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图书采访 >中医图书分类重要性

中医图书分类重要性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25090 浏览:1178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的中医宝库是世界的文化和医学遗产,它的图书种类繁多,因此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图书科学分类,而中医图书的分类则受中医书籍自身命名的限制,这将会制约中医图书的科学分类,使中医图书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图书分类 重要性 图书利用

一、中医图书分类的重要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对图书检索的要求更高,方便、快捷、准确地查找图书无疑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这个理由在中医学同样存在,在信息化时代中医图书是否真正有效地被广泛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处理是否能满足中医研究的需要。图书分类是目录学中的重要理由,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理由解决好,就能很方便地向读者宣传图书并帮助其更有效地选择图书,因为分类能够表明该书的归属和性质,读者正是根据图书检索来了解某一特定学科的性质、纲要和主要理由以及某一特定的理由在特定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而更多的研究者正是通过分类后的图书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在众多理由中分类理由又是中医学比较难解决的。我们给图书分类一般来说有两种策略:分析图书内容以确定它属于哪门科学、用途和决定图书的类目——根据其内容性质决定它应属哪一大类。而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可归纳为四种,即已知书名而找书、询求特定著者的著作、查询特定学科有何书,查询特定理由或著作。对于前两种需求是较容易做到的,而后两种要求对图书分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中医图书分类的难度也正在于此。因此,图书分类理由直接关系这样一个理由:分类后的图书是否能被相关读者充分利用,是否能方便查到。因此,分类理由是能否充分利用图书的关键一环。而如何分得准、分得细则不单单决定于分类者的修养和水平,更重要的还在于图书本身的理由(包括书名)。书名是否能直接有效地反映图书的性质、内容、宗旨,直接影响到图书分类。一般来说,书名是表现作者的观点、主张,标示该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的,这样的书名在编目时就会被编排到合理的目类中,该书的利用率也会相对高很多。然而许多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则很难单纯地或简单地从书名上将其划入哪一类书目中。因为这些书名并不是很鲜明突出地表明该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这就给图书编目造成了不应有的困难,也影响了读者对这些书的认识和利用,无形中降低了该书的利用价值和作用。

二、中医图书分类的局限性

中医著作的分类理由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图书目录《七略》中就有了雏形,刘歆在《七略》中将医书设为专类“方技略”,并具体分为医经、经方、房中和神仙四类。到南宋时,著名目录学家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将医书分为二十六类,这是中国古代各类目录中对医书分类最多的一次。虽然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中医也曾有十三科之分,但实际上图书分类的理由并没有真正地解决好。目录学的根本任务是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在信息化的时代这项任务更是关系到中医图书是否能被有效利用的理由。所以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只有被科学地分类,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刘歆《七略》中的四种分类法只是简单的划分,因为当时图书总量是有限的,而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这种划分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所以应该有一种与之适应的科学分类法,但在现实中这一点又是很难做到的。在众多因素中一个制约因素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将某一图书简单地归入某一类,况且有些图书单从书名上我们很难知晓它的性质和内容,因此必须花一番功夫,作一番深入研究和考订才可能将许多中医图书科学地分好类。总的看来,我们认为中医图书分类难可归纳为两方面的理由,其一是在一部专著中涉及了许多中医分科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分类非常的困难。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源证候学专著,它以内科为主,但又包括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内容;虞抟《医学正传》论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病百余种;王纶《明医杂著》论述多科内容;龚廷贤《寿世保元》各科证治的论述以外,还具有老年病学的内容。第二方面的理由是很多中医著作我们很难从书名中看出该书的主要内容。如李仲南《永类钤方》和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是都是伤科专著,而《卫济宝书》则是论述各种癌、痈、疽、痼、瘭等的不同治法,但从书名看我们无法将这几部著作的内容区别开来;南齐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是中医首部外科专书,我们从书名无法断定其内容,沈之问的《解围元薮》仅从字面看也很难确定其是麻风专书,倪维德的《原机启微》和傅仁宗的《审视瑶函》,我们都很难从书名推断其内容,而实质上它们却都是眼科专著,郑宏纲的《重楼玉钥》为喉科专著,我们似乎也无法将其与一部文学作品相区别。这些书名虽然一眼看不出内容,却包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从中得到熏陶和启迪,这与中医体系的文化特点是分不开的,但因此而导致的分类难也是客观存在的,由此造成的不便也是不容忽视的,若不给予特别关注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就会影响学习和科研。

三、中医图书分类的文化因素

中医书名与内容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使得中医图书分类的标准的确立更为不易。“分类”就是要把相同的东西归到一类,把不同的东西根据彼此相互的关系,联成一个系统,图书分类也是如此,既可以从内容上分,又可以从形式上分,而就中医图书的现实情况而言,从内容着手进行分类似乎更切实可行一些。因为中医虽然早就有十三科之分,但理论上如此,临床实践中分科并不十分严格,因而在著书时必定将这种不严格的分科状况反映在其中,这也是无法否认的现实。但在图书分类时则应该细分归类,否则毫无疑问地会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不利影响。因为中医学发展到今天,更细更具体的学习和研究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将中医图书(尤其是古代的)详细准确地分类,就会为学习和科研提供便利有效的条件,不会因散在的内容得不到检索和利用而影响科研的成效。其实,追述历史,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中医图书这种分类法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密不可的。因为传统中医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必定按照传统文化的分类方式分类。而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按照经史子集这样一个大类来给我们众多的书籍分类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样一个分类模式分类的。而我们的中医学在我们传统的分类中是属于子部的。在《四库全书》子部下医家与其它诸子百家并列,共收中医典籍97部,上自中医经典著作《》,下至清代医家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与其它著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中医经典的时候,还是在查找一方一药的时候,都是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去看待它的归属。相比之下,现代医学著作的分类是非常鲜明的,它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因而相关文献的查找是方便快捷的。应该看到,中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书籍应该按照科学的分类法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清晰地划分小类,便于查找和利用。在中医学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理论,还有众多的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剂,由于书名的表述使得对这些记载的查找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因此
而湮灭不闻。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得重复发明重复劳动的现象屡屡发生,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速度。因此,对这些传统中医学著作的研究整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做出一些新型的索引,对中医著作重新分类,把每一部书涉及的内容分条排列,再把每一个领域涉及的著作分条索引,就有可能有一番新的面貌。在这种全新的分类过程中,可能有巨大的工作量,但是经过这番清理,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家底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认识。因为那样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某一个具体理由在几千年的研究过程和实践结果,以此为基础,就会节省相当多的时间和过程,并且已往的临床实践是传统中医学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目前,中医学在国际国内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充分发挥中医学的优势,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传统中医学的既有成果加以解读,这是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而在这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一过程中传统中医文献是我们研究工作的基础,需要我们科学地加以利用,而传统分类造成的阻碍直接影响了科学研究的进程。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传统分类法束缚下的文献解放出来,将会对中医学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使中医学的现代解读摆脱不利因素,更加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不可否认,这种为传统中医典籍重新分类的策略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它的可行性是怎样的也有待论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中医图书的分类限制了医学理论和成果的利用,需要用更科学合理的策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参考文献
[1] 王伟主编.医药信息管理基础[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
[2] 常存库主编.中国医学史[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