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社会经济 >法经济学和霸权经济

法经济学和霸权经济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5095 浏览:194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在国内和国际都存在着霸权经济现象。国内的“霸权”是由法律和政策赋予某些经济体的特权,而国际“霸权”则是以各种经济、技术甚至军事优势为基础而形成的。如何抑制和消除“霸权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面对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法经济学;霸权经济;经济垄断
1673-291X(2013)07-0013-02
法经济学,从其自身的角度及其所追求的目标看,是要以法律为基础建立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秩序、运转机制和管理方式,即我们经常说的法制经济。一般情况下都认为,法制经济是一种有秩序的经济、公平的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认为,这里存在两个很大认识误区:一是法制经济并不是市场经济或现代经济所特有的现象;二是法制经济并不等于公平经济或平等经济。众所周知,奴隶社会的经济、封建社会的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法律基础之上并按一定法律规则进行运作和管理的。除原始社会之外,没有那个社会的经济行为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农民租种土地要向地主或封建主缴纳地税;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拿走。这一切都是按照法律和法律所确定的经济制度进行的,所以,他们是不同性质、不同类型、法经济学与霸权经济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不同水平的法制经济,这些法制经济是平等经济或公平经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法律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是平等,公平和正义,但法律的制定和法律的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平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封建社会的法律基础,这个基础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不公平的,而是一种“王权原则”、“霸权原则”。资本主义法律似乎是平等的,公平的,但实质上仍是以霸权为基础的,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前提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产者没有财产,平等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产,用战争从他国掠夺来的财产,从工人劳动中榨取来的剩余价值,从无数购写金融衍生品的受害者中攫取的巨额利润等,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不是强盗的逻辑和霸权的法律吗?人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商品是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交换的,这似乎是资本家发明并严格遵守的原则,然而,用坚船利炮打开弱国的大门是平等自愿原则吗?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商品向贫弱国家进行大量倾销是平等吗?这是在平等的掩饰下、在法律的支持下的一种霸权经济。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这种霸权经济都是建立在充分的法律基础之上并受到法律的强有力保护。在当代国际社会,早期的的霸权经济已被虚伪、神秘甚至合法的面纱掩盖起来,市场原则似乎成了平等与公平的代名词,然而霸权经济的触角却伸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写房的各种“霸王条款”、“最终解释权”,国有垄断企业对资源型产品和怎么写作供给的限制和独家定价权,政府的各类强制性收费规定及其标准的制定等,都具有霸权经济的性质。在国际商务领域,以各种借口发动战争,然后制约该国经济,瓜分该国市场是当代霸权经济的典型表现。以外援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为条件,为本国投资和商品开辟国际市场;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从而为本国谋取经济利益。如美国经常使用其《综合贸易法案》中的“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对其他国家发起“双反”调查和知识产权保护调查,并依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对他国进行制裁。利用自身的综合国力优势和政治、军事优势,肆意对其他国家的经贸政策指手画脚,横加干涉,甚至迫使他国的汇率升值,以有利于自己产品出口和提升竞争力,如1985年的“广场协议”,就是美英等西方国家恃强凌弱,迫使日元升值的霸权经济行为,而美国又企图把这种做法在中国进行复制,虽未得逞,但其霸权经济的本质却昭然若揭。大型跨国公司联合制约某种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国际市场(如三星等在中国),或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捆绑销售(如微软),也是霸权经济的表现。
在一国之内,霸权经济是由法律赋予其权利和合法性,如国有经济的垄断经营及政府的一些强制性政策;因此,打破和消除霸权经济必须要调整经济政策和修订其相关法律,这是法经济学面对的历史使命和严峻挑战。国际上的霸权经济是与强权政治一脉相承的,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存经济、技术优势及其极端自私的本性密切相关的,而国际公法、国际商法只是他们的工具而已;因此要消除国际上的霸权经济需要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团结,为争取建立真正平等、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法律机制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辛超举,耿秋兰.“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经济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
[2] 李亚男,孔得建,李凯.美国政府与微软有仇?——从法经济视角探究美国诉微软案的缘由[J].网络财富,2010,(14).
[3] 朱云芳.“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责任编辑 吴高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