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图书馆管理 >有关于2003年~2012年我国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计量

有关于2003年~2012年我国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计量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22374 浏览:971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开展了对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发表了许多有关的研究论文。为了解该领域近十年来研究的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笔者采用文献统计学分析策略,对2003年~2012年国内发表的关于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方面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通过剖析年度增长的规律、作者、机构的分布等,为今后我国对该领域研究提供相关信息的参考和倡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策略

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为数据来源,主题为检索项,检索年限为2003年~2012年,应用模糊匹配,以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和图书、档案、情报管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377篇论文。通过筛选,剔除重复及与主题关联不大的文章124篇,最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论文共253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策略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来描述或揭示文献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研究目的。

2 文献统计与分析

2.1 年度增长情况的分布。笔者通过对2003年~2012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见表1),可以看出,2003年~2007年这期间文献的数量是稳中增长的,每年大体上都是以2%的速度在增长。2008年~2010年间发文的数量趋于平缓且有下降趋势。而到2012年却出现了回升的态势,年发文量达到37篇,占总发文量的近15%,达到10年间发文的顶峰期。这符合苏联科学家弗·纳里莫夫提出的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可见国内的这一领域正处于发展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正在稳定增长和发展中。
表1 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论文年代分布表
2.2论文期刊的分布。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利于对该领域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因此,通过对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的统计,可以进一步推动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本文所统计的253篇论文分别发表在139种期刊上。载文量在3篇以上的期刊发文情况见表2。
表2 登载论文3篇以上的期刊分布表
注:此处标*为图书档案情报类核心期刊
从表2统计数据来看,载文量在3篇以上的期刊种类为20,载论文数为114篇,占论文总篇数的45.06%。发文量居于前三位的是档案类核心期刊《兰台世界》29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0篇、《档案学建设》8篇,占论文总篇数的18.58%。可见这三种期刊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对一体化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从对109种期刊按档案类、图书情报类、教育学报类进行统计看,档案类期刊发文量最高96篇,占总发文量的37.95%,其次,是综合期刊、教育学报和图书情报期刊。可见一体化研究论文高度集中于档案类期刊,它是该领域理论实践探讨交流的主要阵地。而图书情报类刊物发文量较低,只有32篇,占总发文量的12.65%。这说明图书情报类刊物对一体化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在该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应该引起图书情报类业界人士的反思。
2.3 论文作者的情况。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科研工作者,而其研究的主要成果表现为研究论文的多少,著者与论文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科研工作者的著述特征。为了便于分析,本文按第一作者统计,253篇论文涉及第一作者236人,其中只发表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人数为223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94%。单个作者发文量最高为4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杰出科学家中最低产与最高产科学家所撰写的论文数的关系为“m≌0.749(nmax)1/2”。发表论文数为m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其中“nmax”是指该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可以计算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应为“m=0.749(4)1/2≌1.5”篇以上(见表3)。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仅13人,占总发文量的4.02%。据统计,对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研究的作者总数是323人。根据普赖斯定律,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计算出高产作者为“√323≌18”,即前18位作者才能称为高产作者。由此可见,对该领域的研究上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一定数量的、高产的研究群体,没有进行系统性、连续性、深入性的研究。
表3 发表2篇以上作者分布表(注:发文1篇的作者223人)
2.4 作者所属机构的情况。笔者对全部论文第一作者的机构进行统计(见表4),高校图书馆发文量88篇,占总发文量的34.78%,居于首位;高校院系发文量81篇,占总发文量的32.01%。而发文量偏低的是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发文量分别是7篇和3篇,占总发文量的2.76%和1.18%。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校是研究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论文的主要阵地,在研究该领域上占据着雄厚的实力。这得益于他们享有充足的资源优势和资源共享的理念。而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研究成果比较少,说明这两个部门对该领域研究比较薄弱,信息开放意识不强,需要引起重视。
表4 各类机构及第一作者发文数量统计
2.5 论文主题分布情况。笔者通过对253篇论文内容浏览,按主题的侧重点不同粗略地分为基础理论、一体化的探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怎么写作与利用、系统功能建设、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七个方面。通过统计与分析,发现我国对该领域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基础理论研究和对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理由、策略、路径方面的探讨发文量最多。从表5看,这两方面的论文居于首位共115篇,占总发文量的45.45%,几乎达到总数的1/2。这说明自从1985年,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颁布《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中,以正式文件提出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中面对着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的前景,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北京大学周文骏教授提出的“文献交流理论”;还有周庆山教授在《基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整合构建的文献交流思想述略》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文献交流理论对档2003年~2012年我国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论文的计量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案、图书、情报管理互鉴的指导作用。而更多的研究者从实施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构建模式等角度进行探讨,呼吁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网络技术平台和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一体化的进程。但也存在重复性,表面特征的一般论述较多,缺乏新颖、深层次的研究。(2)从信息化建设、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怎么写作与利用三方面研究的论文数量来看,比较均衡,共109篇,占总篇数的43.08%。从分析主题内容看,大部分研究者集中在高校。据统计,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共发文9篇。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科教育模式趋向融合,目前大部分高校信息管理学科教学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在信息管理、资源整合一体化背景下,整体优势会更加凸显,才会发挥“1+1+1>3”的更大效能。另一方面,是满足科研建设需求,科研课题研究对信息资源需求更加多样化、系统化和集成化,只有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才能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怎么写作。
(3)发文量较少的是系统的功能建设和实践研究方面。发文篇数为25篇,占总篇数的9.88%。这说明大部分学者重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忽略一体化实现需要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应用网络技术,建构统一标准的网络数据库和信息检索怎么写作平台,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以后要加大该领域研究力度。实践研究方面论文偏少跟我国真正实施一体化“雷声大雨点小”有关。天津泰达图书馆是我国第一个实行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的文化机构,开文献信息高度综合一体化管理先河。随后,也有一些企业和高校图书馆尝试三者一体化管理,但数量很少,仍然有很多阻力和制约,需要更多研究者借助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切实可行方案,促使一体化早日普遍实现。
表5 论文主题分布表(注:各主题之间有一定的交叉)
3 结语
通过对2003年~2012年我国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研究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3.1 研究作者发展不均衡。70%的作者来自高校,是研究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的集中地和主力军。而公共文化怎么写作机构的图书馆、档案馆和信息部门研究者偏少,这跟三个部门长期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有关。今后要加强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互相配合,让更多的信息管理者参与一体化的研究。
3.2 缺乏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体。我国在该领域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国家和有关研究部门高度重视,加大科研基金支持力度,通过各种专题研讨、学术会议等推动三部门合作沟通与交流。
3.3 重理论轻实践。重复性理论探讨过多,缺乏创新,对该领域研究还停留在表征研究上,对其本质属性研究还不到位,相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由于国内实行三者一体化管理的实践较少,有个别高校开展了一体化的实践活动,没有进一步归纳总2003年~2012年我国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论文的计量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结,也就没能提出三者一体化的范例,供更多高校参考和推广,无法在社会上形成“骨牌”效应。
(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来稿日期:2013-12-2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