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数学教学 >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20626 浏览:939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教学行为分析

镜头一:
数学自习课,学生无精打采地看例题、做习题,老师在批改作业。作业没做完,或者做得不好的同学将受到一定的惩罚。整个教室气氛低沉,让人窒息……
分析诊断:数学是讲求理解能力的一门学科,死记硬背根本解决不了理由,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加深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镜头二:
家长在家里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许多深思题都没有做。问孩子:这些深思题怎么没有做啊?孩子回答:老师说深思题比较难,不需要做。
分析诊断:数学是门深思性的学科。之所以造成学生对稍开放性的题目就主动放弃的局面,只体现出老师完全是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机械性的教学,没有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应策略略分析

1.实现对话,体现数学魅力

对话教学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教学理念。通过新型审美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1)师生对话。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阶段,正需要老师的引导。师生对话是教学中具有开放性的特殊交流方式。在学生成长阶段,走进学生的内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说几次“你真棒”,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深思,从而与学生互动,产生情感共鸣,推动思维发散。
(2)生生对话。同龄之间的交流,不管在哪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生对话必不可少。在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儿童自身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有自己的深思空间和自己的交际圈,从而激发学生深思,找到学习乐趣。因此,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的对话,能使学习充满形式美。
(3)生本对话。生本对话在数学课堂上体现为学生对一句话、一个例题、一幅图的理解与解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多是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应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观察主体图,发现理由并解决,让这个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发参与的过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理由,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此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以利于之后的教学。

2.挖掘对话话题,焕发课堂精彩

(1)巧用对比,在矛盾中对话。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了,是因为没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所谓“心求通而未达,口念欲而未能”。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呢?
如在教学有关“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比较出两种类型的不同,可以巧妙地出示两道类似的应用题:
①图书馆里有故事书328本,是科技书的8倍,科技书有多少本?
②图书馆里有故事书328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8倍,科技书有多少本?
同学们初次接触这两道题的时候,都用乘法计算,这时,教师不要立刻判断这种说法是错的,先让他们集体检验一下,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心里矛盾极了,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都是倍数的关系,但解答策略却不同呢?”由此引发了学生间一场小小的讨论和争辩,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因为,争论是最好的记忆策略。
(2)善用质疑,让课堂对话更显价值。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说过:教2×3=6的老师是合格的老师,教2×3=?的老师是好老师,而分析2×3=5这个错例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这句话说明: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理由意识,积极深思,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学音乐要有乐感,学语文要有语感,而学数学一定要有数感,数感的培养主要从口头训练开始。常言说得好,言为心声,让学生在对理由的质疑中对话吧。
(3)凸显关键词作用,使理由迎刃而解。某学生:“数学很简单呀,只要我看准了一些字眼,就会做了。”
对于镜头二中的现象,是因为学生对理由处理的灵活性欠缺。他们没能找到理由中的关键词,找不准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和题目文本中的“对话”,让学生主动发现题中的关键词句,如减少、增加、还剩、一共、比……多(少)、照这样计算等,使理由清晰化,简单化。
如: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条件),比南京长江大桥短5003米(条件),南京长江大桥长多少米(理由)?
根据第二个条件换算成:南京-5003=武汉→武汉+5003=南京。
关注到了关键词句,使学生更能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和题意关系,有效地激活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内化思路,镜头二中不会做的情况就会慢慢减少了。

三、“对话”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教师掌握实施“对话行为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就能让学生在对话行为有效性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形成一种师生权利和责任明确的对话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通过研究能在课堂内营造师生间基于一定责任下的充分、平等的氛围,使有效对话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成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载体。
(2)通过对“对话行为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能够在区域层面内将对话理论演变为对话教学的实践活动,使更多教师懂得实现“对话行为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
(3)从数学学科的“对话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出发,能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得以推广和应用。
四、总结
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对话课题研究规模的有限、研究案例的不足,研究时间的紧张等,只在数学课堂教学关键点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因此本课题只是阶段性结题,后面还有一些研究任务可以做,还可以进一步深思生生之间有效对话的相关要素有哪些,如何检测课堂的有效性等,这些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