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性实验教学设计查抄袭率

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性实验教学设计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6631 浏览:213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师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若想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则需要重视教学设计。对此,笔者从如下方面展开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1992-7711(2012)21-081-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即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揭示出结论或问题答案,而是利用情境创设,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原有知识展开自主实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而得到有关物理知识。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还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与讨论的机会,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主动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探究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因而在分析、判断事物时往往借助于经验材料,不擅长由理论展开推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知识体验等情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未知的、趣味性情景中,可以调动学生探知欲,引导学生猜想,自主探究。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结构、学习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或与旧知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与猜想,主动学习知识。因此,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把握问题情景的创设,诱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能力。

二、猜想推测,设计实验方案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与之相关的资料或实验条件。另外,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联系原有知识,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猜想推测。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例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请看黑板上展示的电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灯泡构成的是串联电路,那么在电路中每点之间的电流有何关系?然后教师让学生猜想推测。于是学生各抒己见:①有学生认为电流是从大至小的,当电流经过每一个灯泡时,则耗掉一些电能,因此当电流回至负极时则变小了;②有学生则认为电流时小时大,如小灯泡较暗,所需电流则小,大灯泡亮些,那么所需电流则大些,这应该与用电器相关;③有学生讲到由于灯泡的亮度一样,那么电流中各点电流则一样;④靠近电源正负极之处的电流应大些,这可能和电源位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置有密切关系;⑤有些学生则认为导线细的地方,其电流应小些,导线粗的地方,其电流则大些。既然你们看法不同,那么是否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以验证猜想。然后根据5种猜测将学生分为5组,设计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方案。经过讨论后,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

三、自主实验,激活合作探究

当学生展开猜想推测后,则需要实验来验证其正确性。基于方案设计,学生可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认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然后及时改进与完善实验计划,经过现象分析等活动,从而初步认识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在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展现合作交流与分析讨论,并启发他们的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计划,填写物理实验步骤。

例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第一组:由3个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源构成串联电路。(如图1所示)接着取出四点(A、B、C、D)各自串联电流表,则可以获得结论。

图1

图2

第二组:由2个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源构成串联电路。(如图2所示)接着于三点(A、B、C)分别串联电流表。

第三组:由4个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源构成两个串联电路。首先,将2个灯泡构成串联电路。然后再2个较大些的灯泡重新实验。其电路图与第二组相同。第四组:其设计与第二组相同,也取出三点(A、B、C),接着以电流表来测量其值。第五组:其设计也与第二组大致一样,但换了不同导线再次实验。然后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做适当点拨与补充,接着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展开探究实验,以验证自己的猜想与推测。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需巡视指导。

四、归纳整理,引导沟通讨论

在探究性教学中,这一环节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是归纳整理实验数据,相互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其形式也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学生个体发言,还可以是组内组员交流,而后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在根据实验计划展开实验探究后,学生会获得不同结论,亦或出现争议,这就需要共同讨论,相互补充,整合分析反馈与实验结果,从而完善实验探究,进而获得正确结论或规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起着指导与提示作用,指导学生对争议性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观点,并学会对比,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听取他人合理建议,从而改进实验计划。此外,在教学完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