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图书馆社会学 >关于设计类教学图书出版新思路

关于设计类教学图书出版新思路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23396 浏览:1064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文学学科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列入新增的艺术学科,成为二级学科——设计学,这一变化必将带来相关专业教学图书出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出版新思路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版的调整。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艺术设计专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观的设计专业教学图书市场,在100多家出版社角逐、并不断有竞争者进入的状况下,竞争愈演愈烈,教材质量则参差不齐。而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已发生变化,同时数字出版的兴起则可能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态势下,想要在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市场占据优势,出版社要做多方面的建设与开发。
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出版目前状况
已有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主要是原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和教辅、教参,这两类图书的出版建设呈两极化。一端是专业教材“高热”发展,品种与数量激增,出版社纷纷涉足,竞争激烈;另一端是教辅、教参缺乏,增长迟缓。总的来看,现有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主要存在以下理由:
教材数量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显示,2012年出版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新品种有560多种,2011年新品种接近650种,2010年和2009年的新品种均在420种以上。虽然品种数量激增,但良莠并存,内容新颖、富有独创性的教材不多,并且专业基础平台课教材和理论性强的专业核心课教材同质化现象突出。
教材品类全,但结构不均衡。原艺术设计专业体系庞杂,专业方向有十多个,各专业方向的教材琳琅满目,但结构并不均衡。其中,专业基础课和热门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教材品种最齐全,同类教材品种数量多;其次是热门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招生量小、开设院校少的专业课程教材品种则屈指可数。
教辅、教参品种较单一,不成体系,建设力度小。设计类专业的教辅图书罕见,虽然教参品种多,但多集中于学生作品集、学生竞赛作品集、设计手绘和设计软件使用教程。目前也出现了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总结类教参和从国外引进的艺术与设计课程教材,但总体上看,品种不够丰富,单本多,套系少,体系性差,教辅教参有待开发。
专业教育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自1998年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设计专业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在此进程中,艺术设计专业派生出众多专业方向,各高校课程体系在持续的探索和教学改革中不断调整、完善,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给教材出版提供了不断增长的市场空间,促使专业教材大量出版。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对设计类专业进行了规范和整合,这预示着该专业类的教学体系将朝着规范、理性的方向发展。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建设发展,设计学科高等教育逐渐呈现以下特点:
招生规模逐渐趋向理性化发展。近年来,艺术类高考考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虽然全国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仍持续增长,但本科扩招趋缓,设立艺术设计专业较早的一些院校,招生人数稳定。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呈现地域性特征。1997年高校扩招后,文科院校、工科院校以及综合大学纷纷设立设计类专业、系,甚至学院。在发展进程中,后起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大多借鉴和引进先行、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这种借鉴办学模式在同一区域(省、市或自治区)尤为显著,形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区域性共通、“共同语言”更多的现象。
专业办学的多元化和特色化日益显现。随着国内高考考生人数持续减少,一些院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力图突破急速建设和发展阶段形成的与其他院校近乎同一标准、教学体系相似的局面,在办学理念、课程内容乃至课程体系方面都尝试着向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探索和改革。最早在美术院校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已波及全国,有的院校创建了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有的开设实验课程,还有一些院校则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进行“特色课程体系”“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多元化、特色化的办学模式与设计教育所倡导的创新、多元、特色的核心精神一致,这一趋势在未来将更为显著。
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的出版策略
基于设计类专业教学图书目前状况与该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以下出版思路。

1. 优化纸质教材

纸质教材在一定时期仍将是教材出版的主要形式。从设计类专业教学特点及其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纸质教材建设应特别注意在以下方面强化和提升。
(1)内容以就业和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就业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但却是教育成效的“试金石”。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目标是就业,实现就业才能谈发展。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在专业求学阶段储备,作为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教材应当与就业接轨,教材内容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
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手脑一体”,既要有创意,还要能表达和实现,这也是设计公司要求专业毕业生具备的能力。因此,创新、应用与实践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内容中:一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应与时俱进,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让学生的专业储备与当今设计行业对接;另一方面,应当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设计实践讲解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养成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应多角度地体现设计创意与实践活动内容,例如实际设计项目案例分析、设计深思及可操作的设计课题练习等。
(2)以教学适用为本,组织编写方式多样化。多校合编是专业教材通常采用的编写模式。尽管这种模式能博采众长,体现不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上的优势,同时也为出版社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设计类专业教学趋向多元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多校合编显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走在教学改革前沿、独特性强的教材,多校合编缺乏可行性;在教学地域性明显、教学体系与内容共性大的地区,组织同类院校共同编写,则可取长补短,优化教材内容;高院与设计公司合作著书,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值得提倡的教材编写模式。
另外,设计类专业教材的主要读者是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他们对美的事物更敏感,对美观、设计感的要求也更高,教材的整体设计是否美而恰当,对营销与推广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装帧设计既要“面孔”美观、醒目、独特,还要注意内文版式插图设计的美观、清晰和装订的规整、精细,用纸恰当、经济、环保,考虑学生群体的购写力,以能表现内容适用为宜。教材推广要考虑院校教学差异性和教学地域性特征,注意适用性理由,推广人员首先要了解教材产品的内容、编写特点,否则内容特质不能准确、到位地传递给高校教师和相关人员,推广效果将大打折扣。

2. 建设教辅、教参等衍生品种

设计类专业教材竞争激烈,但教辅和教参图书却有很大空缺。艺术设计是思潮活跃,理念、风尚多样且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教材和课堂学习提供的知识有限,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视野势必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和开阔。好的专业学习参考书籍不仅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将给出版社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引进专业图书和国外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是建设教参的一种方式。此外,可以针对国内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出版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内容适当拓展的辅导用书。比如旨在提高专业能力水平、为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打基础的参考用书,以及与就业接轨、需要在专业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充电的实用类图书,这些都是学生欢迎、乐意购写的书籍,出版社可在这些方面着力建设。

3. 建设数字化教材与立体化教材

数字出版有传统纸质出版难以实现的诸多优势,如图文声一体、动态性、互动性以及环保性等,它可以让阅读变得立体、生动,更有趣或更便捷,这些特点正被应用于教材的出版。数字化教材在欧美一些国家已具规模,成为教材出版的趋势,在国内它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出现的设计专业数字化教材还只是PDF格式的纸质教材翻版,通常与纸质教材相同,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但随着技术进步,经过资源整合,能“动”起来、立体甚至动态地展现设计案例、对内容可加选择的数字教材无疑非常适合设计专业的教学。
立体化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并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等,实质上是运用现代技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与数字化教材相比,立体化教材更具现实可行性。设计类专业领域的立体化教材建设目前比较零散,缺乏系列性的产品,出版社可做的工作还很多。
随着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跃进式发展阶段形成的同质化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设计类专业教材也将由“量大面广”转向适用面小、用量减少,而学生和教师对专业图书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把握专业发展趋势和数字出版契机,重视教材教参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发数字化教材和立体化教材,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生动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出版社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设计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