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文化社会学 >论当前社会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影响

论当前社会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11096 浏览:450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金项目:2011年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论当前社会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编号:GDQN2011011)
摘 要:信仰建设的实效性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体制的支持,当前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各种理由是信仰建设缺乏实效性的重要理由,因此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体制、解决民生理由是搞好信仰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体制;信仰建设;影响
作者简介:潘海涛(1975-),女,贵州三都人,副教授,硕士,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9--03
一个良性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是共同信仰发挥作用、社会价值认同的结果,它论当前社会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需要一个与其相匹配的社会体制的大力支持。社会体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生的质量,继而影响到信仰建设。因而一个社会的体制理由与信仰建设关系密切。

一、社会体制与信仰建设的关系

我国的信仰建设主要是围绕如何巩固主导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进行的。社会主义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和运转方式,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具有根本的一致性,但由于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不断发展,理解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社会体制的建构,使其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理由,而社会体制在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也会对信仰建设产生影响。

(一)信仰建设影响着社会体制的建构

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不同,信仰建设就有所不同,进而对社会体制的建构产生影响。建国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为了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必须消除一切异己的意识形态,在信仰建设上,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和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一体化,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民众中具有了高度的一致性。在苏联模式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影响下,计划、公有、平均分配等被认为是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社会主义应有的特征,由此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市场经济则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被排斥在经济生活之外。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进入了改革阶段,虽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中国的主导信仰,但是与过去意识形态向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不同,意识形态对公共生活的制约有所减弱,信仰多元化开始出现。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解放,对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也敢于进行讨论、提出质疑和展开论战了,这为把马克思主义从僵化的教条中解放出来创造了条件。人们转变了过去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不再将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制度本身,而是看到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一致性,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市场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

(二)社会体制对信仰建设有反作用

首先,社会体制施行的客观效果会影响信仰建设。社会体制如果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和物质方面的需求,就能坚定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制度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信仰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如果社会体制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有效地解决民生理由,就会引发民众对社会制度的质疑,从而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社会体制的特点会影响信仰建设。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似乎带有某种“计划、命令”的非主动、非自愿色彩,因为在这种人、财、物完全由行政部门统一调拨和分配的条件下,人们只能服从国家的政治需求,公民的主体意识被扼杀,在信仰上形成高度统一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体制的建构都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而市场本身是带有功利性的,是讲究物质利益和自我实现的,这容易诱发个人主义思潮和拜物教的滋生,给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带来挑战。

二、当前社会体制存在的理由及其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改革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由于长期偏重经济建设,社会体制改革发展相对滞后,引发了不少社会理由,群众对当前社会的不良现象就有“二十多”之总结,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社会体制存在弊端、管理不当所致,这也进一步对社会的信仰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就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劳动就业体制理由及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从就业体制上来讲,当前主要存在两个理由:1、就业结构转换滞后,加剧了结构性失业。一方面是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空缺。在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的交互作用下,弱势群体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理由也日益突出;2、劳资协调机制不健全,劳动者利益缺乏有力的表达渠道和保护机制,劳资冲突有所加剧,劳动就业法规体系仍待健全。
劳动就业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劳资冲突加剧的理由,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失业大学生、下岗工人、无业人员和残疾人组成的群体形成了社会的“新贫困阶层”,其中部分群众,对社会前景悲观失望,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产生怀疑和对立情绪,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些人产生了迷失感,甚至出现了心理失衡、忧虑苦闷、痛苦空虚等心理现象。这些在现实中受到了挫伤、丧失了信心的人,很容易逃向现实之外,在各种适合自己的宗教与迷信活动中去寻找填补内心空白的“良药”。

(二)收入分配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收入分配体制当前存在以下主要理由:1、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减少,劳动酬劳偏低;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具体表现在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地区差距上;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造成社会初次分配中存在大量灰色收入,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公共资金漏失、寻租和金融腐败等现象;4、再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解功能错位,无法起到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甚至还出现了逆向调节的现象(即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我国的基尼系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高,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符合共同富裕的要求,引起了许多群众的强烈不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意味着资源占有差距过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通过大量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依据各自占有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多少从高到低划分出了“十大阶层”,其中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等由于对资源占有较少,收入也最低,基本处于十大阶层的底层,这与传统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处于“排头兵”位置的政治定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为我国人数最多论当前社会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社会的主体阶层和党的主要依靠力量,这两个阶层却占有了最少的资源,是改革中受益最少的阶层。这种错位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人和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影响着两个阶层对我们党的支持和拥护程度,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群众基础。另外,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即“权力寻租”,成为了特权阶层,侵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利益,滋生了大量的腐败现象,破坏着社会的整体公正性,不断加大贫富差距拉开后的社会矛盾,为民众所仇视,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发展的一大诱因,给党和政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民众的支持是执政党获得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当社会分层中的非正常现象积聚到一定程度,民众又怎么会不对其所宣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质疑呢?!

(三)社会保障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在我国当前主要存在以下理由:1、不同社会群体的保障待遇不公平;

2、统筹层次低;3、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 。

保障待遇的不公平,体现在不同地区、企业与事业单位人员、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员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这些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单位职员社保负担的不同,并扩大了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同时不少弱势群体,因为交纳不起社会保障金而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保障待遇不同造成的不公平现象,成为引发社会不满的一个重要因素; 统筹层次低,造成了各地方之间的社保制度不统一,社保金在区际之间的转移困难重重,与当前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完全相悖。同时各种社保政策缺乏统一标准,社保基金在当前银行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存在着事实上的贬值理由。这些都引发了群众对于政府对社保基金监管能力及动机的质疑与不满;另外,随着人们逐年缴纳的社保金负担越来越重,缴费基数也越来越高,民众对未来预期的回报率是多少,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在哪些方面,政府的钱花在了哪里等方面却不清楚,所以人们对社保制度的不满意程度也在增加,对这种所谓的“公担机制”产生质疑。这些社保体制不健全带来的理由,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诱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认为其实行的政策、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所宣扬的共产主义理想相去甚远,这些“大而无当”的崇高信仰只不过是某些中饱私囊的政府官员愚弄百姓的意识形态工具罢了。

(四)教育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政府教育投入最少的国家之一,这与30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阶层之间分布不均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是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障碍,此外还存在教育结构单

一、学制僵化、各类教育之间衔接不紧密、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等理由。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使得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有读幼儿园难、上学难的感慨,公办的优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数量少,普通群众没有关系很难进去,往往官宦子弟却能轻松的就读。同时,还有一些学校为了缓解教育办学经费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以种种借口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等,把政府应该负担的部分教育经费,转嫁给了社会和学生家庭,引起了群众强烈不满;从教育的模式上来讲,当前的这种应试教育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和家长们怨声载道;脱离实际的学校教育、衔接不上的职高教育也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理由。每个父母都希望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但在今天教育资源不公平的背景下却成了一种奢求,为了孩子,托关系、转户口、写学区房……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连孩子基本的教育都成了理由,群众并不认为社会主义是具有优越性的,难免会产生一些怀旧和崇洋的思想,青年一代从小到大经历了的这些教育不公平、上学难、就业难甚至因学至贫等理由让他们对于社会制度也产生了抱怨,根本无法做到发自内心的去信仰党和国家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

(五)医疗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当前医疗体制存在的主要理由是基本医疗卫生怎么写作缺乏公平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卫生怎么写作严重不足,以药养医的理由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下老百姓对医疗体制的一个普遍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一份关于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已经成为专为特权阶层们怎么写作的工具。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城镇有70%的人、乡村有百分之96%的人承受不了目前昂贵的医疗费用,而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经费,有80%却是为850万以上的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怎么写作的。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检测,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检测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从该调查报告中不难看出,国家支付的医疗费用大部分用于满足一部分“特权”人士使用,而绝大多数民众没有享受过这些待遇。这些特权阶层的存在,侵占了群众的基本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党内腐败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大瓦解性因素。另外,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人的关怀,忽略了自身应该具有的社会怎么写作功能,高额的医疗费用甚至成为了当前某些社会恶劣现象出现的重要理由,如交通事故中“压伤不如压死”,老人跌倒了无人敢扶,见死不救等等这样的例子现在比比皆是,群众在这样的体制下为了避开自己利益的损失,也不得不做出违背良心、道德的行为,如今人性冷漠、心灵麻木、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社会现实了。所以,什么样的体制造就什么样的人,由于缺乏体制性的保障,全社会普遍缺乏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的起码的信任关系都被摧毁了,更不要说去建立什么远大崇高的共同信仰了。大公无私、舍己为人、集体主义这些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原则、精神在这样的体制下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口号了。

(六)社会管理体制理由对信仰建设的影响

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整合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滞后,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影响着信仰建设,主要表现为:1、许多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至上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不足。不少地方领导只重视经济增长,追求政绩而无视民生建设,有钱公款吃喝、旅游、出国,却无钱办教育、医疗和发放工人工资;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越位、缺位、错位和失位等现象依然存在。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也应该是怎么写作者,但往往管控思想严重,怎么写作意识淡薄,不关心群众需求和疾苦,习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正因为有了“官压民”的社会乱象,才有了“民仇官”的事件和心理。同时,一些本来应该由民间组织和市场解决的理由,政府却越权承担,成本很高却效率低下,特别是近些年涉及公益、慈善的丑闻不断,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导致了群众的不满。当一个政党、政府不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己任,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时,又如何号召民众为共同理想奋斗、树立远大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呢?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去进行信仰建设,无疑是毫无效果。
三、结语
远大的社会理想、崇高的社会信仰对于民族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社会的信仰建设不可或缺。而真正有效的信仰建设却又不能离开社会现实的土壤。在当前的中国,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真正建立起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良性社会体制,切实解决民生理由,就不能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广泛认同、使党和政府正确的政策路线得到支持。所以,必须加强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一个有效、公平、公正的良性社会体制中,塑造出道德高尚、理想远大、信仰崇高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 宋晓梧.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