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三生教育 >生本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

生本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5196 浏览:186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生本教育是一种依靠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构建起真正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的要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
关键字:生本教育 师生关系 平等 和谐互动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倡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是为培养学生的好学意识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要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谈不上师生之间平等、愉快、深入、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谈不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历史使命。从这个作用上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为现代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韩愈在《师说》中提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都以一种神圣地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师道尊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显得紧张而束缚,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中心信息源,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甚至是强制性教育,制约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学生则被放到了次要地位,其创造性思维也在一次次的挫败中被扼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型理念的不断引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陈旧的师生关系,构建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生本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在教学的交互活动中是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相互评价上是发展的。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

“以人为本”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让受教育者的身心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出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但是,我们决不能忽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没有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师生关系的构建,就不存在教育活动”。因此,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

生本教育强调教学要更加接近教学实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师生之间应保持更加切实的沟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唐代大文豪韩愈也说: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必须放下架子,主动接近、热爱、关心学生。 战国时期,荀况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学生可以后来居上,超过老师。所以,平等是师生沟通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性保证。

2、互相尊重信任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和信任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予更大的独立的。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检测如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故意让别人抄作业,便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这样做是害了那个同学。挨批评的学生很不服气的说:“我知道让他抄作业不好,可是他说看看我怎么做的。我想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不对。”听学生一说,老师意识到自己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他是不对的。便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及时解决了出现的矛盾。“抄作业”是学生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认为让同学“参考”一下自己的作业“没什么”,教师却把这类事看得很严重,这就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学生实在不会做作业,参考别人的,再动脑深思学会并不是坏事。不过对于一点不动脑筋、完全照抄别人作业的学生还是要适当批评,绝不能听之任之。所以教师在处理理由时先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3、和谐互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

师生关系作为学习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以,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深深植根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到注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这就决定了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推动和提高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枯燥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课堂交往中,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认真分析,并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研讨。例如,在介绍金的稳定性时,学生提出“在电影《黄金大劫案》中的黄金是怎么消失的?”为了讲解这个理由,我查阅了资料,不但明白了王水能溶解黄金并得到一种叫氢氯金酸(HAuCl4)的配合物,还知道另外几种溶解黄金的策略,同时学生也明白了稳定性是相对的。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在教学活动中最终获得“教学相长”的“双赢”关系。

二、生本教育情境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因此, 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有很强的理论作用,还有鲜明的实践作用。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与关键。

教师持有先在的思想与理论构架,教师当然的拥有教育的权威,因此在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显得无比重要。
首先,教师要善于转变观念,接受新的理念。教师要勇于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由课堂制约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这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教师的学识水平是否有相当的高度,知识基础是否足够坚实,知识层面是否宽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深度与探究宽度。当今是信息技术时代,学生获取资料、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高度,同时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热衷学习,不断地探索、研究、改善、提高、积累,把自己打造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具备学者素质的专家型教师。这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可见师德的重要性。而师德的核心是“爱”。师生无亲疏,教师要一视同仁,善待每一名学生。 有位校长说了一段很实在的话:“不要不爱优生,将来他们很可能是科学家;也不要忽视中等生,以后他们将和你们现在一样;更不要歧视差生调皮学生,未来的企业家将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时牢记,我们实施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是发展的人。因此,我们不能只做传送知识的机器,要用爱心去引领学生开启成功之路的大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尊重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生本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2、学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乐观而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独立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更应在生活、为人处事方面真诚坦白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在互动中发展师生关系。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尊重教师,以积极的姿态走入教学活动中去,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3、其他因素对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但与教师和学生有关,还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影响。学校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家长要注意教育子女的策略,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尽快解决关乎教师实际利益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及生活环境、有可能杜绝教师间的不平等、学生间的不平等以及师生间的互不理解现象的发生,为创建新型师生关系铺平道路。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在生本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恪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推动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①《数理化学习》
②《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5期
③《给教师的倡议》 苏霍姆林斯基
④ 《教育学报 》——平等与: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
⑤《课程与教学论》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⑥《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深思》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