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传统武术文化中和谐意识与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意义

传统武术文化中和谐意识与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19832 浏览:845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传统武术文化受“天人合一”整体思想影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相处,在练功上追求内练与外练的统一,它对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积极作用,能使人产生和谐意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心身的平衡,推动心理健康,是锻炼身体推动社会关系改善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和谐意识;和谐社会
1前言
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瑰丽和独具特色辉耀于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武术,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武术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载量和一以贯之的文化命脉,芸芸民众历来高度的价值认同和自觉实践,从而使武术在沦桑岁月中蕴藏了许多厚实的灵魂,并由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棵奇葩,它深深的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蕴含民族文化的精髓,强调“内外合

一、内外兼修”。

自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民族素质、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从某种作用上来说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巨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客观世界的。这一整体性思维的特征对中国武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整体性来看待和深思理由必定得出世界要和谐的观点,在全球化的今天,和谐意识显得更加珍贵,本文就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作一粗浅的论述。
2研究策略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书籍、资料等,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进行分析、整理。

2.2专家访谈法

先后走访了20多位武术专家、武术管理者、优秀武术运动员、知名武术教练员,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2.3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思维的策略,对本文进行归纳和推理。

3 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

和谐意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涵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人际关系即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1〕。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古代先哲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就是“天人合一”;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古代先哲又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就是“中庸”或“中和”。因此,人们关于中国文化之和谐意识的阐述和讨论基本上是围绕“天人合一”和“中庸”这两个命题来展开的〔2〕。
武术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而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渗透,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包蕴了丰厚民族文化的独特风貌。中国传统武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内在精神,追求整体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崇德尚技、身心和谐,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点;武术在传承的过程特别重视武德。“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徒弟技艺高,莫忘师傅劳”、还有拳术技击中的“舍己从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德行,进行了教育和引导。传统武术套路中不仅含有攻防技击性,同样具有美的观赏性和独特的艺术成分;它与导引、吐纳相结合,使其在本来健身的基础上又增强了其独特的养生功能;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人们的武术情结,使之成为了一种民族生活方式的体现,使武术在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精神,起到弘扬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

3.1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和谐意识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表为天人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天”的解释至少含了这样三层意思:一是自然之天,指自然万物生和发展的根源和必定性,反映的是一种客观然现象;二是之天,指体现为天的普遍必定道德原则和价值依据,又指内在于人的仁义礼等道德本;三是人格之天,指某种神秘的、无认识、无力摆脱的掌握人类命运的神或帝。
中国传统武术的两大主流主导思想儒家、道家思想都提倡“天人合一”,习武者把“天人合一”看作是最高境界〔3〕。“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内涵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一致,中国传统武术将这个道理发扬到了极致〔4〕。“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儒、道两家都主张“天人合一”,道家倾向于人自然化,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5〕。但他们共同之点在于都认为人与自然界一气贯通,一理贯通,认为自然规律与人的规律完全是一样,研究天实际上是研究人,天与人是一体的,天(即包括宇宙天地万物和自然)与人是有感应的,天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变化,而人体自身的变化也可反应自然运动规律,天与人的最佳状态是相互和谐,传统武术文化深受影响,特别强调和谐意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一致。首先,传统武术文化在编拳和拳理研究中极力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反映人、动物和谐统一的象形拳产生了。如鹰爪拳、猴拳、蛇拳、螳螂拳;反映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产生了,它们都是在模仿动植物的动作形象和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传统武术中出现了西方体育少有的模仿动物活动的肢体运动,如:八段锦、五禽戏、鹤翔桩,以及猴拳、螳螂拳、蛇拳、鹰爪拳等动物名和动作。其次,传统武术文化不仅主张编拳与拳理要与自然和谐统一,而且主张练拳时要顺应自然,与自然时空变化和谐统一。如《形意拳理论研究》一书认为,形意拳的锻炼要与四时相配合,要顺应四季发展的规律,即春发、夏放、秋收、冬藏,应时辰。就是要按“子午流注”中十二时辰血气运转规律进行练功,则可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相应统一,练功者甚至还选择方向,如主张站桩时要面向南方,使人体阴阳与磁场相合,有人主张面向太阳练功广纳太阳的能量,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开门见山地说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再次,在练功原理上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也追求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形意拳的五行拳,象征着大自然中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即臂拳属金,崩拳属木,钻拳属水,炮拳属火,横拳属土,从而构成技击上的五相生,五相克。以上这些融自然物为一体的拳术,是“天人合一”最形象的身体表现,是人对自然美的形态模仿,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极致表现。

3.2练功策略上追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练形与练神的和谐意识

传统武术文化认为,人体的构成一为形,一为神。身心之在,古哲谓之形神,即人体的构成分为形与神两个方面。形者、型也,体形也,形体包括筋、骨、皮、血肉组成;神者,精神意志也,广义的神,即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人是身体与心神共融之共称,是精神与物的统一体。形中合神,神中合形,心神因身体之形而显现,形体被心神所制御。传统武术文化要求外练筋骨皮,内练精神气神,太极拳理论明确提“心、意、神、气”四字密诀。导引气功也非常强调意守,“存想”、“入静”与形体动作的密切配合,做到内外兼收修,形神合一。强调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如何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要求,众多拳术流派尽管在练策略上不尽相同,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则强调精、力、气、骨内外兼修,但不难看出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应是各家各派练功共同的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练形与练神的要求上,传统武术文化主要是要求以动练形,以静练神,从而体现形神兼备的特点。

3.3传统武术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重德、贵“和”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意识

传统武术不仅锻炼身体和学习自卫技术,还有重要的社会学意识,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隆尚礼,非危难而不发的原则是光辉典型,要求尚武者德艺双馨,做到道德的圆满和技艺的完臻相统一。武术众多流派拳种的宗旨,戒律的制度,武林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几乎都以武德为标准和依据。各武术流派首先要严把择人关,把学拳人的品德放在第一位,《永春白鹤拳拳谱》云:“不信者不与传,无礼者不教。”《昆吾箴言》具体规定“十不传”,即“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不孝者不传;人而无信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文武不就者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市井人不传;拳脚不行不传。何也?恐有占昆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吾高尚也。”没有合适的对象,甚至“宁可失传,也不轻传。”《昆吾剑箴言》指出:“可传之人不传,不可传之人而传,失剑。如认人不真,宁失人不失剑。”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的极重要性,苌家拳《初学条目》中规定:“学校宜以德行为先,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以涵拳为本,举动间要平心气和善气迎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武林人士大多仿古代仁人义士的行为。不少著名武术家的道德情操亦累世称道,堪为师表,至于武林中道德败坏者,则普遍为人所不齿。

3.4追求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谐统一的健身理念

健康是人生的巨大财富,健康的身体使人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因而人们普遍关注健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可见只有心理、生理皆能应对自然和社会才能叫健康。精神健康也很重要,这个理由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追求内外兼修、德艺兼修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正是符合这一现代健康理念,有很强的健身效果,其中的太极拳被世人誉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
太极拳强调心理、生理、道德的和谐统一,它通过加强精神状态的健康,推动身体和心理健康。首先从心理方面来说,太极拳讲究修身养性,把健身活动和人生的修养融为一体,把心理、生理和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武术是历来讲求“武以观德”“崇武尚德”“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修身养性,其实就是道德修养,一个道德修养好,道德高尚的人,在生活中就能经常保持平和的心态,有益于生理功能上的平衡健康。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虚静动中求静,实中求虚,要求心静,意专,时时刻刻想着练拳,这就能调整自己的意念,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其次从生理方面来说,太极拳在练时要求身正、体松、心静。其中身正是人体的一个基本状态。身正,就能保证脊柱、腰柱、胸椎等骨骼处于正中不偏的状态,从而使人体的肌肉骨骼达到平衡状态,松体、心静,则肌肉不紧张,气血畅通无阻。
4传统武术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4.1传统武术文化可提高人们保护环境,回归自然,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正当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一个个辉煌胜利的同时,一种盲目而错误的观点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意索取的对象,致使人们从狭隘的私利出发,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自然条件和人类的社会环境,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存活的基础〔6〕。严酷地事实迫使人类对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才能维持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人类应当进入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以求得同自然界协调和谐、共生共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即要求习武者必须使人体自身顺乎宇宙自然,二者达到相互统一,才能完满实现武术的目的。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天人协调说,是建筑在天人合德、生生不息观念之上的,它肯定天道之创造力充塞宇宙,而人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文言》)并能将仁爱之心推广及天下,泽其草木禽兽有生之物,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境界。天地人合德并进,圆融无间。

4.2传统武术文化可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手段

“健康——人类永恒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实的现代社会,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宝贵的财富而备加珍惜和追求。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一亿,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四亿人以上,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如何让老年人健康生活,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传统武术集强身健体于一身,是我们传统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策略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太极拳号称世界健身第一品牌,并且老少皆宜。人们学习武术不仅是获得一种防身自卫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养生强体、延展生命。武术的这一功效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并用来为健康怎么写作。

4.3传统武术文化为人们消费闲暇时间,推动社会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越来越长,如何合理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进行健身成为一个社会理由。传统武术提供有效解决策略,首先我国的武术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武术文化的内容广泛,可供人们选择的范围大。它既有以演练为主的套路运动,又有相互斗智斗勇的攻防运动形式,既有适合青少年锻炼的长拳、南拳等,又有适合中老年锻炼的动作柔和缓慢、轻灵连贯、静心用意的太极拳、八卦等。再次,从事武术活动的投资少,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武术活动不光是一种纯粹的体育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常常在一起谈武论剑,一起交流技艺,互相学习,共同锻炼,这样社会关系就会大大增加,使很多老年人摆脱孤独感,极大的改善他们的社会关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寻找自身的和谐,平衡发。
参考文献
〔1〕刘卫琴.《论语》的“和谐”意识〔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7—30.
〔2〕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1995,(1).
〔3〕张立文.儒家和合文化人文精神与二十一世纪〔J〕.学习与探索,1998,(2).
〔4〕李慎之.对“天人合一”的一些深思〔N〕.文汇报,2009,(5):13—12.
〔5〕庞朴.儒家辩证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李金龙.试析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1).
〔7〕吉灿忠.论武术“文化空间”之功能〔J〕.体育承认教育学刊,2013(8).
〔8〕屈政梅.对当代传统武术蜕变的若干深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9).
(责任编辑:李远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