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世界文学史 >简论三峡移民语言习俗文化变迁

简论三峡移民语言习俗文化变迁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18297 浏览:814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移民原住地的语言习俗文化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族群内相互认同的一个重要标志,每一个人想要被他所在的族群或社区接纳或认同,语言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显性特征。在一个语言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说着相同的语言,形成一些共同的符号被固定下来,这些固定的符号就形成了独特的背景、历史、习俗及文化特征。同时语言又构成了成员在本族群或社区的身份的一个内在标志,在一个封闭的语言环境中,人们不认为语言是确认成员资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开放的语言环境中,尤其是在多种语言并存的情况下,其开放的程度越高,语言对其成员身份的确认就越明显。因此,要想融入一个新的文化区域首先需要在语言上做出转变,如出国留学或移民,我们首先需要学会当地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这样才能在当地文化中寻求自己的社会角色。
移民从一个文化区域迁移到另一个文化区域,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语言不仅仅只是为了沟通和三峡移民语言习俗文化变迁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交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否获得其他族群的认同,从而能否融入到其他族群的文化生活中。然而,移民想要获得当地族群的文化认同的话,留给移民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要么移民转变自己原有的文化特征去适应新的环境,要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转变整个新环境的文化背景,这些转变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但是,面对一个广大的新的文化区域,后一种情形对移民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移民只有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语言特性去适应新社区的语言环境,才能被新的文化区域所接纳和包容。

(一)移民原居地语言文化的背景

S村移民老家巴东属于土家族,土家族的百姓是古代巴人的后裔,有着自己本族的语言,准确地说是巴语或“蛮语”,通常老人们在说些土家语时小孩子都会笑着说“老人在说蛮子腔儿”。土家人自称自己是“毕兹卡”,在《土家语简志》中,土家语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S村移民老家所在地巴东属于北部方言区。
关于巴东方言,最早见于康熙版的《巴东县志》,时任巴东知县县令的齐祖望对巴东方言特点进行了记载:“巴东虽僻处深山,而语言朗彻,颇似中原雅音。四声中独无入声。其呼入声者,皆平声也。如呼屋为吴,呼沃为讹之类。平上去三声,唯庚青蒸梗迥敬径等七韵,呼为根亲珍觐。余八十二韵,悉如本音。”巴东方言又有前乡方言和后乡方言之分,S村移民所在的5个乡镇均属于前乡方言区,前乡方言介于四川方言和归州方言之间。
巴东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长江边上,自古就是长江航运的港口区域,上至四川、重庆,下达荆楚、九江。巴东是“湖广人”迁移进四川地区的重要门户,是汉化得较早的地区,在土家语、巴山语言和当地方言的基础上又将四川、重庆方言、荆楚方言等各地方言融入进来了,宜昌人听到巴东人说话觉得巴东人说的是四川方言,四川人听到巴东人讲话认为巴东人说的是宜昌方言,巴东方言将不同的地方方言夹杂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巴东方言。
但是,土家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在土家语言的流传过程中只有老辈人对小辈人的口述相传,并没有文字记录作为最重要的依据保存下来,再加上外族文化的大量进入导致土家语言正在逐步消失,尤其是巴东又属于土家族的边缘地区,土家族的本土语言消失得更快些。

(二)移民原居地语言文化的特点

土家族语言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有语言但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三十四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土家族即是其中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如何交流、传承呢?①土家族在使用自己的语言时,借鉴、吸收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语言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本族人与本族人,本族人和外族人进行沟通、交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间越长,这种特点越明显,越强化,以致于现在真正的土家语言土家人使用的越来越少,除极少数的偏远地区的土家人,大部分土家人竟不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了。②土家人在借鉴汉族语言时,采取汉字注音的方式来显示其原有的作用。如本文作者曾去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发现该县有个镇叫“革勒”,镇名源于旁边有一条叫“革勒”的河。从汉语字面上看,“革勒”两字组合在一起让人很难弄清其实在的作用,问了当地的土家人,才知道“革勒”在土家语言中是“凶猛的河”的意思。另外,像“西兰卡普”——土花铺盖;“梯玛”——巫师(不脱产)等也都属于这种语言现象。③土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强化一些汉语词汇的作用,拓展或转换它的使用范围。在湖北恩施州,与当地人交流时,会发现一个出现频率至高,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动词“逮(dai)”:逮烟、逮酒、逮饭、逮床位……类似于汉语的“搞”,初次听说是弄不清对方在表达什么意思。另外,像抽烟说“呼烟”,吃饭说“通饭”,聊天说“日白”(日白还有层意思是吹牛、撒谎)等。其他比如“做饭”这个词,土家语为“办饭”,这个“办”为土家语pa的谐音,土家语为“做一顿饭”的意思;又比如巴东人很讨厌别人的时候,常用“死三”这个词来咒骂讨厌的人。“死三”这个词也来自于土家语“se”的谐音,意思是“要死的人”。还有一些土家词,表述上和汉语一样,但在意思上跟汉语截然不同,如“恼火”这个词,汉语中表示的是“生气”的意思,但是在土家语中是“累坏了、精疲力尽”的意思,“我走恼火哒”意思是“我走得很累了”。这些字、词汉语有其自身的作用、用法和组词方式,但土家人在借鉴使用时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虽说不一定合乎汉语规范,但他们自身在使用过程当中已经约定俗成,人人能懂。
土家族语言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其方言中h和f不分,比如“吃饭”说成“吃换”、“梅花”说成“梅发”、“回家”说成“肥家”、“湖南”说成“福兰”;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如“长城”说成“缠陈”。在称呼上依然保持了土家语言特点,外祖父外父母都称为“嘎嘎、嘎公”,祖宗称作“祖公老儿”;称呼小孩子的时候会在后面带个“娃子”,如小孩的名字叫燕燕,移民会称呼为“燕娃子”;刚生完小孩的人叫“月母子”;将家里的女儿嫁了人称作是“姑娘放人家哒”,刚结婚的新娘子称呼为“新姑娘儿”等。巴东官渡口镇的人们将韵母“ü”发成“i”的音:如“鱼”念做“1”、“女”读成“依”等。三峡移民语言习俗文化变迁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三峡移民语言习俗文化变迁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三峡移民语言习俗文化变迁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