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谈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对策

谈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30832 浏览:1430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社会性为目的,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我国的幼儿教育是以推动幼儿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而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指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策略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应该围绕着幼儿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情感、行为技能、道德品质、社会适应几个方面来开展活动。大量事实表明,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选择应以幼儿发展为依据

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因此,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应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幼儿所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继而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
1.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的能力,制约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幼儿阶段,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还相当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而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还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适当扩展,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幼儿的社会性经验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脱离幼儿的生活而进行的社会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会带来检测道德或不道德的恶果,对童年造成危害。
2.幼儿的经验和发展,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在选择活动时,应考虑到这种结构,考虑到幼儿教育和发展的不同侧面。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幼儿有多种多样的经验,也有多方面的发展,一定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不同侧面,使教育内容更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发展。

二、合理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一门关于人和社会、文化的课程,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远离了幼儿已有经验,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
1.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第一,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第二,所选内容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幼儿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第三,所选内容要有启发性,能锻炼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心灵。在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体系,心理顺序即幼儿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因此,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课程内容应当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有效教学始于学习者的现有知识,他们的文化实践、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
2.以适宜幼儿的发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特别珍视人通过体验获得的生活经验。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言:“个人的情绪经验愈是多样化,就愈容易体会、了解、想象别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会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教育中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是与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对策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教育,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社会教育强调幼儿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

三、有效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方式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是我们确定幼儿教育任务、内容、策略的主要依据。幼儿教育的任务,要求一般都较为具体、粗浅,并要切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如知识上只要求了解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道德方面的要求多为具体的道德的行为,这些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提出来的。幼儿教育的任务、内容、策略越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就越能推动儿童发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采用直观教学的策略。直观的教学策略就是基于幼儿思维、认识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提出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该策略的使用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教学信息便捷、高效地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却忽视潜移默化的教育特点;呆板的言语说教无法深入幼儿心灵,也难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为“情感的本质就是一种感受,‘自我的感受’是情感的核心”。从某种作用而言,幼儿更多情况下是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在活动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教师教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不是幼儿的主动发现与主动学习。因此,许多教学活动常常表现出“内容是教师‘想’出来的,策略是教师‘做’出来的,结果是教师‘说’出来的,而不是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必定会浪费幼儿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
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社会教育中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考虑个别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年龄特征只是某个时期幼儿表现出的一般的特征,它是从对大多数儿童的观察、评价中得到的,然而对于一个具体的幼儿来说,其发展水平都各有差异,对于同一个班的幼儿,不可能想象他们个个发展水平都一样。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考虑幼儿一般的特征,而且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个别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育的内容、策略真正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地活动,推动他们的发展。
3.运用移情、陶冶熏染法进行教育。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例如幼儿接触过聋哑人后,让幼儿用哑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感受聋哑人的不便之处,真正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关心、同情弱者的心情和。此外可能过身边的环境条件、生活气氛对幼儿进行积极硬化、熏陶。例如,在教育幼儿不摘小草时,可以把幼儿带到广阔的草地前,让幼儿置身于蓝天、绿草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幼儿从内心感受到对环境的爱,从而懂得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总之,幼儿社会教育活动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