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三生教育 >基础课、概论课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

基础课、概论课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21439 浏览:950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和任务。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设计要把握“教什么”、“怎样教”二者关系。依托“基础”课和“概论”课,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强化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关键词:“三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策略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在中国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
按照党、教育部和省教育工委的相关通知精神,扎实做好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是重点。因为生态文明建设内在的包含了具体的物质建设和大众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如何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教学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全体思政教师认真深思的理由。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设计要着力把握“教什么”、“怎样教”二者的关系。

1 教什么

回答这个理由要注意两个理由。一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内在要求;二是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状况。学习具有层次性,不同学历阶段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明显的差异。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1]。这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经验和教训的反思。首先,大规模的工业化必定导致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破坏;其次,社会中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是无限的,这个矛盾一方面制约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使人类深思如何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学生在校时间短特别是专科生只有两年,入校成绩良莠不齐,对思政理论课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枯燥乏味,上课“睡一片”。针对这种状况,必要的系统理论学习是理所应当的,同时思政教师要从纷杂的文字中梳理主线,高度概括,用大众化的语言传授知识。
在“基础”课和“概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重点是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基础”课和“概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社会的良性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在教学中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每个人都有建设的义务和责任,不可推诿和观望。同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大学期间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寝室做起,创建和谐校园;毕业后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和岗位特点为实现碧水蓝天的“美丽中国”不懈奋斗。

2 怎样教

“怎样教”内在的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载体是什么;二是教学策略的选用。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内在的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基础”课和“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或多或少的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联系。
具体来看,“基础”课生态文明教育的载体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弘扬法治精神;自觉遵守法律等。主要是从人生哲理、道德规范以及法律规范三个方面进行教育。确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一部分,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
“概论”课生态文明教育的载体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等。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提供条件和精神支持。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中国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GDP上去了,生态破坏了。更多的是发展的后劲被堵塞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生态文明也是社会主义根本属性。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各领域的共同努力,最主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革创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草,同样料,喂法不对不长膘。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选用。归纳起来有模块教学法、对比法、图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堂讨论、班级辩论等。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其实是要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认真组织教学内容,选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加大课外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认真编排和组织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达到知行统一。
在“基础”课和“概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次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策略论,用发展、联系、辩证的眼光认识当前中国存在的生态理由。引导并启发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理由,中国只是世界体系的一环,生态破坏的确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要乐观的看到正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会有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现阶段,大学生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坚定对中国的信任,拥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道德和法律的规基础课、概论课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设计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范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青春和汗水。
参考文献:
[1] 潘岳.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J].中国国情国力,2006(10).
作者简介: 伍承奎(1985—),安徽长丰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