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现代汉语 >关于抢救濒危语言

关于抢救濒危语言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3615 浏览:123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如今世界上的很多语言濒临死亡,但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抢救濒危语言似乎希望渺茫。语言在人类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不可磨灭,因此本文提出应尽早发现濒危语言并利用现有资源将其记录下来,以便保存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 濒危语言 抢救语言 识别濒危语言
:A
0 引言
正如Did Crystal(2002)在 Language Death一书中指出, 世界上超过半数的语言正趋于衰退或消亡。一些国家的政府及语言学家为抢救这些濒危语言做出了较大努力,但由于很多不可制约的因素,这些努力收效甚微。然而,语言在人类发展历程、身份认同、生活文化丰富性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濒危语言做点什么是非常值得的(周滨,2003),我们需要依据一个较完善有效的体系来发现识别濒危语言并将其尽量记录下来,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至少可以看到曾经存在的语言文化的一些证据。
1濒危语言抢救无望的理由
中国濒危语言的目前状况让我们意识到保存濒危语言这件事情的紧迫性与严肃性。中国拥有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在中国领土的边境地区。过去,他们大多数都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现在,由于现代化的建设以及一些民族人口锐减,年轻的一代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开始使用汉语。例如,云南省中缅边境的景颇语、贵州省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仡佬语、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镇的赫哲语、东北地区满族人的满语等都已逐渐消失。
面对这样的情形,大多数非少数民族的人还能够抢救那些语言吗?我们能够回到少数民族的每个成员都说他们自己的语言而我们使用汉语的时期吗?恐怕很难。即使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继续努力去抢救那些濒危语言,也会发现那些决定语言未来的主要因素不由我们掌控。

1.1 抢救濒危语言的经济支持不足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大力支持抢救濒危语言的项目,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继续。尽管我国政府的政策很重视考虑少数民族的利益,对少数民族语言方面的关注还是有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使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受益良多,但投入到抢救濒危语言方面的资金不会太多。另外,普通话的推广也间接加速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

1.2 濒危语言使用者的意愿不强烈

在世界全球化以及国内城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的一些人不愿意再固守自己的语言了,他们开始学习普通话,因为这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外面的世界对接以期更好地发展(杨华芬,2009)。而且,我们当然不可能像保护稀有动物植物那样把少数民族的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活。是保留自己的语言还是使用汉语,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例如,在湖南省仙人镇、黑龙江省街津口镇,许多年轻人都在学习汉语,根本就不会说他们自己的土家语、赫哲语了(戴庆厦, 2004b)。老一辈的人也允许和鼓励他们这样做,因为汉语可能带领他们走出小世界去外面有所发展。他们非常渴望接触到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也想享受到科技和现代化的便利。过更好的生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个愿望当然不该受到责备。当少数民族的人们自己不想保留他们的语言时,抢救濒危语言的希望就不容乐观了。

1.3 濒危语言使用者的人数锐减

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数减少、文化的影响力小,这也是人为很难转变的事实。
对人数相对较少而文化又不太为外界所熟知的民族,他们的语言流传下去也有较大的难度。中国满族人的人口有一千万(凌德祥, 2006),土家族的人口约八百万, 赫哲族人只有三千,而仙岛人只有六十(戴庆厦, 2抢救濒危语言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004b)。就在这有限的人口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已经不会他们自己的语言。面对这样的目前状况,我们能做的很少。
由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抢救濒危语言是我们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语言毕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十分宝贵的组成部分(Crystal,2002),我们不该就此放弃,抢救濒危语言的尝试是完全值得的。尽管抢救无望,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任其一个接一个地消亡。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以得到的人力物力尽可能快地把濒危语言记录下来。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快速有效识别濒危语言的完善体系。

2 如何识别濒危语言

每时每刻都有一些语言在走向消亡,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来及时确认濒危语言并对其进行记录。但是语言死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由,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口数量当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它并不能保证这种语言的安全。在Language Death一书中,Crystal还提到了一些其它因素:语言使用者的年龄分布、语言开始消亡的起始点、语言使用的规模和频率、语言的构造转变和社会功能等。显然,只依照某个因素去判断某种语言是否濒危是不可取的,那么识别濒危语言是否有更好的标准呢?
我国语言学家戴庆厦(2004a)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了解决这个复杂理由的办法。他认为,考虑语言濒危与否不该只依据静态的事实或数据,而应该从语言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看。在他提出的体系中,影响语言消亡的因素分为核心项和参考项。核心项起到关键的作用。首先便是某个人群不会说自己母语的人数比例。如果这个群体中超过80% 的人已经转向使用另一种语言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那么他们的母语应该正面对消亡的危险。第二个核心因素是语言使用者的年龄分布。如果只有中年人和老年人在使用这种语言而年轻人却很少,那么这种语言正在消亡。第三是人们使用自己母语的能力。通常,对一种语言说的能力会先于听的能力衰退。如果一些语言使用者只能听懂自己的母语但不会用它来表达,那么这种语言就严重濒危。参考项是对核心项的补充,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使用者对自己语言的态度以及一些相关的经济文化要素。这一体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情形而加以调整。以土家语为例:尽管有78% 的土家人懂土家语,但这些使用者中的98% 都已失去了说土家语的能力,因此它应被认为是一种濒危语言(戴庆厦,2004a)。
3 结语
依据戴庆厦的濒危语言识别体系,更多的人应更积极地投入到识别、记录濒危语言的工作中去。如果我们尽量去做,那么我们的后代将得到更多有价值的语言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 Crystal, Did. Language Deat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 凌德祥.走向世界的汉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5] 杨华芬.评述大卫·克里斯托的《语言的死亡》[J].文教资料,2009(25).
[6]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 周滨.抢救濒危语言:我们能够做什么[J]. 哈尔滨:满语研究,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