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世界新闻事业 >对《朝日新闻》西藏理由报道

对《朝日新闻》西藏理由报道

收藏本文 2023-12-26 点赞:10671 浏览:447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日本《朝日新闻》接连刊发了一组有关西藏的报道,内容涉及社会、自然和人们的存活状态等不同领域。2013年5月21日《朝日新闻》刊发的《开发改造使拉萨城区面貌大变样》一文,称西藏“传统的风貌和人们对《朝日新闻》西藏理由报道的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原有的存活状态正在消失”、“现在的街区建设没有反映西藏的传统技术和智慧”。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框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媒体对新闻材料的选择和建构。如果把战后日本《朝日新闻》的涉藏报道所运用的概念和理由意识做系统分析,便可发现该报的涉藏报道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新闻框架。

新闻报道是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呈现。“框架是操纵事件——至少是社会事件——以及我们在这些事件中的主观介入的组织原则。”①《朝日新闻》的涉藏报道框架是以一系列政治、历史和外交等因素为背景的。在日本被美国占领时期,该报严格遵循了占领军制订的旨在防止共产主义思想扩散的“报道规程”。
1950年10月,解放军在西藏平定了当地武装势力的叛乱之后,1950年10月29日的《朝日新闻》随即刊发了社论《围绕西藏的纷争》。社论称“西藏没有阻止军队进攻的力量。……如果制约了西藏,共产主义的威胁就会进一步波及到东南亚甚至中东。像尼泊尔、不丹这样的缓冲地带的国家将会面对危机。在国境线上与中国接壤1300英里的印度也不得不给予高度的重视”。
1950年11月2日,《朝日新闻》又刊发了《入侵西藏:慎重准备,对印度构成重大威胁》一文。该文称“中国自18世纪以来虽主张对西藏拥有宗主权,但那只不过是名目上的事情。1949年7月,政府以中国政府驻藏办事处中有员为由要求办事处人员全部离境。北京政权在成立之际宣布对西藏拥有宗主权,其后也不失时机地表明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上述评论中,《朝日新闻》试图通过国际舆论来干预西藏理由的报道框架是明显的,这也是该报无视中国主权理由的一种表现。当时日本媒体在进行涉藏报道时一个总的倾向是“没有把西藏看成是中国领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②
当时影响《朝日新闻》涉藏报道框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尤其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占领军当局为了制约共产主义势力和意识形态的扩展,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媒体的严格制约,因此《朝日新闻》也不得不明确表明其立场和态度。

1952年4月28日,日美签署《媾和条约》,这宣告了日本被占领状态的结束,标志着日本从美国的占领下得以重获独立。随着日本主权的恢复,在当时特有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之下,《朝日新闻》的论调开始发生变化,其自由主义的报道姿态逐渐得以形成。这一时期《朝日新闻》形成了新的涉藏报道框架,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西藏。
《朝日新闻》1953年6月2日社论的标题是《土地改革还未开展,革命尚是初级阶段》。社论评述的是当时西藏的社会改革运动,社论称“1953年5月4日,西藏的青年们沐浴在晚春的夕阳中,他们正在进行举办纪念曾让中国年轻人热血沸腾的五四运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到处都是新春的绿叶的拉萨公园里,挤满了三千名男女青年,革命的歌声和劳动的号声在世界屋脊的高原上回荡,一直持续到深夜”。
《朝日新闻》对当时西藏的社会改革运动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1960年10月8日,《朝日新闻》在“海外来鸿”栏目刊登了《西藏获得空前丰收》的短讯。报道称由于在农业中采用生产互助组、在牧业中实现了所有者和放牧者的和解,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尤其是畜牧业中“三反两利”取得了成效。“三反两利”指反叛乱、反强制劳动和人身从属制度,谋求牧民和牧主的利益。报道还配发了照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是“希望看到这丰收的景象”。
《朝日新闻》的这种报道框架大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1980年9月10日,《朝日新闻》的文化栏刊登了《西藏的再生》一文,称西藏“农民的收入与内地相当,夫妇有一间房,收音机和自行车”。“在解放前,农奴有一妻多夫的习俗。这种形成于苦难生活中的智慧的目的是制约人口增长,是一种生活自卫(减少人口),现在就没有这种必要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出现社会结构调整以及“中国崛起”带来威胁,日本社会的涉华认知和《朝日新闻》的涉藏报道框架再次发生变化。对西藏理由认识的变化首先发生在学术领域。在战后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日本对中国少数民族理由的研究是一个少有人问津的学术领域,理由是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少数民族理由的研究宗旨是怎么写作于日本“国策”和地缘政治学的需要,是和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出于对学术怎么写作于政治的反思、自律和尽量避开触及中国内政理由的考虑,日本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理由的研究暂时搁置。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传统意识的回归和新的学术自觉的形成,日本学界开始从不同视角研究中国的民族理由。就西藏理由来说,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值得关注。毛里和子认为“近代以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没有任何国家承认西藏是独立的国家,西藏和中国的关系特殊,即西藏既没有表明现代作用上的独立,也没有表明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极为不明确的关系”。③
日本学界的对华认知反映到传媒领域,由此形成的涉藏舆论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朝日新闻》涉藏报道框架的变化。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活动的报道,标志着该报涉藏报道框架的转换。2008年4月27日,《朝日新闻》以《沿途尽是红色的爱国旗帜》为标题,对在日本长野进行的圣火传递仪式进行了报道,称长野“似乎成了异国”。
2011年4月7日,《朝日新闻》在《慈悲之心孕育的西藏文化》一文中开始使用如下的表述:“1959年,在中国军队侵攻西藏时,西藏佛教的最高领袖逃脱了出来。”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和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新调整,中日围绕历史理由、东海的自然能源开发和钓鱼岛争端等理由所发生的冲突也进一步影响到日本人的对中认知。
《朝日新闻》涉藏报道框架的回归与中日两国的相互认知变迁的轨迹大致重合。2012年11月14日,《朝日新闻》刊登了《80年前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教训》一文,称日本人的对中认知又回到了80年前:中国是一个“不遵守国际规则以自我为中心的国家”。这一印象“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中国印象是重叠和一致的”。
当时,日本在日俄战争后获得了俄国对南满洲铁路等方面所拥有的权益,“争取归还主权的中国和以条约和法规为依据的日本发生了冲突”。当时日本媒体在指责中国时的理论是“中国不遵守国际条约和国际义务”。
在分析日本涉藏舆论时,有必要从历史的视角考察日本涉藏舆论形成和嬗变的过程,研究舆论转向的成因和背景,尤其要认识到日本涉藏舆论的形成是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对日本的涉藏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机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注释:
①Goffman, Erving.(1974),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P.10-11
②【日】加藤周一等:《西藏理由与中印关系》[J],《世界》杂志,1959年7月号,第71页
③【日】毛里和子:《周边的中国:民族理由与国家》[M],大学出版会,1998年版,第255页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