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舞蹈 >阐述注重提问艺术 走出提问误区

阐述注重提问艺术 走出提问误区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20953 浏览:944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提问的误区,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为题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校本研修。现就研修中发现的理由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倡议。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所存在的误区

1.提问是教师的特权,与学生无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课堂提问成了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提问模式,学生就像一台台机器,面对教师的连珠炮式的提问,只是被动地深思着……

2.理由越深,效果越好

提问过深,学生很茫然,回答不了;理由过大、学生不知从哪个角度回答;提问过于难,脱离了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的实际水平。这种提问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害怕教师的提问,有碍师生的情感交流。

3.自问自答,唱独角戏

教师习惯于自己提出理由、学生解答或教师代学生解答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疑问而去提问,表面上学生在深思理由,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知识的“窄化”和思维的“僵化”。

4.没有目的和作用的满堂问

为问而问,提问不加选择,其结果是提问有余,解疑不足。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学生却受益不大,或者有的时候理由过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理由厌倦症”,实际上师生之间没有真正作用上的对话。

5.“简单肤浅”的是非问

提问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那些不加深思就能回答的是非提问,或深思性很差的提问都是不高明的提问。如:“从课文的理由中看出了什么?你喜欢这篇课文吗?”等等。

二、走出误区的措施

1.做到双向提问

课堂教学中既应该出现教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教师提问的现象。教师不能只专注于自己在教学时提了哪些理由,而应该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深思和提出理由,应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主注重提问的艺术 走出提问的误区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把握时机,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这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一个好的理由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教师的教学提问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求提问的态度、策略和技术,以保证师生交流渠道的畅通。教师提出的理由再有价值,再符合学生的特点,如果时机把握得不好,有时候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那如何进行恰当的提问呢?
(1)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前要进行预设,巧妙地设计理由,这些理由是要能促使学生进行有质量的深思的,要少而精,要直指文本的主题。
(2)把握好课堂提问这个“度”。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深思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问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深思时间

教师提问后,应留给学生充分深思的时间,让大多数学生能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的深思。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意的回答,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学生读书深思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深思,学会读书。”在此基础上,还要开展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给学生新鲜的刺激,激起学生不间断的、深层次的深思,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一种自我价值的体验,在互动中更有效地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提高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更应用心地探寻有效的策略和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成精彩的课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