交换生计划(Ritchie,et al.,2003)”。因此,教育旅游可以独立进行,亦可参与在由专业机构组织的活动中进行,教育旅游也常常安排参跨国访学旅游中的异文化体验与旅游经济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观或浏览自然或人文景点。
1.3访学旅游地访学旅游的异地性可以从Harvey(1990)提出的“时空压缩”(time/space compression)概念来理解。访学旅游,将一段长时间的教学课程挤压在短短数周内完成,并将教室移到国外,这是时空的压缩,也是课堂学习的扩展与延伸。访学旅游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实现了跨界域的融合。台湾2012年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台湾出境留学与访学旅游把美国作为首选目的地,超过了对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其他英语系国家的选择。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审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扩展了英语在世界各地的使用率;进入20世纪以后,推动英语快速成长的力量源自于美国(Crystal,2003),美国在科技、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加快了美式英语在世界各地的普及进程,使之成为被广泛使用的重要语言(Oakes,2001)。这无疑也推动了美国文化在全球的扩张,并对于美国成为全球访学旅游目的地具有决定性作用。
1.4访学旅游相关研究访学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以语言的选择为首要条件,其次是凭借大众媒体传递各国文化特征以塑造访学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吴宗琼和郑秀怡(1997)认为,行程安排、安全性及课程内容为游学生出国访学旅游3个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陈劲甫、陈威亚(2005)指出,影响游学生选择访学旅游产品的主要因素为访学旅游活动内容、当地实际环境和访学旅游风险。作为一项旅游产品,特定的语言研习与文化观光行程为访学旅游团的主要特质,参与者可以通过旅游活动感受异国氛围并积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经验。由此可见,访学旅游组织与运营机构对于访学目的地的选择和营销,将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跨国访学旅游中的异文化体验与旅游经济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购物不仅是为了留下自身对地方的记忆,也是为了满足亲友的需求,同时展现自己身临其境购写的纪念作用。此外,访学旅游活动的参与有消费能力的考量,会随着访学旅游的国家与地点的不同而有差异。经济能力水平的差异,使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被视为是否具备文化资本的衡量标准(Kim,et al.,2007)。差异化消费的商品、经验和形式,形成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也因此具有使社会分异合理化的作用。4结论与讨论休闲社会的发展促使跨国教育流动成为教育与旅游结合的契机。本文从异国游学需求出发,探究旅游在当代社会网络下所形成的社会作用及其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跨文化产品从媒体、网络、政策、科技的创新与扩散中传递,跨国的短期教育活动能够实地体验不同的文化与生活,同时也是有利于参与者文化资本的累积以及对风格品味、生活方式和现代观念的塑造(Catons,Santos,2009;Yeh,2003;2009;2010;叶秀燕,2008)。访学旅游不仅保留了“异地教学”的课堂学习,文化参与也成为重要经验来源。本研究中,台湾游学生凝视美国文化,有别于西方凝视第三世界的特征(Catons,Santos,2009)。透过游学生活与产品消费,不论是参与文化消费范畴的活动还是购物,商品与经验构造的符号凸显了旅游与文化在跨国流动时的重要性。符号使文化传递成为可能,因此我们能将事物赋予特殊作用(成令方,等,2003)。文化经济的概念,传达了文化的使用价值与象征价值;美国作为访学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除了对美式英语的学习之外,更加深了对文化与自我认同的象征符号。作为访学旅游目的地,“美国文化”成为一个可以被带走的体验,也是一种对身份与自我认同的表现。此外,台湾游学生通过参与访学旅游展现自我、体验异文化并进行消费,经由对美国的凝视,展现对美国的文化想象。访学旅游团的参与、美国符号的消费以及纪念品的购写,其中的社会作用包含了文化资本的累积与商品的象征符号。除此之外,求学时期参与海外短期教育,没有家人的陪伴,这也能够展现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访学旅游作为台湾学生接受异国教育与参与旅游活动的渠道,丰富了文化体验,累积了旅行经历。
参考文献:
[1]成令方,林鹤玲,吴嘉苓.见树又见林[M].台北:群学,2003.
[2]陈劲甫,陈威亚.大学生访学旅游产品意象、知觉价值、满意度及购后行为意图关系之研究[J].户外游憩研究,2005(1):2346.
[3]林立树.消费文化的历史反思[跨国访学旅游中的异文化体验与旅游经济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J].辅仁历史学报,2007:281303.
[4]王俐容.文化政策中的经济论——从精英文化到文化经济[J].文化研究,2005(1):169195.
[5]王馨雯.海外选择偏好行为之研究[D].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旅游事业研究所,2000.
[6]吴宗琼,郑秀怡.台湾访学旅游市场特质之研究[J].旅游研究学报,1997(2):3545.
[7]杨伊琳,余馥吟,蔡忠宏,余尚恩,陈震武.海外访学旅游之信息决策及消费行为[J].台湾旅游学报,2008(5):6788.
[8]叶秀燕.血拼英国——台湾访学旅游生英国血拼的旅游消费研究[J].研究台湾,2008(4):4379.
[9]Cartier C(2005).Introduction.In C.Cartier & A.A.Lew(Eds.),Seductions of Place(pp.119).London:Routeledge.
[10]Catons K,Santos C A(2009).Image of the other:Selling study abroad in a postcolonial world[J].Journal of Trel Research,48(2),191204.
[11]Crang M(1998).Cultural geography.London:Routledge.
[12]Crouch D(2005).Flirting with Space.In C.Cartier & A.A.Lew(Eds.),Seductions of Place(pp.2335).London:Routledge.
[13]Crystal D(2003).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the 2nd Editi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4]Dant T(1999).Material Culture in the Social Worlds.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15]Decrop A(1999).Triangulation in qualitative touri research[J].Touri Management,20(1),157161.
[16]Harvey D(1990).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Cambridge:Blackwell.
[17]Jack G,Phipps A(2005).Touri and intercultural exchange.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18]Kennett B(2002).Language learners as cultural tourists[J].Annals of Touri Research,29(2),557559.
[19]Kim H,Cheng C,O’Leary J T(2007).Understand participation and patterns and trends in touri cultural attractions[J].Touri Management,28,13661371.[20]Oakes L(2001).Langu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21]Richards G(1996a).The Scope and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Touri.In G.Richards(Ed.),Cultural Touri in Europe(pp.1946).London:Cab International.
[22]Richards G(1996b).The social context of cultural touri.In G.Richards(Ed.),Cultural Touri跨国访学旅游中的异文化体验与旅游经济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in Europe(pp.4770).London:Cab International.
[23]Ritchie B,Carr N,Cooper C(2003).Managing Education Touri. 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4]Robertson R(1992).Globalizat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5]Robinson M,Smith M(2006).Politics,Power and Play:The Shifting Contexts of Cultural Touri.In M.Smith & M.Robinson(Eds.),Cultural Touri in a Changing World(pp.117).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26]Schouten F(2006).The Process of Authenticating Souvenirs.In M.Smith & M.Robinson(Eds.),Cultural Touri in a Changing World(pp.191202).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27]Tomlinson J(1999).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Cambridge:Polity Press.
[28]Urry J(2002).The Tourist Gaze(the second Edit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9]Yeh J H(2003).Journeys to the West:Trelling,Learning,and Consuming Englishness.(PhD Doctorial Dissertation),Lancaster University,Lancaster.
[30]Yeh J H(2009).The Embodiment of Sociability through Tourist Camera.In M.Robinson & D.Picard(Eds.),The Framed World(pp.199216).Surrey:Ashgate.
[31]Yeh J H(2010).Shopping matters:Taiwanese young tourists’consumer culture in England.In R.W.Belk(Ed.),Research in Consumer Behior(pp.4371).London:Emerald.
Foreign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Touri Economy in Transnational
Study Tours: A Case Studyof Taiwanese Studying in USA
ZENG Qi, WU Bihu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aiwanese studying in USA, 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tudy tourists’ consumption behiors by indepth interviews. Study tour drives cultural consumptions and deepens diverse development of touri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By engaging in transnational learning, students build bridges between English culture and social capitals. This paper also explored into the role that foreign culture plays in touri and its impact on tourists’ choices of destinations.
Key words:study tour, culture experience; consumption abroad
(责任编辑:梁保尔)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