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双语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读出”人文味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读出”人文味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6844 浏览:228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这是我通过今年语文科的“国培”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来的一篇文章。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语文教学有了这个“抓手”,原本复杂的教学过程就变得比较简单了。所以,我从阅读文本、人物探究、词句赏析、主题探究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读出”人文味,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出 人文味
阅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影响:人们在阅读中,既获取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从读物中汲取精神养料,接受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叶老在一封谈语文教学的信中说:“老师能引导学生裨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叶老之所以用“其功至伟”这个极有分量的词语,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本人在“国培”学习中,有幸听到了钱梦龙老师的讲座,名为《语文课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培训,回头以前的语文课堂。大多是老师“满堂灌”,在课堂上硬塞给学生一些不理解或者是似懂非懂的东西。并总发牢骚:“都讲过了,为什么就是不懂?”根源在哪?我们反思过了没有?其实,学生们都没有用心去读,去品味,去感悟,你硬塞给他们,他们不能也不会消化,这“懂”从何谈起?
有实践才有发言权 ,我的课堂实践证明:语文课的人文思想因素不是教师刻意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自己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虽然这成效还不算是很成熟,但是已渐渐浮出水面。下面从我教学《老王》的教学实录来印证以上观点,谈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读出”人文味。

一、从朗读文本入手

每讲授一篇课文,我并不是急匆匆地去“讲”文章,而是给时间学生反反复复地朗读,或朗诵,或默读,或圈点,直到确实“读”出点味儿,才开始教授课文。通过朗读、提问、讨论交流、再提问、点拨等手段,同学们能纷纷发表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总结出:同学们观察的角度不同,回答的信息虽各不相同,但十分在理。至少是他们通过用心品读文本才回答的。与以往教学相比,以往几乎是我们教师统揽了整个课堂表演的舞台,一点施展的空间都不让给学生,想想甚是惭愧。接着,我对同学们的出色表现作了表扬。

二、从人物探究中“读出”人文味

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教授人物的课文时,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读出”人文味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总是很仓促地向学生提问,课文里的某某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三两分钟就全盘地告诉学生,虽然授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很详细,可学生的收获甚微。根源何在?实际上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的执教者。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如何从品读文本中来分析人物,那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课堂上,我结合板书,整合信息,首先提问: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足时间学生看书,他们有的拿笔在书上画画、写写,有的嘴里不停地说说。接着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众说纷纭,有学生说老王是个身份、地位都很低的人。有学生说老王免费送冰、送鸡蛋给我可以看出老王是个很善良的人。学生能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由此看出他们已用心去阅读了。

三、从词句赏析交流“读”出人文味

课堂上,只要教师注意 “导”的方向,从重点词句里面同样能“读”出人文味。从上面学生的回答,评价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教师作出提问:“你是从这一段中那些句子或那个词语看出的?”这时全班学生都集中到这一段,给时间学生品读,同时强调学生在旁边做批注。这样,慢慢引导、渗透到学生的头脑里。在赏析重点词句方面,我也不是有意识地指出某一个句子,就问学生“这个句子好在哪里?或问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怎样?我都没有很生硬地强加给学生什么,而是顺着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引导罢了。所以,我觉得,自己所带的班级在课外阅读这一块能取得高分,这跟我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有很大关系。只要我们教师的“导”摆好了,一切教学目标皆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

四、从主题探究“读出”人文味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主题,那么我们执教者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主体呢?是不是就直接说出来或者是写出来给学生呢?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理由。我先是提问学生“老王是个怎样的人?”有学生说“老王是个弱者。”师接着问“既然我们都知道老王是个弱者,文中的‘我’又是怎样对待老王的呢?”先让学生看书,接着让学生举手作答。有学生说“文中的‘我’并没有小看老王,反而对他很好。”再让学生画出“我回到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水。”师问“同学们从这一句话里,读出了什么?”有的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了文中的‘我’没有小看老王”;“文中的‘我’很关心弱者老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接连不断说出:我们应该多点关爱弱者;我们应该多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学习本文的目的所在。只要我们多点关心那些弱者,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老王是一个弱者”这个理由,是关系到文章主题的理由,因此解决这个理由的过程正是一个“学会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刻意“灌输”什么人文思想因素,但随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入和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关爱弱者”的感情,自然潜移默化地融进了学生的心灵。可见语文的人文思想教育,不是老师刻意“灌输进去”,而是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
写到这,我想起了徐燕云老师在点评一节公开课时说过的一句话,“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灵魂所在,我们授课时一定要围绕着这个灵魂展开”。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一直铭记着。是的,如果我们在授课时都偏离了课文的灵魂了,那我们上课作用何在?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入和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感情,都自然潜移默化地融进了学生的心灵。可见语文课的人文思想教育,是学生自己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得不错。我会沿着钱梦龙老师说的要抓住了“教会阅读”这个“抓手”,只要我导好这个“抓手”,语文课的人文思想因素
就会浮出水面。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还用担心吗?
【参考文献】
[1]钱梦龙. 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