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数学教学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学习引导

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学习引导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8762 浏览:340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强调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作为物理教师,都意识到物理教学离不开探究学习,都意识到学生的探究学习尤为重要,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惑和理由.如:探究活动中,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应该选择在哪里;这一内容应重点发展学生的哪些探究能力;怎样引导才算是恰当、充分;在探究教学中什么时间介入等.针对这些理由,本文以新课教学、实验研究和习题教学为例,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
1在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传统的新课教学方式一般是先复习已学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进行引入,然后直接给出新课的概念或定义,并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即传授式教学.这种教学,知识点的介绍花极少的时间,更多的是跳入“题海”,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技能”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弊大于利,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将学习的内容以理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根据物理现象得到一系列数据,分析归纳出共同点,然后得出概念,教师再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知识方面,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的规律到抽象的定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能力方面,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策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及创造性.
高一新教材必修Ⅰ《力的合成》,主要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传统的教法10分钟就能让绝大部分同学会解题,但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导致只会做“死”题,“死”做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围绕“探究”而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提出理由—猜想检测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交流合作—归纳总结.由生活实例让学生列举将水桶从地面拎至桌面的不同方式,虽然大家各有所想,但作用效果一致;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合力概念并提问:选择什么器材可以求合力,原理是什么?学生积极深思提出检测设、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同桌两人为一组,不考虑力的方 向);教师收集几组数据(分力F1、F2,合力F),和学生探讨三个数据间的关系(发现若F1、F2有一个夹角,则F在新课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理由,引导学生变换理由,进行发散,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通过反思,引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使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如在必修Ⅱ“功率”的教学中,设计如下一个让学生进行发散的理由,供学生探究.
跳绳比赛是一项较剧烈的运动,某同学质量为50 kg,他每分钟跳绳120次.检测定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接触时间是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3/5,运动过程中测得他的心跳每分钟140次,血压平均为3×104 Pa,已知心跳一次约输送10-4 m3血液.平时心脏正常工作的平均功率约为1.5 W,g取g=10 m/s2,问:①该同学腾空高度约为多大?②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多大?③他在跳绳时心脏的平均功率为平时的多少倍?
这道题的指导思想是向联系实际方向发展,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素质,它需要学生把实际理由转化为物理模型来寻求解决理由的策略.使学生在有效接受学习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方式,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不要认为习题课就是学生做题、教师讲题.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标是向学生灌输“格式化”的解题思路,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不会“变通”.其直接的后果是让学生只会解决或强行记住做过的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高中物理课程的广度、深度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及定理、定律理解的基础上,恰当的建立物理模型并解决理由.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不能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特别是一些学生遇到类似的模型时由于概念不清便会张冠李戴.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一方面取决于新课的教学,要讲细讲精,这个时间不能省;另一方面便是在习题课上,教师要跳进“题海”,学生要跳出“题海”,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交流与总结,让学生参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由“主体”转变为“主导”.
笔者在教学必修Ⅱ《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解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学习的引导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题的一般思路,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理由.教学策略上没有直接阐述解题的步骤,让学生对照条件、按照步骤解题.笔者尝试将学生探究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总结结论,培养学生发现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作为评价的角色.首先学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总结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条件是除重力或类似弹簧的弹力做功外没有其它力做功.引导学生体会判断的前提是受力分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自然会想到要受力分析必须要确定研究对象;如果上述两点都完成了(符合条件),接下来就是根据始末状态列方程,学生就自然发现方程中涉及重力势能,所以接下来这一步也非常重要: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零势能面.解题的过程都是学生总结出的,教师最后系统的评价总结.策略要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精心选择例题,不必在于难度,而一定要能体现解题的思路,让学生有所启发.案例1从高楼的窗户随意向外丢东西是很危险的.检测设某人从十层楼房的窗户以8 m/s的速度向外抛出一只烂苹果.①你能估算出苹果落地时的动能吗(阻力不计,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②苹果落地时的动能与苹果抛出时的初速度方向有关吗?
此案例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去感悟事件背后蕴藏着的科学知识,体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让学生体会解题的一般思路.接着再用过山车等事例,从生活中引发深思,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提高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为将来亲身参加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参与中发现知识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丰富的探究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深思的热情,学生在实验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方面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有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能从现象中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做”即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仍然没有摆脱“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注重“讲”和“演示”;学生照旧是“依葫芦画瓢”,就不会有深思和创新.
必修Ⅰ《超重和失重》章节,笔者在教学时用视频导入,让学生观看神州七号发射及宇航员在舱内的失重现象演示,使学生有一定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宇航员的生理感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实验体会几本书叠放在手中加速上升时手上的压力和书本重力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得到压力大于重力,即“视重”大于“实重”为超重现象;若加速度方向下,则“视重”小于“实重”即失重现象,同时介绍完全失重(视重为零).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例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学习的引导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笔者重点放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或自创实验说明超重和失重现象,体现探究的思想.同学们集思广益,列举了许多现象和实验,其中有些大大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同学乘电梯,启动或停止过程中会感到脚掌与地板之间的弹力发生变化;称体重时,迅速下蹲或上起时,秤的读数会发生变化;将拉钩码的弹簧换成细线,静止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拉力平衡重力,向上加速时细线突然断开;又如瓶静止时水从瓶底小孔流出,释放时,瓶自由落体,水不再流出.上面几个实验,笔者觉得很有新意,并在下节课作了演示:
再如,将书本的纸张交替叠放在一起置于桌面,由于静摩擦力两手用力很难将其分开;但放在空中,双手随书一起自由下落,很容易将其分开.
这种探究学习往往是比较成功的,教师在学生的兴趣中,让学生由“做”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本领.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做”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