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思想政治网 >谈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阻力和趋势

谈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阻力和趋势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18636 浏览:823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进行了30多年,但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而言依然相对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理由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后果?未来要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这些理由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文章着眼于论述阻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七种因素并逐一分析,最后简短展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阻力;;法制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始于对“”悲剧的反思, 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中国的领导之下,以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根据“自已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以保持传统体制的优势,改革其弊端。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和有关重要会议上,提出过许多政治体制改革的理念和想法,可是起作用的实质性举措却不多。但是相对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依然比较滞后,社会主义制度依的不成熟、不完善还很明显。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由,张爱军教授在其论著中总结了“政治体制改革缺少明确的战略步骤”、“政治体制改革战术不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缺少制衡机制”、“政治体制改革缺少民众的内在支持”、“知识分子的求新癣与超越癖自觉或不自觉地抽掉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性内容,从而使政治体制改革虚化”等九点理由。那么是什么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如此步履维艰呢?笔者把阻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因素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我国党和政府的关系使得改革缺乏外在监督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领导下的合作制,合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每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实现的,但是政协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政协中也有很多员。
我国是一个“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谈论我国的政治体制,不能无视政党体制,否则就不能理解中国政治。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学》中,在论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行政领导部门”时,谈论的是党的领导人和政治格局,而不是国务院。杨光斌在其专著《政治学导论》中提到,“是决策机关,政府是执行机关……的决策机制归口管理制度据定了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还是国务院,都要服从政治局的安排……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还是政府,都是在执行党的意志和政策……不仅我国的政治机制体现了‘议行合一’,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过程也典型的体现了这一原则。”
我国“党即政府”的现实虽比古代的“朕即国家”进步了许多,但是依然存在许多弊病,这会使得权利不受制衡与限制,而“极端的权力导致极端的腐败”,我国既没有在野党,也没有独立的立法与司法体系,使得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外在动力和应有的监督评估,改革往往空有理念与口号而很难有实际举措。因此,我国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修正党和政府的关系,实现党政分离,并使权利受到监督和制约,否则改革只会如同隔靴搔痒,事倍功半。

二、法律不健全,政策不连贯使得改革缺乏规划

显然,制度或体质要靠法律来维持,但是相比于西方的“法律治国”,我国更像是“政策治国”。我国政策层出不穷且经常变动,容易出现“人走政息”,政策不连贯、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格等现象。“政策治国”使得法制力量薄弱,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任意性较强,制度化程度低,且缺少制度上的纠错机制,容易出现个人崇拜现象,依然带有不少人治色彩。这是我国政改之路中一个重大的绊脚石,使得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缺乏规划,政治体制改革随意性较强,容易出运动性政治事件,如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和当代的所谓“重庆模式”。

三、技术专家型领导、娱乐明星式人大代表影响改革进程

我国目前还处于技术专家治国理政的阶段,并没有足够重视政治、行政和法律等的专业知识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技术专家型领导对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的重大作用有目共睹,但是我国决策层中缺少行政专家的参与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人大代表制度本是好的,但是许多时候更像是走形式,许多选举人根本不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就无端“被代表”。还有些人大代表,仅因为在别的行业做得比较出色,社会影响力较大就被选为代表,如演艺界人士、运动员等完全不懂政治甚至不关心政治的人。如某著名主持人在“代表”人民参与了人民代表大会后自豪地说“我从来不投反对票。”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政治文明进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效率与进程。应逐步转变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公务员系统,高层领导更要注重其知识结构,并且要完善人带代表选举机制。

四、表面和谐的局面粉饰了现存的体制缺陷

清华大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曾发布过一组数字:2009年,中国“维稳”开支高达5140亿元,这仅仅是计算了内保费,并未包括各种地方政府的“维稳”行为,而当年的军费开支是5321亿元。《财经》杂志刊登的《公共安全账单》一文中则披露了全国维稳开支的预算情况:2011年中国公共安全支出预算数为6244.21亿元。略高于国防支出预算的6011.56亿元。我国目前对维稳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维稳出发点本是好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再被扭曲,以至于现在的维稳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阻止居民,限制政治自由等行为。处于政治经济重要转型期的我国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如果不去积极应对解决而一味隐藏或是打压,早晚会纸包不住火而东窗事发,网络上经常可见网友借鲁迅先生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某一社会或政治理由进行评论。维稳的成果是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现象,但是矛盾的本质并没有变,现存的政治体制依然存在许多缺陷,依然亟须改革。

五、人民尚缺少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热情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政治生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与趋势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会意识,具体包括:共鸣的人格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纳税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等。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人治传统及被扭曲了的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远,文化传统中缺乏、自由、平等思想,没有公民意识传统,使得当今我国人民普遍缺少公民意识,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的意识甚至还有一部分“臣民”意识的残留。再加上经过粉饰和谐的新闻,政治尚不够透明,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显著较西方国家低,一般民众不了解决策是如何做出的,甚至也不太关心。人民缺少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热情使得执政者缺少了许多改革的外部动力,更加倾向于选择安于目前状况或做表面文章的改革。

六、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集者不希望改革

改革可能使既得利益者失去现有的权利与利益,他们害怕改革甚至阻碍改革,是潜在的变革阻碍者。政治体制改革牵扯 “既得利益者”往往并不仅仅是“一小撮人”,而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因为权力的不受约束就意味着利益链,利益链就意味着相关产业化,而产业化最终就是产业链条的不断运转,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能影响的阶层也就不仅仅是一方面了。而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困难跟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权力跟随政策的依赖性有着极大的关联。一旦有了新的政策取向,就有了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有了这样的契机,也就意味着可以下放的权力带来的利益链条非常之大。既得利益集团是许多有权势的人或组织,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并非是某几个高层领导人想改就能改的了得,朱镕基执政初期的豪情万丈和后期的黯然神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七、特殊的国情影响改革力度

我国人口多,民族多,底子薄,缺乏思想文化传统。“五四运动”后“德先生”也就是才被正式引入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建设素来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是和我国历史、文化、地理、民族等密切相关的。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也还是在社会主义范围之内的,可世界上社会主义立国的国家只有前苏联曾经辉煌过,最后还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使得我国缺少学习榜样,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以像四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我国对任何有可能转变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都十分警惕,因为搞不好会向前苏联的改革一样,使国家解体和失去执政权,甚至使社会主义体制破产。这使得我国的改革许多时候过于纠结 “姓资姓社”的理由,所以改革还是渐进式的。
况且,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不少历史遗留理由,使得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变得有些积重难返,渐进式的改革确实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以至于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现行的体制是“不破不立”。
温家宝曾谈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主要的理由“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最主要要解决什么理由呢?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就是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就是要有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发挥独立精神和创造思维,就是要使人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这应该是和自由的主要内涵。”
随着教育的逐步普及,我国公民民智不断成熟,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增强;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政府议程设置;政治体制中深层次的矛盾会不断暴露并被人认识到;国际舆论影响及西方政治文明的吸引等诸多因素会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推动我国政治体制不断改革并朝向世界政治文明主流方向发展。
虽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诸多阻力,但是改革的趋势势不可挡。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人民的呼唤与时代的要求,对改革的呼声主要体现在和法制上,和法制的不断完善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做到这一点,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这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政治所必须的,我们应该朝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04-9-15.
[2] 黄卫平,陈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目前状况及其成因浅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8(2).
[3] 张爱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J].探索与争鸣, 2010(9).
[4]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与趋势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三版.
[5] .国家视角下维稳成本与收益分析[J].改革与发展, 2012,2.
[6] 姚怀喜.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公民意识塑造[J].法制与社会,2009(5).
[7] 凤凰网.温家宝在美谈政治体制改革最主要理由[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wenjiabao65lianda/content-2/detail_2010_09/23/2612246_0.shtml,2010-09-23.
[8] 人民网强国论坛[EB/OL].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08031111,2011-03-16.
[9]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第三版.
[10] 张涛.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8(4).
作者简介:金园春(1987.10- ),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大众体育管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