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通俗音乐 >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境界

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境界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23485 浏览:1069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提问”是每堂课必需的环节,也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方式。能做到艺术有效的提问,那么课堂就是高效的。本文从平等对话、激发热情、鼓励求异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问的艺术性。
关键词:提问 对话 高效
“提问”是串起课堂每一个知识点的主线,有效地提问可以驱动学生的内在需要,增强学生主动深思的意识,使课堂学习更加深刻。“提问”和“回答”是师生互动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所以老师们应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让学生愿意回答并主动回答,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高中的学生大都不喜欢主动回答理由,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结合所学内容,与学生能够产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的。

一、结合实际,平等对话

高中的学生,面对课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气氛和环境,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平等对话是很重要的。结合实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的时候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课文的了解程度,设计出难易适度的理由,这样才能叩开学生的心门。

1.老师要备好“学生实情”

课堂提问一定要问得恰到好处,太简单的题目没意思,太难的提问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脱离课文的提问更是浪费时间。在《滕王阁序》的学习中,理由设计时要先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文中涉及的人物众多,“冯唐、李广、孟尝、阮籍、贾谊、梁鸿”,学生如果对这些人物的事迹搞不清楚,就很难理解王勃对人世的慨叹。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预习,才能设计出合适的理由,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话说。高明的老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己只是一个串台词的“主持人”。

2.老师要有“亲和力量”

有的老师常说:“课堂就要有课堂的样子。”那么“课堂”是什么样子呢?老师高高在上的样子吗?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怎么交流呢?所以,老师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的境界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有“师道尊严”是应该的,但是更应该有“亲和力”。老师要有“放下架子”的勇气。课堂上老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生的回答往往比较独到,这时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学生回答理由的亮点,给予鼓励,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亲和力”不能有“偏爱”,理由不能老让“优等生”来回答。高中的学生可能不会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取回答理由的机会,但不说明他们没有表现的。所以,理由的设计要考虑到全体同学,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给予回答理由的机会。一味“偏爱”的老师会失去魅力,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畅所欲言,激发热情

无论什么场合,学生都有绽放个性的。课堂上更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地方,高中的学生如果能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绝不会像初中生那样放任和浮躁,所以完全可以放手。
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可以设计成“聊天”的形式,来聊聊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一篇小说,只要分析好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要素,挖掘出反映的社会主题就成功了。题目可设计为:(1)说说别里科夫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从衣着打扮、生活习惯方面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2)说说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在推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华连卡的笑有什么内涵?(3)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说说本文的主题。这篇文章很适合大家“聊天”,发挥“背后议论人短长”的闲聊优势,畅所欲言去分析文章。
有的同学说:华连卡和别里科夫根本就不可能有美满的结局,恰恰相反,华连卡倡导新思想,与别里科夫的迂腐落后水火不相容。小说这样安排正是体现了构思的新奇。“志不同,道不合”怎能喜结连理呢?能分析到这一步,说明学生真正开始融入学习,点燃了“说”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都开始深层次的对话,如果语文的学习达到这种境界,怎能不高效呢?

三、据理力争,鼓励求异

多年来的习惯形成了“标准课堂”,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循规蹈矩地回答,按照老师的意愿去完成课堂活动,即使有个别“异端”,学生那“弱弱”的声音也掀不起波澜。中规中矩的课堂失去了灵性,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成了学习的“奴隶”。要想转变这种现象,关键点在老师那儿,老师必须抓住有价值的“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讨论、争论、辩论”。经过辩论的知识点将更清晰,学生的印象也将更为深刻。如果在课堂上能听到不同的声音,那么这堂课就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所以如何“发问”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努力找到每堂课的“杠点”,激起学生“抬杠”的兴趣,最后加上艺术性的总结,殊途同归,这才是一节完美的课。
艺术有效的提问,可以激活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变得四溢、活泼高效。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理由,尽可能让每一节课都变得有价值、有作用、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颜艳.把握课堂有效提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2]李凤兰.“理由”激起千层浪.文教资料,2011(12)
[3]杨海.浅谈语文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