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析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6251 浏览:210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前状况,阐述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要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加强自我调适,保持健康心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开展主题班会等集体活动,解决一些带共性的理由;与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联系,协调解决学生中突出的心理理由。
【关键词】 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途径
由于各种思潮的碰撞,多元媒体及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导致诸如药家鑫杀人案、高三学生雇凶杀亲案、硕士生投毒案等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理由成了社会关注最突出的理由。众所周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并不能一蹴而就,常常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人力。同时必须营造特定的环境等等,也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但是,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空间的学校,尤其是班级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对此,作为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班主任、辅导员,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可把学生心理健康理由造成的危害降低到相应的程度。

一、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前状况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状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大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健康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专职辅导师;由于对心理疾病治疗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心理疾病往往被误认等同为精神疾病,从而导致患病人数额巨大而求诊者稀少,而且针对性心理干预执行力极为薄弱;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理由日趋严重。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毋庸赘述,一言以蔽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根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的俞国良教授等人的研究和多项调查表明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深思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1]: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高中生中有心理和行为理由的占16%-19%。这些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的心理和行为理由主要表现在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犯罪等心理行为理由。
教育部、各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北京、天津、上海、陕西、河北、辽宁、四川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研究与实验。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书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各学校也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了各项措施,有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学校配备了1-3名心理辅导专职教师,有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电话,有的学校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共青团干部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等等。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理由,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收效不尽相同。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落到实处并卓有成效,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必不可少。换句话说,如果与中学生关系密切的班主任能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有其一定的优势,可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

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班级管理的目标不是要把班级管成一个死气沉沉、班主任权威独大、学生唯唯诺诺的集体,而是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热爱学习、乐于互助、乐观积极的具有、公正、友好氛围的团队。要达到这样的班级管理目标,首先就要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各种理由。如果一个班集体中有心理健康理由的同学较多,不但不能说那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而且也不利于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是班级管理的目标之

一、对此,班主任责无旁贷。

2、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不是“制器”;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学会学习,能适应社会,学会存活的人,而不是培养成没有情感、是非不分、乃至变态的考试机器或知识存储器。这也是教改和课改的目的。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重视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采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心理健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管理不是统治,不是压制,而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不是班级制约,而是以学生为本。因此要贯彻“管理育人”的方针。班级管理中的具体理由,常常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状况。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了解学生的这些状况,加以引导和解决,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必要途径之一

班级管理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健康的心理,根本就不可能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德育方面,心理健康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人格方面有缺陷的人,很难对道德规律有良好的认同,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在智育方面,健康的心态可以推动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理由,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理由。在体育方面,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心理状态,常常会使人产生身体疾病。此外,没有身心健康,也就谈不上美,因为健康是美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班级管理的必要和有效的途径。

4、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得天独厚

当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开设心理咨询电话、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宣传栏、墙报、广播等。学校里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人员有专心理辅导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干部和各任课教师等等。实践表明,在以上各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人员中,班主任由于与学生接触最多,最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学生的各类心理困扰首选的倾诉对象和寻求解决的途径是班主任。而在以上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中,有的心理健康课程太专业化,或者太泛而不具有针对性;对于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许多有心理健康理由的学生自己往往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由,从而不能主动进行咨询或寻求解决与帮助。相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如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恰当地引导或解决,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好。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既切实可行,又得天独厚。

三、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1、丰富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干预。研究表明[2],我国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工作者所持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很不一致的,而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则更加模糊不清。例如,对于学生的厌学理由,有的老师将这类学生视为差生,有的老师则认为是思想理由。对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退缩行为,有的老师认为不算什么,有的老师认为是私心,有的老师认为是性格内向而不是心理健康理由。对于学生的攻击性理由,有的老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有不少教师将心理健康理由与德育理由混为一谈,常将一些道德标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把遵守纪律、不损人利己、热心学校班集体的活动、学习用功等道德标准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纳入判断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深思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策略,有许多老师也存在错误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专业化或课程化,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心理学的概念、理论,课下则要求学生背书、作业甚至考试。总之,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治疗,将有心理健康理由的学生看成是病人,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片面关心心理测试,片面依赖心理测试所得的分数,片面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策略有正确的认识。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的标准方面,要认识到:第一,从心理不健康到心理健康是连续的而不是二分的。很少有人是完全不健康,很少有人是完全健康,从而避开把学生截然分成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第二,心理不健康不是暂时的心理状态,而是理由的人格特质。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对学生暂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性进行及时干预,避开它转化成其人格特质,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第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来划分异常理由。有些看似异常的理由,是某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常现象。第

四、不要将个性等同于异常。

2、加强自我调适,保持健康心态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理由的职业,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需要面对各种琐事和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理由,会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产生烦躁、沮丧等情绪。教师的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处理学生理由时,如果有失公正,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良影响,甚至在学生内心造成价值观的冲突,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调适,在面对学生时,始终保持健康心态。

3、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

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理由,及时有效地解决理由,不让理由堆积起来,以致于让学生暂时的心理不良状态转化成永久的不健康的人格特质。尤其是那些根据成绩而言的所谓差等生和所谓优等生,有时比成绩中等的学生有更多的困扰。总之,班主任要尽量耐心了解每个学生,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以便发现理由及时干预。

4、开展主题班会等集体活动,解决一些带共性的理由

对学生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或某一特定时期带有共性的心理理由,例如厌学、考前焦虑、性困扰等理由,要以组织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平等讨论,不要讳疾忌医,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暴露理由,教师加以适当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

5、与各科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联系,协调解决学生中突出的心理理由

当前的共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是强调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强调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此各任课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个科任老师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要及时反映到班主任那里,班主任也要及时和各个任课老师联系,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这个学生,对其进行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班主任老师还有经常与家长联系,一来便于更详细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和心理状况,二来便于解决由于家庭背景造成的学生心理理由,三来如果学生确实有比较严重的心理理由,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及时联系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总之,由于多方面的理由,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理由日益突出。教育界有识之士也意识到理由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收效并不理想。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前状况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1.7.
[2] 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1.
【作者简介】
程乐明(1972-),任职于湖北省蒲圻师范学校.
胡 敏(1965-),任职于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