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薪酬管理 >论企业生产经营中人性化管理之激励机制

论企业生产经营中人性化管理之激励机制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6815 浏览:227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关乎着一个企业的命运。企业竞争力的强弱,除了受企业自身的科技水平、外部环境、行业背景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外,最重要的是与其管理水平息息相关。管理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而管理又很复杂,它分为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人性化管理方面加以分析。
近些年来,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在实际管理中,很多企业也并没有将人性化管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似乎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如果人性化管理只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那么人性化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由。

一、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一)人性化管理的实质

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一些学者从系统动力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性检测设,即“目标人”检测设。其基本观点是:人生活的作用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目标是潜伏或活跃在个体内心的自我的未来状态或其他心理图式的可能运动,它们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代表着个体潜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并规定着具体的行为策略;在一定的情景中,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体行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形成人的行为动机,动机是转变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内在理由;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即与存活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即目标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据此,可以进一步认为,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作用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作用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推动自我的发展。据此,笔者认为,人性化管理在本质上是以推动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

(二)能本管理

所谓能本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能本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就要求以能力价值观来支撑和统摄其他价值观(如利益、效率、个性、主体性、自由、平等、、创新等),坚持以人的能力为实施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和根本依靠力量,其管理措施则是建立一种“能级制”。有了以上的理解,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性化管理,而激励机制首当其选。

二、如何运用好人性化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一)了解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策略,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才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策略,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今许多单位的激励机制,只注重形式与策略,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的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实施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当单位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应先做好单位和员工的需求分析,发现其主导需求。根据单位的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策略,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单位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2.建立综合系统激励机制。一是只有建立相互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会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前提,完善合适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建立灵活的人员内部流通机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增强激励效果;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激励员工。二是选择激励策略应与本单位和员工的目前状况相适应。例如,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策略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策略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

3.使用多途径的激励手段,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智力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等。

4.把握好有效激励的原则。一是综合考虑单位的发展环境。在设置激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也就是说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策略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二是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策略,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三是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四是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人性化管理之激励机制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分析。激励策略有多种,不同的策略成本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投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
(作者单位:河南平棉纺织集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