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文化软实力 >文化经典在守望传承中绚丽绽放

文化经典在守望传承中绚丽绽放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25982 浏览:1192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号美文借鉴
礼仪之邦的误解
文/理钊
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是我们常引以为豪的。但诸多眼前的情景,又常常扫了人们生于“礼仪之邦”的豪兴,举凡需顺序办成而又没有强力维持的事情,参与者总会一窝蜂地乱起来。这样的场合里,别说寻不见礼仪的影子,相反倒可看到流寇式哄抢的样子。这几年出洋观光的人多起来,但观过洋光的人,非但未见那里的“腐败透顶”,还大赞人家的文明礼貌,于是愈加叹息我们这礼仪之邦里的无“礼”了。
初时我也是忧心地大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更时常想念着“如礼如仪”的古旧时光的倒转。大凡心智正常的人,有谁不希望生活于秩序井然、彬彬有礼的时代呢?于是常盯着那“礼仪之邦”做着美梦,盯得久了,却发觉先前对礼仪之邦里的礼仪只是误解。
自汉武始,我们就是唯儒独尊了,所以自那时便奉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自然是儒家的礼,也就是礼仪之邦里的礼。对这礼,至圣先师说“吾从周”,也就是说儒礼乃周礼。周朝确是重礼的,那是治国方略,“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可等我们看一看周礼,知道那“礼”只是对君臣、父子、长幼、亲疏、贵贱之间界限的严格规定,里面尽是怎样祭天祭祖,君臣之间该怎样叩拜,官官之间该怎样说话,还有婚丧嫁娶该是怎样程序之类,这末后的一项至今我们仍在实行着。
受独尊的儒礼是极严格的,比如君臣之间的会见,必是三叩九拜,口呼万岁才行,否则即是犯上欺君,要将脑袋砍去。再如皇上衣服,即便那是最时髦的装束,别人也不可去追穿,不然也要砍头。至于官官之间怎样应酬接待,也有不能僭越的礼仪。现在皇帝和大臣的戏正在流行,要想知道礼仪之邦里的礼仪,不妨挑选点严肃的看一看。
最初的儒礼是没有百姓的份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是专用于庶人的,而礼则是专由贵族官家来实行的。当然,后来儒礼(自宋朝始)也下了庶人了,至明清更得普及,其因在科举取仕,读书人多了,又必读儒书。但下了庶人的礼也只在读书人中流行。后来儒礼也有增加,但添加的仍不是现在的文明礼貌,而是限制女人的礼,贞节牌坊便是证明。
这便是礼仪之邦里的礼仪,而且被独尊了二千余年,结果呢,是儿子见了老子唯唯诺诺,“儿子的话在没说之前便已错了”,百姓见了官员则是战战兢兢,小官见了大官是小心翼翼,精心侍候,百官见了皇上则更是如履薄冰,唯恐言行违礼而掉了脑袋,女人则是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差不多就是古时“礼仪之邦”的全貌,而这样的礼仪又何曾完全地消失过呢?只是这并非人们呼唤的现代文明礼貌罢了。
所以,在呼吁“礼仪”的今天,决不能搞“礼仪之邦”的恢复,人心的向古,应是建设新礼仪。
【技法借鉴】文章从现实入手,提出寻找“丢失的礼仪”的话题,然后进行逆向思维,笔锋一转,探寻我们过去一直提到的“古代礼仪”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结果发现,我们以前所提的“礼仪之邦”只不过是一套封建的等级制度的维护品而已,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呼吁“礼仪”的今天,决不能搞“礼仪之邦”的恢复,人心的向古,应是建设新礼仪。文章有感而发,分析深入,触及理由的实质,文章结尾所提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二号美文借鉴
汉字的变脸
文/钟硕
也许是天性所致,对语言文字我比较敏感。虽说自忖才疏学浅,但天生见着汉字就是觉得有种亲和力。前日路过一装潢店,见一幅拙劣的摄影作品旁,有一行隶书字体的“胸怀天籁不吹箫”的题字。查阅字典,“籁”,为宇宙万物孔穴所发出的声音。心中不由得惊叹天底下竟有如此精妙超拔的文字。只是有些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样好的文字,会去充当那样一幅摄影作品的题字?那幅作品上,坐着一个半裸着上身的女子,在装模作样地吹箫,即是把“不吹箫”变成了在吹箫。写的人还真不少,很显然,商家的策划是卓有成效的。
如此种种,从某个角度看,语言文字同商品的关系,露骨一点说是相互利用,隐晦一点讲便是各得其所。毋庸置疑,在商品社会里,语言文字也在大显身手,许多玩语言、玩文字的高手纷纷粉墨登场,许多商品的广告语和促销口号由此变得巧夺天工、变幻无穷。这些一夜之间变得花枝招展的汉字,非常卖力地充当着如此特殊的角色,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最为壮观的是周末的街头,各商家为了最大限度地推销商品,亮出了形形色色别出心裁的广告语,其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什么“心在流血,疯狂跳楼价”,很是触目惊心。更有甚者,索性在铺面里画一颗插着一把寒光四射的的人心,那是一颗鲜活的人心,那血正一滴一滴地往下淌着。商家显然是在企盼纯朴的路人会以为写了他的大减价商品是一件善举。
呜呼,言利的商家们,都习惯于集中在周末进行如此疯狂的亏本大甩卖,我认为这简直就是一种惊世骇俗的壮举!但随着消费者们觉悟的提高,某些高明的商家不再玩那种血淋淋的文字了,他们选择了一些温情脉脉的广告语,如“拥有××牌手表,尽显浪漫风流”,即是浪漫风流同手表的品牌有些直接瓜葛的意思,多么巧妙煽情的文字呵。最有趣的广告语还数“××皮衣,贵族的选择”,不知引出了多少曾经一穷二白不知啥叫贵族的国人“奋发向上”的冲动,花钱写件皮衣穿上身,你就有了被商家授予的贵族头衔,这实在是充分地显示了汉字的感召能力。当然,穿得起皮衣倒不是件坏事,不过喜悦之余,我们是否还记得报纸上曾报道过一年轻的母亲写回一个电热水器,当晚洗澡时就被电死的事件?这兴许同厂家或经营者诚恳的广告词和促销手段有些关系吧。
在这个信息时代,语言能多角度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怎么写作,应该是件好事,谁知它竟会突然变脸,去充当那些伪劣产品的帮凶呢?我们不得不为之痛心。不过,站在一个读书人的立场,我倒是认为真正的帮凶,恰好应该是那些识得几个汉字又肯为了几个铜板甘当奴婢的所谓的文化人。这世上,再没有比文化人的沉沦更为可怕的事情了。
我常想,人类社会无论如何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可我们关注由语言文字展开的历史与目前状况的样式时,常会听到身边许多温良之辈发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这让我想起了书上所记载的古时候的另一种盛景:夜不掩户,路不拾遗。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究竟是现在的人还没有走出商品经济时的困顿,还是古人们惯于自我粉饰和标榜呢?
翻开《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跃然入目,意为桃花鲜艳欲滴,开得很繁茂的景象。在今天却变成了“逃之夭夭“,即逃遁、消失、匿迹的意思。语音一样,内容却大相径庭,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是一种语言变节?还是一种存活环境的变更呢?仔细解读,似有一种玩文字、玩感觉的嫌疑,可我的确由此滋生了一种不太乐观的宿命感,不由得幼稚地想象,检测设造物主将这个世上所有物质和精神范畴内的东西,均等地分配在每一个人身上,这世界的某些不良情形会有些改观吗?再则,所有依赖于汉字出现的经验、智识以及观念在未进文化经典在守望传承中绚丽绽放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入我们大脑之前,我们的本心将会在何处?进入之后,我们的本心又在何处?温馨迷人的汉字,美妙又缤纷的汉语言,又怎么可以不同国人贴心贴肺、相亲相爱呢?
【技法借鉴】文章从我们当今常见的“玩弄文字”的现象入手,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理由,指出汉字本无辜,附加在汉字之上的当今某些人的文化心态,却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这让我们透过文字的表面,看到了“某些人”思想深处的丑陋。文章列举现象,分析理由,揭示本质,全面而深刻。结尾连用四个问号,反诘有力,引人深思,余韵无穷。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