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图书馆建筑学 >国内外科学博客进展和趋势

国内外科学博客进展和趋势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10460 浏览:437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首先对科学博客的概念、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应用进行系统性阐述。其次,调研国内外科学博客研究的代表性文章,着重分析针对科学博客的研究角度和理论方法。最后,结合科学博客实际应用情况,系统分析科学博客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博客科学博客学术博客研究进展语义化博客
[分类号]G250
1 引言
科学博客的概念,目前学术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udooo.com

界尚无权威公认的看法。国外学者对科学博客典型的定义有“科学家(或科学工作者)撰写的与科学知识相关的网络日志”,也有人认为“科学博客是一种最新的工具,科学家借助这个平台,与同行及公众进行信息的交流”。本文所研究的科学博客指由科学研究人员及科普工作者撰写,内容与科学知识相关,为了与公众进行科学知识交流的个人网络日志。其中科学博客的作者包括科学家、科学研究人员、科普作家、科学记者、科学编辑、专栏记者等;此外,研究机构、研究团队、研究项目、科技期刊等,也都利用博客这个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和交流其研究进展、专家论点及科普宣传等。科学博客的出现成为科学交流的最新挑战,传统科学传媒(如期刊、报纸、专著等)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渐呈下降趋势。科学博客使科学信息的传递较传统方式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即时化。《自然》杂志高级记者杰夫·布伦菲尔提出质疑:后者能否取代前者?
2 研究背景
博客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迅速的新应用之一,也是即时信息中最为活跃的一类资源。在科学界,学者们纷纷开设自己的博客,用于发表研究进展、最新思想、研究成果等内容,同时也引起同行和其他学科研究者及公众的交流探讨,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便利的网上非正式科研交流渠道。科学博客的发展及流行也引发了不同领域学者的思考,出现许多针对科学博客本身及博客内部结构和特征的研究,人们开始探讨科学博客及博客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模式。
本文研究以文献调研为主,并以成熟科学博客网站调研为辅。首先从ISI Web of Knowledge及GoogleScholar中搜索“science blog”和“science blogng”,得到文章50余篇,对符合要求的文献逐个分析;其次,在CNKI上搜索并筛选出主题为“科学博客”的文章共13篇。从整体数量上看,对科学博客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究其原因:首先,科学博客是博客的子领域,许多研究没有具体区分博客类型,而直接将博客作为研究对象;其次,作为Web 2.0新技术下的新型传播形式,无论从概念还是传播机制、模式、特征、过程等方面,科学博客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待开发阶段。科学博客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定论,分类也较为模糊,虽已有文献涉及但尚未统一。“科学博客”、“科普博客”、“科技博客”、“学术博客”处于混用状态。
3 国外科学博客研究

3.1 国外科学博客发展现状

目前科学博客群在国外已形成一股在线科学群体力量。国外学者认为“博客和科研机构可以结合起来,通过直接、开放的交流,来实现提升全球科学对话质量和范围的目标。对科学而言,这是全民协作相互依赖的合作。科学博客在国外的出现增进了研究者的学术交流,科研机构也利用科学博客来促进科学合作,增强公众影响力。
国外已有成熟的案例。比如:在美国,已建立科学博客门户ScienceBlogs,将博客资源分为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环境科学等11大类。作为科学类学术期刊的代表,Nature网站也建立了科学博客栏目。此外,NASA也建设了属于自己的科学博客门户,是机构科学博客的代表。斯坦福大学拥有一个博客地址目录。其中包括了教职员、学生以及校友的150多个博客的链接。在新西兰,也有同样的科学博客门户网站Sciblogst,划分为科学、农业、科技等7大类。

3.2 国外对科学博客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调研,国外对科学博客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4方面:
3.

2.1 科学博客的科学价值

·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具有价值,即科学知识不再只依靠传统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可以双向互动的科学博客是一条新的传播途径。L.Bonetta称科学工作者可以利用科学博客传播他人观点或直接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想法。A.G.Pereira等指出在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研究人员主张非专家的参与,不同科学领域间的互动能积极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博客便提供这样一个简捷的交流平台。V.Sublet等采用随机抽样法对75位读者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重点评估某一时间段内NIOSH科学博客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价值。结果表明:科学博客作为一种双向的对话渠道,能够有效促进科学信息的传递。
·对科学博客内容的跟踪、计量、挖掘具有科学发现价值。D.Torres-Salinas等以2006年11月至2009年6月为时间段,对博客在图书馆及信息科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博客成活率、发布文章数量及链接相关度等指标来进行研究。结论显示个人和企业博客已不再是博客主流,科学博客受到更多关注。L.VauaJl和J.You认为网站超链分析已成为网络计量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他们提出一个新的网络信息计量概念,基于网络共词分析博客间的引用、合作等。数据证实科学博客比搜索引擎能更好地发现学科前沿、科研合作关系、交叉学科隐性信息等。学术博客是科学博客的分支或另一种说法,Zhao Xuegin通过对学术博客的分析来揭示学术博客间的知识转移现象。
3.2.2 科学家对科学博客的使用 S.K.Sethi早在2007年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放射医学信息,其搜索结果中就包括博文624篇、网络日志8条和博客4个。由此可见,博客已成为放射医学信息传递的手段之一。究其原因,放射医学主要研究放射图像,而博客支持多媒体化呈现,科学工作者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S.K.Sethi将每天的日常工作发布在博客上,有3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千上万的患者、同事和许多感兴趣的学生关注该博客。S.K.Sethi认为科学博客将作为新的简单的信息传播平台,促进放射学信息的交流。科学家在使用科学博客的同时也迎来挑战。人人皆可发布自己的想法,发布内容正确与否值得担忧。A.Ashlin等强调科学博客中科学信息的准确表述非常重要。目前大约40万个科学博客讨论环境及自然保护相关问题,很难准确评估这些博文中科学信息的质量。如今,大众常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取科学信息,如果科学家忽视网络这个平台,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倡导科学家积极参与科学博客的构建。
3.2.3 科学博客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A.Cabezas.Clayijo等提出,利用科学博客,科学工作者可以广泛参与网络信息交流,促进科学发展;开放的平台能够加快科学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联系。A.O.Wetmore等表示互动、开放的交流也可以培育一个拥有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的社会。
A.B.SE等在改善生化教学的研究中提出主动学习、基于问题学习的重要性。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更实际且更有趣的方法来让学生将学到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由于网络具有普及性等优势,A.B.SE选择博客作为活动渠道之一。结果显示,采用非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评论功能与科学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优化学习、开放学习、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得到肯定。A.L.Luehmann和J.Frink倡导共同协作、共同建构科学研究。学校需要培养一种将不同思维融合在一起的课堂文化,要求教师采用新的工具辅助教学,提倡教师创建课堂博客,或推荐专业的科学博客供学生接触科学前沿。
3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2.4 科学博客关注的话题 G.Walejko和T.Ksi—azek认为数字媒体进入门槛较低,规范、准确的科学博客内容能够克服科学信息参差不齐的现象,可与传统科学交流相竞争。该项研究分析、讨论两个不同的主题:全球变暖和智能化设计,时间选择2004年到2007年,两个主题覆盖的科学博客共41个。结果表明,科学博客常链接传统新闻媒体发布的文章,也有学术和机构来源的信息。科学博客将科学信息与传统文献挂钩的做法,扩大了科学知识的传播范围,确保了信息的正确性,增加了科学信息的利用率。
4 国内研究情况

4.1 国内科学博客发展情况

国内科学博客的大规模出现始于2007年科学网博客频道的开通。迄今为止,该博客网站已囊括海内外的中国科研人员5500余位,其中不乏众多科学界名家,如饶毅、何柞庥等,博文多以讨论工作领域及所学专业领域的话题为主。由于博主身份的特殊性引来公众的关注。中国科学网网站中科学博客按学科划分为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化学科学等8类。在图书情报界,落户新浪的图林博客圈也受到业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也成为专题领域科学博客群的代表。另外,国内的另一科学博客门户——科学松鼠会汇集了众多青年科研工作者,它将学科分为化学、医学、天文等11个大类。

4.2 国内科学博客理论研究情况

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对科学博客的研究主要从传播学角度来探讨科学博客对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及科学博客对学术的影响。比如《传播学视野下科学博客研究》、《科学博客——一股不可忽视的科学传播新力量》、《科学博客:能否取代传统科学媒体?》等均是从传播学意义的角度来研究。
国内另一类研究重点是对“学术博客”的研究,笔者在CNKI检索“学术博客”,得到结果24篇,研究范围扩展到知识创新转移、基于Web 3.0的建设、协同学习、信息共享等方面,如:《学术博客中的创新知识转移》、《基于Web 3.0的学术博客建设》、《基于学术博客的知识交流研究》等。
5 科学博客研究中的问题及趋势

5.1 科学博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1.1 科学博客应用研究缺乏 从国内外对比情况来看,国内科学博客的应用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研究停留在传播理论层面。原因可能在于:大量的博客相关研究没有细分科学博客、政治博客、学术博客等类别。博客的应用研究很多,博客中最有价值的科学博客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
5.1.2 科学博客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科学博客、学术博客、研究/研究组博客等概念没有清晰的界定,处于概念交叉状态。在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它们都起到各自的作用,但是专业性、权威性上的层次划分还应有所区别。科学博客较一般学术博客更应具有权威性,应由工作在科学研究前线的科研工作者管理、发布。
5.1.3 缺乏对科学博客规范化遴选与组织理论的研究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学知识以膨胀化的趋势传播,越来越多的大众选择从网上获取信息,博客便是来源之一。但是博客内容鱼龙混杂,如何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如何去规范科学博客、如何让公众放心地获取博文科学信息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此前提下,需要构建规范的科学博客系统,采用统一的标准来遴选出正规、可信的科学博客,并加以组织,提供给公众。从众多博客中区分出有价值的科学博客对于科学知识传播的意义是巨大的。

5.2 科学博客未来的发展趋势

科学博客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这使知识有限的人也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想法,参与到全球性的对话之中。科学博客的多媒体化呈现,使人们能够张贴图片、音乐以及视频,创造了一种全新且宽松的文化传播和知识交流氛围。与此同时,科学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看法,将自己的见解、想法、需求与所有人共享,科学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扩散,有价值的科学思想、科学发现更容易得到讨论、交流。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科学博客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5.2.1 将科学博客纳入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 从科学博客的交互性、娱乐性、简捷性、普适性及发展现状来看,它将成为科学传播重要的媒介之一。科学博客丰富了知识管理的内容,尤其对于隐性知识的发现、组织、利用、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为大众提供知识而怎么写作,科学博客作为新兴科技资源,将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
此外,科学博客权威性认定也会提上议程。图书馆作为公认的知识传播引领者,有义务提出一套遴选科学博客的标准来规范科学博客。
5.2.2 科学博客规范化遴选与集成化揭示 博客由博主的博文与博友的评论共同组成,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学识的人均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科学知识是严肃、精确的,科学博客需要规范化遴选、组织和集成,才能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博客集成系统的出现为下一步科学博客的集成奠定了基础。
5.2.3 语义化科学博客系统的构建语义化网络发展的趋势,必定促进科学博客本体的出现。本体理念与科学博客的结合将使科学博客检索具备语义能力,有助于分析领域的知识结构、各部分知识结构的相关性、该领域目前研究热点及趋势。语义化检索使检索更精确、直接,不同科学博客系统间可进行语义互操作,为共享提供基础。
5.2.4 科学博客用于科学网络计量学 科学计量学一般从文献角度出发,但是通过对参考文献的分析,也逐渐发现博客内容被引的实例。可见,在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始渐渐地信任、采纳博客提供的信息。科研工作者通过科学博客来记录科研过程,发表科研成果以及对未来研究的畅想等,其创造价值的发掘,学术交流情况及隐性知识的挖掘也不容忽视。科学博客是否可以起到类似引文的作用来发现、挖掘隐形知识信息,科学博客是否足以成为被用来研究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进展、挖掘某学科研究内容的载体,是否能成为衡量科学家成就的指标之

一、还有待考证。

5.2.5 将科学博客纳入教学教材体制 科学博客便利地传播科学知识的特点,使其可以作为辅助教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劳逸结合的方式、与前沿科学工作者交流的互动经验都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覃晓燕,科学博客的传播模式解读[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1):97—100.
鞠海彦,科学博客:能否取代传统科学媒体[J].世界科学,2009(6):21—23.
[3]史新艳。肖仙桃,学术博客链接结构以及交流特性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79—8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