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双语教学 >试谈多媒体教学创作和学生操作、创新互动

试谈多媒体教学创作和学生操作、创新互动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6413 浏览:200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应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被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
【关键词】激活;碰撞;共鸣;互动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把大量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也可以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图片、动画、影片和实践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创作成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亲临其景、身在其中的感觉。把抽象性、科学性较强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创作场境 变难为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课本抽象性、科学性较强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声光俱呈、动静有致的课件。让学生从枯燥无味课本解放出来,进入富有动感、抑扬顿挫、交互性强的影片中体会知识的奥秘……。
如:《年、月、日的认识》的教学,“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科学性、知识性比较强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课件创作,把抽象性、科学性、知识性比较强的知识,变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可视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动感的形声知识。如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地球从A点转到B点刚好365天,是1个平年。
地球从B点转到A点要5小时48分46秒,1个平年是365天,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每过4年差不多就多出1天,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是闰年,可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准确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算做大约是365天6小时,实际上没有6小时,这样长年累月下去,造成的误差可就大了,怎样解决这个理由呢?
科学家们就这徉决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不是闰年,1900÷400(有余数),而2000年是闰年,2000÷400(没有余数)。
通过这段影片科学分析、交互分解显示每一画面和言简意赅解说,以及动感太空背景的衬托,让学生感受到太空的神秘,认识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年、月、日)是很多科学家用一生的时间传过来的,认识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宝贵知识来之不易,认识到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自转、旋转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学习知识,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知识求知欲和创新动机。

二、学生操作实践探索与影片碰撞互动解决理由

在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一课,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小棒和橡皮泥)搭成一个正方体。于是同学们就纷纷动手搭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理由就出现了,有的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有的小组搭出的正方体不像样,有的小组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抓住这一机遇,向学生出示正方体搭建的全过程课件影片。通过影片中具体分解操作和解说,同学们边观察,边你一言,我一语,或自言自语与影片互动起来,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深思、碰撞、共鸣……。让学生领悟到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的内在联系和特征,同时也在反馈刚才搭不成正方体的理由,原来搭不成正方体小组的小棒只有11根;搭得不够“漂亮”的小组虽然有12根小棒,但是这12根小棒的长短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理解、概括正方体的特征,在玩中学到了数学知识,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是相等的。
理由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有一定深度的理由,才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上述教学环节中提出“为什么有些小组搭的正方体不够漂亮呢?”这个理由就问到了点子上,让学生带着理由去观察、去深思、去探索、去解决理由。并应用多媒体对立方体分解搭成的三维转动交互显多媒体教学创作与学生的操作、创新互动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示,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共鸣、互动……。学生探索、解决理由便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就得出“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结论。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供了动力。

三、呈现过程 激活联想 发展思维

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时期,儿童赋有天性对各种新生事物产生好奇。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设置动感悬念。激活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开拓学生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成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圆面积)然后老师激活学生展开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来计算圆的面积?这时,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接着,学生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实践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想象、思维与创新也跟着互动、沸腾。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求知和创新意识。
这一过程,学生尝到了独立深思的乐趣,学生沉尽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老师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就此设疑:“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策略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最易推导?”老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这时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策略,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策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主体操作、探索、联想、思维、创新得到碰撞、共鸣、互动与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推动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意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理由。
参考文献
[1] 刘艳红.加强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10).
[2] 张策.《shopping》多媒体教学创新设计[J].教育科研论坛,2006,(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