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文字学 >民族声乐歌词语言风格

民族声乐歌词语言风格

收藏本文 2023-12-29 点赞:10028 浏览:430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虽然现今出现了无歌词的歌曲,但歌唱与语言之间是密切关系是不容质疑的,歌唱自始至终都会受到语言的影响,特别是民族声乐,更包含了赋有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的歌词,因此,对我国民族声乐歌词语言风格的研究有助力于其继承和发展,文章主要通过相关民族歌曲实例总结分析出我国民族声乐歌词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民族声乐;语言风格;方言;润腔
1005-5312(2013)32-0124-01
歌唱作为语言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虽说在节奏、旋律、音调等方面区别于语言,但其形成和发展还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歌唱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语言之上的。是在先秦时期,民歌就出现了南北东西音之分,之后便有了楚声、粤曲、吴歌、秦音之别,至今此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各个地方的民歌歌词都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方言”。民歌作为音乐、语言、艺术的融合体,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附加唱词、润腔等方面的语言风格,这将本文所研究的重点。

一、方言调味

如上文所述,民族声乐融入了浓厚的地方色彩,那么在其歌词语言风格方面,方言、俚语是非常多见的,不但民歌思想感情的表达,还能民现出地方色彩。例如,陕北信天游《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鸡娃子儿、狗娃子儿”等方言词汇的运用,让听众知道这是一首陕北民歌。如果利用地方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声韵去演唱,定会为歌曲增色不少。例如,陕北民歌《赶牲灵》歌词中的第一句“骡子呦”的“哟”字,绝不能用普通话“yo”来唱,这样音太暗,陕北语言“哟”即“yao”,这样发音更嘹亮、豪放;第二段歌词“朝南咬”的“咬”唱成“niao”,最后一个“路”字,咬成方言“lou”,这样才会押韵。民歌歌词中的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只是在听觉上能给听者以特殊的感受,别有一番韵味,还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民族特色。

二、附加唱词添趣

在民歌中,为了使唱腔的吐字更富弹性、更有韵味,使旋律更有情趣、更富乡音,往往附加一些唱词,将其嵌在原旋律中,使唱腔更生动,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衬词。这是民歌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附加歌词。衬词种类很多,一要体现民歌的地域特点,二要体现唱词中的韵味美。常见的衬词有:哎、嗨、喂、呀及一些组合性的衬词,如:哎嗨哟,咿呀嗨等,这些衬词镶嵌在唱腔中,增强了民歌的演唱情绪。如四川小调《绣荷包》中的方言衬词“衣儿牙儿哟,咕儿嘎,金刚梭罗妹”等,增强了四川地方色彩,给人印象深刻。迭字。将唱字中的某一些字加迭处理,吐字连珠,如陕北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的最后一句歌词“七令令令八拉拉拉改字儿,呼啦啦啦杨柳青呀呼嗨”中的“七令令令八拉拉拉”,由于加强了歌词的渲染,使民歌气氛更热烈,情绪更高涨。

三、声腔润色

给声腔润色简称润腔,演唱者在行腔过程中因声调的理由,使声腔旋律线有了细微的变化,这实际上也对声腔起到了一种润色作用。它使字与声更加吻合,声腔因富有韵律而更加流畅,情感表现也因此更加细腻而传神,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歌词语言的一种重要风格,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词曲和谐。歌唱时要求曲调与字调配合自然一致,但词曲结合只能基本统一,不可能完全统一。在发生矛盾时,润腔技巧可平衡与调节两者的关系。为了使词曲和谐,从而产生了在歌唱中大量装饰音的灵活加入。
(2)感情强化。在润腔过程中,歌词的情态、语调、语气、语势的细致处理增强了旋律与节奏。为适应歌唱语言的需要增加了倚音、颤音、波音、滑音等装饰音,进一步修饰与润色了语气,使旋律婉转起伏,韵律和谐,声情并茂,丰富了行腔的抒彩与感染力。例如,在《我们是黄河泰山》中的第一句:
这个波音的运用突出了语气韵味,增强了旋律的细腻性和表现性,具有较强的抒情特征,并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再如歌曲《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第一句滑音的运用:
在演唱这句中的“满”字时,用了大下滑音,加强了语气、语势,韵味十足,并增添了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
喷口也是润腔手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传统唱法,特别是戏曲、曲艺的演唱中是很讲究的,往往用喷口把字喷出来,显得干脆有力。例如,彭演唱的歌剧《白毛女》中:“恨似高山仇似海”一段中,在“头”、“你”、“仇”字上便使用了喷口的唱法,以表达她悲愤的情绪。这类润腔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语气、语势情态的发挥。
(3)技巧丰富。民族民间唱法的润腔丰富多彩,由于各民族语言风格的不同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它的润腔也有所不同,倚音、滑音、直音、衬词、滑音等各种润腔策略使歌曲更具感染力。以《跑旱船》中衬词与滑音运用为例:
“奴得吊,咦得吊,得儿吊儿哟吊吊”系衬字,是此曲的和别具一格的地方,体现了活泼、风趣、得意、俏皮的风格,而五个滑音的使用,起到了润色作用,增添了欢乐诙谐的情绪。
民族声乐中,正是由于方言、衬词、迭字、声腔风格语言的应用,才使得民歌更具更鲜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这也正是今后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所要继承和发扬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