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识字教学 >试议语文教学“读”领

试议语文教学“读”领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27536 浏览:1290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掌握语文知识。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文章内容,就应当给学生留有极大的时间去阅读,以此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然而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为了取得高分学生很少有时间朗读,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朗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近十几年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初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初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初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如果把这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初读中感知,要有“质量”

在教学中,我一般都采取“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读讲结合”的策略进行教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节省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深思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作用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是老师强语文教学“读”领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加给学生的感悟。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深思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指导者”。使语文课真正走进新课程。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绝妙”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深思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悟情”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如教学《二泉映月》中描写《二泉映月》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二泉映月》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阿炳在寒冷的冬夜破烂的茅草屋内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阿炳的创作的灵感和对黑暗势力的不满,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凄美的令人感伤的《二泉映月》,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推动感情。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二泉映月》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水到渠成了,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阿炳的情感世界。
痛快抒发。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当学生对课文《二泉映月》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阿炳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阿炳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对这个社会的不满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真正的高效实效,也能更上一层楼。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