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简析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心理

简析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心理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6387 浏览:206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存活与发展,除了应有健全的体魄和专业技术技能之外,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如何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是当今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阐述了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个性心理;因“材”施教
1002-7661(2013)36-267-01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悄悄影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是当今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必须在我们的教学中加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培养,自信乐观、自强自立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宽容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无私无畏、勇于创新的意识的培养以及道德环境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呢?下面就语文学科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表现了人类的许多美好的品质和进步的思想。比如: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自珍自爱、忍辱负重、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等等。很显然,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引导得当,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育的。
比如,上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贺龙钓鱼》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以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从而也能使孩子们养成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阳光少年。
又如,讲“卧薪尝胆”这一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忍辱负重,什么是自强不息,让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都不能丧失勇气和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别人。
总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做到因材施教,合理说教。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愉悦心理

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检测如一堂课里只有老师一个人的讲授,学生既听又记,岂能不累;对学生积极、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尽可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首先,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课中的理由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语文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我们完全可能在教学中创造出多样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教师可利用语文形式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当主角,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再则,让学生参与的形式也是可以多样的,比如表演、朗读、讲故事、演讲、采访等等。
总之,可以不拘形式,在愉快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多读经典,激发学生心理潜质

文学经典名著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课外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美好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形成美好心理品质。教师如果在这一方面有意识的加以强化,效果会更加明显。比如可以让学生谈谈作品中人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与评价,促使学生去感受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读《悲惨世界》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磊落的胸怀,读《简爱》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小人物的自尊与奋斗。名著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许多幼稚的心灵,激发美好的感情,形成健康个性。我们相信,文化最终会积淀为人格。

四、借助写作,培育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作文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最深入表现机会,尤其是周记是学生思想淋漓尽致的表现,学生对大人或许会说谎,对老师或许会羞于启唇,但却敢于或者惯于向周记或日记袒露自己的心迹,作文和周记是了解学生的一条有效渠道。要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实话,鼓励学生向老师倾述自己的欢乐、烦恼与生活中存在的难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通过写作去了解学习,发现理由。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写介绍同学的小文章,引导学生关注同学、了解同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评语对学生进行疏通与交流,促使学生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心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讲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是丰富的,我们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策略上加以注意,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抓住一切机会,因势利导,经常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疏通,这样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
[2] 新版课程标准剖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 叶 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