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文化社会学 >试议如何提高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效果

试议如何提高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效果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6258 浏览:205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学方式、策略的特殊性。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制定目标;联系实际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学生情操,教育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社会品德的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和作用。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通过转变传统的小学课程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学生情操,教育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社会品德的人。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前状况

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施多年,但一直停留在脱离实际、局限于理论与书本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内心道德情操的培养与教育没有起到真正作用上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拓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寓科学于生活、寓科学于乐趣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有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下,以愉快的心情接受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熏陶。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路径

1.科学制定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从情感、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等方面。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当将目标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堂落实目标。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与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课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素养的基本情况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与实现策略。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素质,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基础目标要求学生都掌握,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

教师在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时,应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转变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脱离实际、局限于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目前状况。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引导学生将知识面和眼光扩展到生活中的家庭、人、自然环境、物理现象、社会中去,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品德、道德与心理素养的作用。例如,在小学中推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养成礼貌习惯,并将推行文明礼仪活动贯穿于品德与社会教学之中,不仅提高了文明礼貌的教育效果,还能够有效推动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效果。
总之,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教学生怎么做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就是要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让他们长大了变成有理想、有抱负、懂礼仪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志芬.浅谈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
[2]刘桂梅.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学周刊,2012(9).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赶场中心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