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三生教育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查抄袭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5205 浏览:145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历史的教学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既有困惑也有收获,本文就新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困惑;对策
2095-3089(2012)04-0200-01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办学规范化的实施,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的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体会:

一、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存在新问题

1.1 学生思想的不重视。同志在改革开放后,多次提倡全党学习历史,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不懂得历史的民族将是一个可悲的民族!然而,有的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极不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它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枯燥无味,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由于思想上的轻视,导致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敷衍了事,给历史新课改的实行带来消极影响。
1.2 历史专业基础薄弱。初中历史课是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前几年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所占分数又没有数语英等科目那么多,所以几乎所有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只是因为中考的指挥棒,考前临时准备一下,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1.3 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应该说,历史新课程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又可以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并使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的史实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理想严重地脱离了现实情况,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4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新课程历史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前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引起了学习方式的革命,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严禁学生进入网吧;学校图书阅览室资料十分有限;学生从早到晚,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尤其是数、外、物、化占用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历史备课组的老师不断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着重把握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注重改进新情况、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新问题的新对策。

二、解决新问题的新对策

2.1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和谐融洽氛围。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改变学生轻视历史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2 认真研究教材,实现课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教材是根据教学目标,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我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历史细节,以充实历史事件的过程或丰满历史人物的形象,加强历史学科的整合。在教学中提前启用“活动与探究”突破教学难点,使用“自由阅读卡”和其它画片,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强调“论从史出”加大使用资料的力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资料和史料有效地结合起来。
2.3 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新的课程改革的标准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在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线索的把握,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一节课的线索、一个专题的线索、一个模块的线索,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如我们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专题时,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贯穿的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侵华史和屈辱史);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抗争史)。然后设计几个问题:列强对华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哪些斗争?这样本专题的内容就清晰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可以收到了良好效果。
2.4 灵活运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udooo.com

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讲求课堂效益,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我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把书本知识内容问题化,用问题的形式来统帅书本知识。一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读书。第一步,由教师根据书本知识结构,提出本节课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第二步,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书、做记号、找答案;第三步,组织讨论,让学生回答,师生评判小结,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解决了学生课后时间不能保证的问题,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另外,历史学科本身具有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如何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育人目标怎么写作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还要设法增大学习信息量,合理创造性利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加强对某一阶段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观解读,以弥补学生课外无法获取信息的不足,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
总之,那种拼时间、熬学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向45分钟要效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改中,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发现新问题,探讨新对策,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