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态教学 >论语文教学生活化

论语文教学生活化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32403 浏览:1542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职高语文自2009年课改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语文生活化是课改的要求之一。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最大的性质和特点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尝试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势在必行。枯燥乏味地照本宣科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将目光投向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力争打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一、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能有效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建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拿来主义》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当时时代背景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送来”、“送去”的事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深刻理解鲁迅的民族忧患意识,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会兴趣盎然。

(二)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并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人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写作练习的生活化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写好生活化作文,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生活素材的积累,深思感悟的积淀,长期练笔的磨砺。
职高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每当进行写作课的时候,总是颇让老师费心。职高课程改革后,《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单元的作文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他们”。任选其一。没想到,利用此次写作训练,给笔者和学生们都打开了一扇大门——他们的写作大门,笔者的写作教学大门。笔者担任该班级的班主任,讲授语文课。笔者要求写作《美,就在我们身边》的同学,写学生看到的班级里的“美”事;写《他们》的同学,写我们班级的同学……我对这次作文没有着急,如果现在没发现,可以发现了再写。要求真人真事,写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养成每天审视生活的习惯:留心身边的事,观察别人的行,倾听精彩的话,体味自我感受。不知不觉中,学生再忙也要对自己一天的生活进行梳理,作点实录,养成记录生活的意识。
生活化作文特别提倡及时记录生活。一件新鲜的事,一点心灵的震颤,及时予以简约的记录。练就美现生活的习惯,所谓美现生活,就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会、深思,通过缜密的构思,精巧的结构,富有个性的语言,创造性地对生活进行表述。文章把一些看似琐碎的事串接起来,平实的文字下溢满了生活的芬芳;构思片断简练而富有新意,深思功夫老到;美现生活范文用聊天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和老师交流沟通的情况,特别是结尾的出人意料,使流畅的行文又波澜曲折。此次的生活化作文实践启迪我们:作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记录的手,勇于深思的大脑,平淡的生活也会翻出生活的缤纷浪花而多姿多彩。

三、作业内容的生活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有社会化、生活化的功能。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把语文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优化作业内容。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参与式作业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材体系。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其他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

(二)结合教材视域,设计专题性作业

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荷花淀》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白洋淀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专业作业

如针对旅服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模块第二单元探索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这样在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生活中学习的主人的同时,与专业学习也紧密相连。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四)因材施教,设置多元作业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态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因人而异、因类而异的弹性作业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作业的批语、谈话、打电话、写信等多种形式来暗示、鼓励他们。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巧妙地设置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形式,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即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转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转变单一的个体作业方式,探索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和彰显个性的选择性作业方式。让生活融入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四、考试试题的生活化

我们翻开北大档案馆珍存的五四以后传统的大学招生文考试卷,以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的各科试卷为例,国文试卷总共只有一页纸,而试题也只是一些生活化的词语及与生活相关的习作。现在台湾省的语文期末试卷亦是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考试更趋于生活化。其中台湾省台中市2000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三次考试试卷中有一题为:
为了多了解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详细经过,政学乘坐时光机来到清朝末年。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个人的背影很像国父,便出声叫住他。请问政学喊的哪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个名字,并没有引起国父的回头注意和搭腔?
A.喂!中山先生!
B.嘿!孙文!
C.逸仙!逸仙!
D.嗨!国父!
采用客观试题的操作形式,却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但不是采用知识再现的策略,而是把它放在一个生活情境之中。不但是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对历史的关注,拓宽了语文的外延。我相信,生活化的试题让学生的考试变得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犹如一次快乐的旅行;又如读一部魔幻小说;又如看一部科幻电影,考试就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了。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让我深切体会到拟题者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试不仅是对学习质量作定量分析,更是巧妙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正如课标里所说:“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它所强调的是教学评价的“检验”和“改善”的功能,从而使评价真正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试题在习惯、策略、态度、兴趣以及语文和生活的关系上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胡俊鸣,教师,现居辽宁抚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