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流行病”要不得

语文教学“流行病”要不得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5191 浏览:180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仿跟风的“流行病”较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中发现的“流行病”,不能任其发展,坚决杜绝。用教育者的人文情怀、知性理性打造真实的、高效的、快乐的课堂,还课堂教学于本真!
关键词:流行病;语文;模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兴盛繁荣,决定一个民族的前途未来。教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事实上,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习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理由,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
革,在教学实践中涌现了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好的教学典型。就目前各种教育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的不良现象。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课堂就渐渐出现了模仿式的“跟风”现象。于是教学的“流行病”也越来越多,“流行病”侵袭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病态频出。
“启发式”教学是与“注入式”对立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实践风风火火,令人欣喜。尤其是当前教育从“应试”向“素质”转轨的时期,“启发式”教学更显示出其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思想和策略上的保障。可是有些教师却不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含义,以为启发就是提问,一改过去的“满堂灌”,成了“满堂问”,一堂课提了几十个理由。据有关调查,有些课堂上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深思5秒钟以内回答的理由竟然占理由总数的98%。5秒钟回答理由,只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学生日常积累的表面,根本无法推动学生真正的深思,当然学习动机也得不到长时间的维持。这种一问一答的牵引“流行病”很常见。一位教师在本校公开课上,一堂课竟然问了将近四十个理由。教学环节模糊,三维目标虚无。理由繁琐无效,没有起到启发的
作用。
既然理由多了不好,有些教师干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任凭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不置可否;学生理解偏颇,教师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地位尽失语文教学的“流行病”要不得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这种矫枉过正,矫正过枉的“流行病”也不乏少数,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要不得。
此外,还有多媒体综合症这种“流行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优化作用。不容忽视的是,多媒体技术泛滥也成了课堂教学身上的一大病灶。例如,一些语文课,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背景,教师把电影、视频搬进了课堂。长则七八分钟,短则二三分钟。学生先是对播放的内容新鲜好奇,观看的目的不知忘到哪里去了。然后就是还停留在回味或者是猜想中,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刚刚接触课件辅助教学时,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现在许多教学中依然有此弊病:课件中不该出现的动态、响声过多,制作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课本闲置,一句话、一段话、一篇课文所有活动都看大屏幕上的课件等等。一堂课课件的使用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哪里还有语文的原味儿,简直是计算机技术展示课。这种“流行病”要坚决除之。
教育有教育自身的规律,有其科学性和严谨性。赫尔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流行是好的,那么流行性感冒呢?”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应有理性的思维,盲目效仿只能是徒增东施效颦的丑态、邯郸学步的失去自我罢了。教学改革不是历史,当然更不是沙漠建楼。用教育者的人文情怀、知性理性打造真实的、高效的、快乐的课堂吧,还课堂教学于本真!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三小学)
?誗编辑 潘 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