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世界经济 >流转基于土地流转制度满意度调查题目

流转基于土地流转制度满意度调查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11375 浏览:456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土地流转制度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但土地流转制度也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突破和完善。通过河南省沁阳市土地流转制度实施沁阳市人民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模式、问题和流转程度,总结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提高人们对土地流转制度的满意度。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沁阳市;满意度
30多年前,农村分田到户,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热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牧歌式的农民生活似乎不乏诗意,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为农村稳定和谐作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农民对土地有了更多选择。

一、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的背景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规模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已日益显现出来,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技术很多时候无法真正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然而,对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这个问题,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此外,数据显示,粮食生产一年的亩均效益不足千元,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却明显上升,农业收益低,导致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建设土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形成了建设用地“

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寸土寸金”的局面,然而近年来伴随着种地成本大幅上升,导致许多农民种地赔钱,大大减少了农业用地的经济价值,形成了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双轨制”。10年后,谁来种地?未来,怎样保持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土地流转、统

一、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了土地流转的原则,而沁阳市走在了政策的前面。据沁阳市农业局数据显示,土地流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沁阳农村零星地出现了。当时农户自发的土地互换、转包、出租,但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纠纷,土地流转极不成熟。土地流转就是要向土地要效益,而村民之间的小规模流转并没有脱离传统小农生产的制约,无疑与规模流转的土地集约经营存在较大差距。沁阳市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在既有法律、政策框架的基础之上,于2008年4月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土地流转的原则和操作规程进行了规范,并且成立了土地流转怎么写作机构。

二、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的农民满意度调查分析

近年来,沁阳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鼓励引导,搭建平台,规范管理,强化怎么写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到良好效果。截至目前,该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56696亩,分别占全市家庭承包土地面积、承包户数的13.5%和18.5%;规模流转千亩以上的7宗,500亩至1000亩的6宗,100亩至500亩的43宗,涉及13个乡镇(办事处)162个村9100户农户,占全市农户的9.1%。涌现出了水南关全村土地流转到种养大户、西紫陵村新整理的200余亩土地由全村群众自愿入股组建合作社统一经营等不同流转模式的典型。

(一)沁阳市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现状

1.水南关村——对外转租

水南关村地处我市北部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50户3100余名村民,650亩耕地,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0.2亩。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土地经营模式日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如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荒芜等。该村从2002年5月开始对土地实行集约经营。2002年秋后,该村将土地全部收回,统一对外租赁承包给种养大户。在解决粮食问题方面,村里实行村民口粮供应制度,种田大户每年向集体提供35万斤小麦,再从企业中拿出30万元无偿为村民供应粮油。
水南关村的土地统一对外转租模式,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2)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4)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西紫陵村——土地入股

西紫陵村位于沁阳市西北部,共有550户2300口人,耕地1900亩。由于历史原因,在该村东南侧形成了一块270余亩的划新不交旧的“空心村”。长期以来,这片土地除了少数几户用于居住外,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未给村民带来任何经济效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2007年9月份,紫陵镇西紫陵村在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经党员、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以“空心村”治理中获得的270亩土地为试点,采取农民土地入股的形式,注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尝试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土地的快速流转,进而改善全村每亩土地年收益仅500元左右的低效益局面,为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西紫陵村的土地入股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不合理利用的问题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7年9月,西紫陵村投资20万元,注册成立了“沁阳市开源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复耕后得到的土地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

3.袁屯村——集约开发

袁屯村位于沁阳市南郊,地处城乡结合部,由袁屯、藕庵、小李庄3个自然村(小组)组成,总土地面积958.86亩,其中耕地700亩。2007年,该村积极加快空心村的治理步伐,将全村宅基地收归集体,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合理置换。元屯村的规划将整理出的土地,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结合群众意愿规划建设的住宅小区,占地98.94亩。
袁屯村集约开发,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城郊农村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路子,突出表现在:(1)改善了居住环境。(2)节约了土地资源。宅基地收归集体后,通过合并整理,节约土地58亩。(3)增加了农民收入。(4)引来了资金、企业。土地收归集体后,村集体可根据需要合理开发,进行招商引资。

(二)沁阳市农民满意度分析

经过三年的筹划经营,沁阳市土地流转以后解放了农民,提高了土地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据沁阳市国土资源局对土地流转的调查问卷中,群众对以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的满意率达78%。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支持率为83%,满意率达62%。总体来说,农民对土地流转基本持支持的态度,但其中也有他们不满意的地方。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