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三生教育 >试述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 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试述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 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29831 浏览:1338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发展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和教学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借鉴陶行知教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育思想精髓,我校信息技术教师不断优化和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探索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爱心教育;教学做合一
1002-7661(2013)35-145-01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发展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他的德育观以及“爱心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与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和探究等理念不谋而合。我校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当前教育形势与学校实际情况,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探索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一、加强德育,寓教于学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新学期伊始,我们就开展了“网络双刃剑”讨论活动、“虚拟生活与网游的危害”宣传片观看与讨论,同学们普遍都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网络、游戏的关系;在学习文字处理这一章,我们以制作法律海报为任务,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练习,学生既练习了word2000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电子板报,又了解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此外,在网络道德、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如何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专题学习。

二、爱心教育,关爱学困生

陶行知先生怀着“教育为公”、“爱满天下”的教育理想在贫困落后动荡不安的旧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堪称“万世师表”。而我校正是一所根植于农村的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当地经济、教育相对落后,信息技术教育相对薄弱,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碰过电脑,普遍存在畏惧心理。
我校在部分班级开展了高一新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调查,在生源所在的32所初中,能够正常规范开设信息技术的学校仅34%。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水平,在正式课程开始前安排20分钟课堂练习。从专项题库中选出七道简单的资源管理器操作题,习题系统自动打分,调查结果如下:
由于测试内容小学就应该能熟练掌握的,初中水平应该至少在规定时间完成5道以上,实际情况是只有13%的学生可以完成5道以上。反映出学生的基础水平非常不理想,这与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情况相符。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状况,更好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对“喜欢”、“不讨厌”、“不喜欢”的三类学生通过随机谈话的方式进行了调查。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精心设计的教学、充实的内容、带有悬念或挑战的任务、教师的帮助、实用的技术和充分的自由练习时间都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习动机和行动。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培养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中突出教学的有趣性和有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注意创设成功的机遇,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进来,哪怕一个小的进步甚至一次勇敢回答理由,也给予鼓励和赞扬,逐渐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帮助其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三)了解起点,设置适当的目标

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检测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1]。了解了学生的起点状态、长处与短处,扬长而不避短,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制定近期和远期学习目标,并不断督促其完成。

(四)优化教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我校信息技术教师通过相互交流、群策群力,建立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片资料、概念思维图、教学录像、半成品教学资源、单机或在线学习资源等形式,通过支架式教学的形式为不同类型的学习提供学习支架,使得不同层次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陶先生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一切教与学都要根据生活实践需要来开展。陶先生认为“所有的理由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从生活中发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理由,用这种实际的理由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我们坚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构建生活的模型,让学习还原于生活,并且帮助学生把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